金龙集团:浴火重生再腾飞
2018-01-1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在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集团”)与海亮集团的“惊天大重组”因为股市的变化而告吹半年后,日前传出消息,来自中国西部的重庆市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万州经开区”)管理委员会已悄然和金龙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前者下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万州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全方位协助金龙集团,共同打造世界级精密铜管领头羊。
至此,这起全球最大的铜管业并购案出现戏剧性变化:本想嫁入行业内的资本豪门,双方签署了“婚约”,却因资本市场低迷的原因,最后各生去意,取消了“婚约”。但哪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时在多家央企递过的橄榄枝中,金龙集团开始了新的选择,经过试探交流,金龙集团终于和万州经开区“对上了眼”,随着交流的深入,双方的感情迅速升温,成就了行业的一件美事。
“东方不亮西方亮”。金龙集团的实力、诚心与万州方面的远见、资源形成了良性结合。按计划,重组后的金龙集团将成为一个国资和民资成分共存的“混血儿”,这也是金龙集团最优化的市场重组结果,是政府用“手”、企业用“腿”的强强联合,真是来之不易。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面对整体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重庆、河南两地各级政府联手推进金龙集团的战略重组,力促其浴火重生,这种举动本身也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如何获得外部政策的驱动提供了有益借鉴。
正如2016年12月2日河南省副省长张维宁在莅临新乡调研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现在河南省困难企业较多,而地方政府能力又有限,这就需要企业解放思想,眼光放远些,在国内外市场上寻求重组生存之道。特别是对于一些规模大的资金困难企业,政府要引导他们突破资金瓶颈,鼓励企业借助外力进行合作重组,扶持困难企业走出困境。
重庆市政府的“给力”,河南省政府的支持,这是金龙集团之幸,也是实体经济之福,堪称当前中国企业探索重组创新之路的新模式探索。
那一个“英雄”,来自重庆
金龙重组事件,已“雪藏”了几个月:2016年6月,重庆市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金龙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对后者实施全方位的战略重组。
为何如此低调?主要是双方对合作高度负责,对重组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同时也要做好和原重组者之间的“好聚好散”工作——就在此前的5月12日,浙江海亮股份宣布终止收购金龙集团100%股权。
“我的意中人是一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这是电影《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所叹息的一段话。近一年中,当许多人在不断为金龙集团起伏跌宕而又不屈不挠的命运感叹时,从来不曾想到最后和它牵手的那个英雄角色,竟然会是来自中国西部的那支“国家队”。
与重庆的“婚约”已经签署,真的该行动了,金龙集团董事长李长杰长长地出了口气。这位“金龙大船”的舵手,长期以来一直在为“红海”中颠簸的“金龙大船”夜不能寐。如今,见到了双方的合作协议,他的一颗心才算落了地:“万州经开区在金龙集团陷入资金困境时,毅然选择与金龙集团合作,反映出重庆方面独到的战略眼光,金龙集团将倍加珍惜、再创辉煌。”
一直参与和重庆“联姻”合作接触的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会长、金龙集团常务副总裁徐明可谓是最苦最累的人。近半年来为了与重庆方谈判合作重组事宜,徐明上海、重庆、新乡来回奔波,一方面他要接待重庆方面的多次来访,或到重庆去实地考察,另一方面还要与对方谈合作的协议内容。尽管很累,他却说:“这是关系金龙集团未来命运的大事,只要金龙有了好的归宿,我个人苦点累点有啥关系!”
