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阅读教学的突破点
2018-01-11王巧云
王巧云
[摘 要] 找准阅读教学的突破点就是抓住了正确解读文本的缰绳,对于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可以从“动情点、矛盾点、疑难点”等处设置思考话题,以促进学生的高效阅读。
[关键词] 阅读教学;动情点;矛盾点;疑难点
在当今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阅读窄化、浅化、碎片化的现象,这主要跟学生不能把握住课堂的突破点脱不开关系,要想真正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就应找准阅读教学的突破口,使其成为引爆学生思维的引子,进而使整个课堂绽放活力。那么,如何才能找准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呢?
一、探寻动情点,投石问路,层层深入
语文教材中不乏优秀的文本,在这文本背后隐藏的往往是作者那深刻的情感;教师要能够抓住文本中最能打动学生的语言文字,关注学生内心的声音,设置思考问题,以引领学生在深层次思考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正确解读。
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时,作者表现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这样展开: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好好地读一读。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很快找到了文本中能够引起自己深刻情感的震撼点——“老天鹅带头破冰”的地方,让学生边读边思“这部分为什么感人,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充满真情的语言去朗读,去感受,“老天鹅带头破冰”的壮举再一次映入学生眼帘,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内容的特点,教师找出其中一个能够触动学生真情感触的动情点,引领学生展开阅读,在层层推进中,在学生真实的阅读体验中,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捕捉矛盾点,追根溯源,深入对话
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经常会在文本中设置一些看似矛盾之处,教师如能抓住文本世界与学生精神世界的矛盾之处,引领学生在学习之前先预先做出判断,然后再引领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追根溯源,与文本深入对话,那么,则可以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扫清障碍,深化学生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水》一课时,文章结尾部分“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与膝盖……”水滑过了那么多地方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就可以从这个矛盾之处展开,让学生思考“明明是很少的一勺水,流的很快,为什么会给人一种水很多,流得很慢,洗得很痛块的感觉”?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结合上下文阅读,明白了因为这一勺水把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洗到了,所以感觉很慢,很美;另外,对于缺水地区的“我们”来说,能有这一勺水来冲澡,那简直是奢侈的享受,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是水很多,就这样,抓住文本的矛盾点,追根溯源,學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在阅读教学中,从文本的矛盾处着手,引领学生品读感悟文本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打通思维理解上的屏障,结合文本语境对课文内容做正确的解读,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三、直面疑难点,有效破解,跨越沟壑
所谓疑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或一些难以把握的阅读技巧等,除此之外,还与学生要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经验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疑难点就成了学生难以跨越的沟壑,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找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的突破点,铺路搭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文章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为什么母亲还固执的认为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金桂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五六自然段,并且思考:你能从读中理解母亲的心思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以“外地的环境好,还是……外地的生活好,还是……”这样的形式引领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学生才真正明白家乡的桂花已经成为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唯有家乡的桂花树才能承载她无尽的情思。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轻松多了。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遇到理解上的难点时,教师要能够直面学生的理解难点,帮助学生找到正确解读文本的突破口,以帮助学生跨越重重阻碍,真正达到有效突破学生学习难点的目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人们常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找准路径对学生正确解读文本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如果善于从学生学情以及文本内容的特点出发,找准突破口,以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航向,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东,张磬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16(11).
[2]陈秋源.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