有了让金龙发展壮大这一共同目标,协议签订十分顺利。协议的内容显示,在重庆市、河南省的支持下,万州经开区正与金龙集团按照“三步走”的合作战略,有序开展实质性合作:第一步进行委托加工合作,第二步开展产能合作,第三步推动资本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这种情形,让人想起不久前万科选择与深圳地铁重组,王石想做的,就是继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长袖善舞、活出自己。
你情我愿,双方迎来蜜月期
的确,为了彻底解决企业长期存在的“资金饥渴症”,同时也是为了活得更出彩,持续维护金龙品牌的世界影响力,年近古稀的李长杰像一个断腕的勇士一样,豁了出去。
其实,重庆方看中金龙集团,还因为金龙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企业。正如李长杰所说:“金龙集团小的时候是集体的,现在长大了更是国家和社会的。过去我们在发生地震、洪水、环保、扶贫、见义勇为等该尽社会责任的时候从不马虎,实打实地捐出真金白银。如今与重庆方面重组金龙集团,国内外一万多名员工为此振奋,并表示二次创业将给政府、股东、金融单位和广大员工一个辉煌的未来和满意的交代 。”
也只有李长杰这样有毅力的人,才能办出这样让世人感叹的事。今天重组合作,勇于担当的李长杰表现出的诚意更是让重庆方面十分感动。2016年7月以来,万州经开区直属国有独资公司——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已斥资近8亿元人民币,与金龙集团开始实质性战略合作。目前,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不仅成为金龙集团的股东,而且即将成为金龙集团与德国KME公司合资成立的香港凯美龙公司股东。同时,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金龙集团开展委托加工合作也已形成规模化,几乎覆盖金龙集团所有国内公司。据知情人透露,万州经开区还组建了一支额度不小的基金,将用于下一步扩大与金龙集团的“三步走”战略合作,以保障这次“联姻”对得起“世纪婚姻”这个称呼。
这就意味着,这家全球最大的铜管制造旗舰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努力后,目前已获得强劲的“核动力”,正式起锚远航。
当然,就双方合作所要触及的股权问题,由于“联姻”还没推进到完全融合的阶段,即展开资本合作的地步,暂时还没有结果。不过,据了解,重庆方正在对金龙集团的融资成本和生产成本进行持续性改善,为将来的股权改革与重组做铺垫,“一旦条件成熟,将发挥万州区对金龙集团的主导地位,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股份制改造。”知情人透露,一旦重组完成,重庆万州将拥有对金龙集团的控股权。
2015年4月,当李长杰签下与海亮股份的重组协议,决定将金龙集团100%的股权让渡出去,他就已经想明白了企业归属这个问题。正如许多人所评价的那样,他是一个“有大智慧、大胸怀、大格局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为同一代的企业家们做出了敢作敢当、进退有据、雍容大度的表率。据悉,20世纪60年代末在郑州大学物理系求学期间,他的思想可不仅仅是埋头搞好学习,而是“甘洒满腔血,灌溉万亩春”,立志成就一番事业,其眼界之高,在当年学生中可不多见。当然,历史上的曲曲折折今天可以不谈,但他把那种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却一直担在肩上,并以坚韧的毅力走到今天,尽管他的身板并不是特别的硬朗。
如今企业出现困难,特别是当企业“重债轻股”的资本结构出现问题时,他敢于担当,毫不回避,对外不遗余力引进重组资本,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目的,即保全企业和产业的存续发展,同时也让那么多跟着他干的员工继续留在企业安身立命。尤其是在这次引进外部资本过程中,他襟怀坦荡,多次表示为企业大局“愿意放手”。他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对于未来的战略,金龙从来没有对外夸过海口,如今遇到问题了,金龙的发展雄心和国家责任感已无遮拦。只有把集团整体进行重组改制,金龙才能够金戈铁马,继续驰骋国际市场。”
这些“告白”让重庆市有关方面敏感觉察到了某种战略性重组契机,所以,自2016年5月份开始,当地先后派出多个专业工作组到金龙集团调研,并在7月份正式敲定重组计划。
金龙与重庆,其实早有合作渊源
金龙集团与重庆“联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先买票登船,再培养感情”,而是有着良好的合作渊源。
早在2006年8月,金龙集团为拓展西南,辐射华中市场,投资十多亿元在重庆市江津区建成了龙煜精密铜管公司,年产铜管近6万吨,年销售收入最高时达到40多亿元,成为重庆市的知名企业,2008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还到该企业视察。有此好的名声,有此好的合作基础,重庆市自然会在金龙集团遇到难处时“力所能及地拉上一把”。他们对重组的基本态度是,促其摆脱困境,同时也实现“让制造业聚集重庆”的目的。
再说具体一点,就是盘活利用金龙集团有效产能,推动重庆铜管、铜板带等新材料发展,补充完善当地电子、汽车产业链。这个项目,据称已被列为当地推进经济发展的六大项目之一。
万州区位于重庆东北部,属三峡库区核心,曾安置移民25万人,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近几年该区提出“以新型工业化为统揽,以万州经济开发区为主战场,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加速产业聚集,拉长产业链条”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能源建材、特色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药品5大支柱产业,其中前三个产业已跨入百亿级行业,雷士照明、谭木匠和大全新能源等企业已经成功在境外上市。
有美好的发展定位,但更需要的是为实现这样的定位而开放的眼光。在这方面,重庆及万州区政府可谓是技高一筹。他们深知在西部万州,这里没有平原地带便利的交通,也没有东部发达地区人才及技术基础设施优势,但地处西隅却有着“雪中送炭”的诚心和对发展当地经济的执着,对金龙集团这样的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他们一接触就盯住不放。
于是,对方的诚意,感动了金龙,也感动了李长杰。
从一般意义上讲,这次重组也是符合产业转移规律的,是中国中西部经济融合发展越来越高度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只不过是金龙“悟道”有些晚罢了。往深处说,东部经济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而重庆及万州地区集聚着一种区域经济竞争中的后发优势,这一优势的发挥,对我国西部经济的带动和对国内经济质量的全面提升意义重大。
所以,处于大变局之中的金龙集团,决定以自身的大决心对应重庆方面的大气魄。目前,该集团“痛定思痛”正在作出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其一,稳定铜管产量。目前金龙集团掌控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精密铜管加工技术和最大的铜管生产规模。自2015年因资金保障一度出现问题,铜管产量从2014年的近45万吨下滑到了2015年的33万吨,订单大量流失。2016年1~11月份,金龙集团在新乡、万州区政府和海亮股份的支持下,共生产铜管34.6万吨,与2015年同期相比提升了13%。尽管在困境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这样的产量显示得并不是金龙真正的实力,金龙的目标就是要尽快恢复到45万吨,并向65万吨的产能冲击。
其二,做好新能源产业。金龙集团拥有生产锂电隔膜的自主知识产权,隔膜产量位居国内第一位。作为金龙集团跨行业发展的新产业,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就是要实现位于新乡“平原示范区”新上马的干法湿法隔膜生产线全面达产。同时借助政府的引导,放开经营权限,对该集团拥有的锂电隔膜、动力锂电等进行股权受让,最终实现股权的市场化运作。
其三,对铜管、锂电以外的、所有影响其进入资本市场的铝加工、制冷焊材、有色矿业、生态养殖、房地产等业务板块进行全面的重组、整合、剥离,该关停并转的就全部关停,并进行资产清理。
记者明白,金龙集团虽然在历史上创造了许多辉煌和“第一”,但由于发展过快、涉足面过广、融资渠道过窄,正在进行“瘦身”,通过“瘦身”而强身健体,再次出发。就如李长杰说的那样:“一个人、一个企业,在困境到来时,不可怨天尤人,必须学会自我蜕变,特别是还有力量走向未来的时候,绝对不能背负着昨天的错误继续往前走。要努力清理好自身,放下昨天的错误,方可迎接未来的挑战。”
随着新的战略确定,金龙未来的目标开始明朗。从李长杰持续进行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他已经是下决心要与重庆方进行“联姻”的,没有二意。
从快速的规模扩张,走向业务的聚焦
本文开头提到,与海亮股份分手之后,其实金龙是有很多选择的。一些央企不断向金龙伸出“橄榄枝”,并且一家比一家谈的条件优厚。即使是金龙与万州“联姻”已成定局,他们对金龙仍旧是不离不弃,希望将来有机会参加双方的战略合作。
他们这样做的缘由,无非是金龙虽着“旧装”,但内在的“靓丽”仍在,企业的“知识资产”和“内在价值”依然强大,特别是金龙集团赖以生存的那些固有优势,如技术、人才、装备、市场、品牌等一直都存在,这也是金龙集团赢得政府、客户和其他各相关利益主体青睐的主要原因。
产能优势方面,金龙集团拥有境内外11家铜管生产厂家、23条铜管生产线,铜管产能达到65万吨/年,名副其实的世界“霸主”。截至2015年年底,该集团累计生产销售铜管360万吨,其中出口70万吨,累计实现国内销售收入2560亿元,进出口总额126亿美元,位列中国500强企业第323位和河南省民营企业百强第一位。
技术优势方面,金龙集团亦是行业领跑者。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企业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铜管生产技术,其主持研究创新的“铜管高效短流程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铜管生产中大规模使用的连铸连轧法等4项工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联合拉拔工艺等8项工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金龙集团拥有有效专利205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美国专利两项,其他国际专利13项,主持制定国家精密铜管行业标准8项。
市场优势方面,金龙集团也是业界大佬。与国内外大型家电制造企业保持着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是多家家电制造企业的核心供货商。主要客户包括格力、美的、海尔、奥克斯等国内知名制造企业,以及开利、英格索兰、特灵、约克、Goodman、LG集团、三星电子、大金等国外知名制造企业。据金龙集团统计,2015年,该企业精密铜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北美市场占有率超过40%,亚洲市场占有率达到25%,欧洲市场占有率接近20%。
另外,经过长期的积累,金龙集团形成了“尊重、学习、创新、超越”和“理解、包容、忠诚、团结”的文化积淀。这一内容与我们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谓是不谋而合,成为促进金龙前进的动力。如今,不论是新乡总部的员工或者上海、珠海等生产基地的员工,不论是国内的员工或者是墨西哥、美国工厂的当地员工,饱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龙文化,其凝聚意识和创新意识可谓是生根开花,影响明显。
正是因为拥有了创新性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性的文化理念,金龙集团在2008年以后,“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2009年,企业投资1亿美元在墨西哥科韦拉州建立6万吨精密铜管项目;2014年,投资1亿美元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建成年产6万吨精密铜管项目;2015年即使是最困难的情况下,还兼并了上海日资日光铜管厂;2016年与世界最强的铜加工企业德国凯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进入精密铜板带领域,双方已经在香港建立了合资公司,并共同在河南新乡投建了一座年产4.6万吨精密铜板带的工厂,现在已经投入了生产。除了铜产品之外,从2001年起金龙集团开始推进多元化发展战略,按省、市领导及中科院的安排,接收了中科院713所,介入新能源行业,至今已经在该行业累计投入17亿元。
这样的扩张模式,给金龙集团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速度和广度,但资金风险开始出现。由于金龙集团的融资方式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在自身积累较少的情况下,既要保证日常的生产投入,又要保证项目按期投产,流动资金就显得捉襟见肘,也导致了整个集团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甚至出现大额度的短贷长投现象,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李长杰也深知,单纯依靠银行贷款发展企业,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是要走上市之路。于是在2008年年初,金龙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渣打银行、高盛和雷曼兄弟,三方联手出资9000万美元持有金龙集团25%的股权,自此启动上市程序。但由于竞争激烈和财务成本较高,铜管的利润空间持续压缩,再加上2012年年底开始全国性IPO停摆,金龙集团被生生地挡在了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
为此,李长杰曾多次反思:“金龙集团属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我们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能规模上打了胜仗,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在资本市场上的确经验不足。”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4年6月,青岛港铜材进口虚假仓单重复抵押骗贷案东窗事发,许多银行开始对有色金属行业缩小融资规模,金龙集团也“躺枪”。不到一年时间,其被抽贷的资金规模就达20亿元以上,几个募投项目被迫中止,致使企业只有靠压缩订单、减少采购、部分停产以按期还贷付息,形成生产经营的恶性循环。
面对筹资困境,李长杰做出了一个决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企业“嫁”出去,让金龙集团在雄厚的产业资本手中获得“新生”。
在混合所有制中浴火重生
在资金最困难的时候,如金龙集团常务副总裁徐明所说的:“因为资金不足,生产单位是天天围着我要铜材,销售员是天天拿着订单问我要铜管,财务上是天天催我要回款资金,现在想想都后怕。”
但李长杰依然对自己保持着信心,近一年来,他同金龙集团的董事会成员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单位多次沟通,最为核心的想法是:金龙集团愿以股份置换现金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到金龙集团调研之后,将金龙集团的困难形成《关于河南金龙集团资金紧张的情况的报告》呈报国务院;在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的批示下,中国银监会明确指示各金融机构要对金龙集团不抽贷、不压贷,为企业“雪中送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亲率发改委财金司、经济运行司听取李长杰的汇报。
河南省主要领导在听取金龙集团汇报以后对各家银行批示,要求它们对金龙这样的“河南省最大的具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暂时出现的困难“网开一面”,副省长张维宁还关心到金龙解困的每个细节;河南省金融办、银监局等部门先后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如何支持金龙集团的发展。
新乡市政府两次召开金龙集团债权银行专题工作会,对进一步帮助该企业中短期解困、长期良性健康发展做出具体的安排部署。
即使是上下游合作商,也都伸出援手,和金龙集团“抱团取暖”。格力电器每个月保证1万多吨铜管的订单,美的、海尔主动为金龙集团提供供应链贷款,一些铜材供应商借铜给金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面对整个行业的不景气,大家都深知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正是由于以上多方关怀与支持,加上万州政府的真诚出资;在格力、美的、大金等战略客户的友情支持下,金龙集团截至2016年11月30日共生产铜管34.6万吨,较上年同期产量增长11.6%,12月新接订单达3万吨,全年预计生产达37.3万吨,较上年增长13%。生产将逐步恢复满产,目前员工队伍稳定,干劲十足,客户关系良好。金融机构对金龙的信心也在逐步提高。
李长杰对这一切都铭记在心。在他看来,“困难见真情”,正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倾力相助,金龙集团才没有倒下去,还在一步一步向前走。
选择也是生产力。善于从国家政策中发现契机的李长杰最终将目光锁定了根正苗红、家底殷实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在“供给侧改革” 和“混合经济”这个政策框架内做起了文章,这种设想最终在重庆市万州区落了地。自然,对方对此也有说辞:“这次我们以国有资本来重组金龙集团,实际上是按照中央供给侧结构性要求,进行的一次混合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双方合作,我相信会将民企原有的市场活力和国有资本的优势、政府跨区域协作优势有效结合,拉动有实力但资金困难的企业站起来,实现中国骨干企业的创新升级,打造中国铜管制造业的世界级竞争力。”
纵贯历史,金龙集团自发展之初就拥有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文化基因。2000年年初,金龙将企业的性质从大集体改制为民营股份制,此后收购重组的江苏太仓铜材、新乡电动工具厂、新乡市平川酒厂、龙口铜管厂、曹县铜管厂、中国科学院713研究中心等7家企业,其性质基本上也是国企。
但金龙活下来,终究要靠市场。对金龙集团而言,规模、技术、市场放眼国际都无可匹敌,目前急需要做的,就是引进资金,让企业生产动起来再说。现在,重庆万州区下属的国有公司做到了。
通过采访,记者深知,重庆方面敢这样做且做得这样快、这样坚决,最终赢得了金龙的青睐,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是这次重组有重庆市政府为之背书。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重庆市大力发展由政府主导的投融资平台,按照“资产变资本”、“时间换空间”的核心理念,形成了八大投资平台和众多产业基金,“充分发挥了国有资本保障民生和成为地方政府调控工具的职能”,被誉为重庆市的“第三财政”。现在,重庆市万州区经济开发区助力金龙集团重组,也与这样的背景有关。
重庆方的出手相助,金龙浴火重生。
对于引入战略合作后的企业发展,李长杰信心满满:“金龙集团目前虽然正在越冬,但是春天已经来临。”他表示,2017年,金龙集团将突出精密铜管主业,加强与万州经开区合作,实施必要的战略调整,力争公司精密铜管产销量有一个好的增长。
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