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需求调查的科技期刊微信平台建设

2018-01-11顾璇汤建军李红影

今传媒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用户需求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

顾璇 汤建军 李红影

摘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的提出以及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只有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供给侧改革,打造满足个刊受众群体要求的微信公众平台,才能达到提高关注量和阅读量、增加用户粘度的目的。在本刊微信平台现有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开展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微信平台用户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66.67%的被调查者关注的原因是出于查询稿件的需要;最希望获得的微信推送内容,选择率较高的是学科前沿报道(75%)和重要论著摘要(65%);最希望平台具有的互动功能,选择率较高的为稿件查询(86%)和科研论文写作指导(58%);对于平台信息合适的推送频率,选择率最高的为每周1次(57%);83%的被调查者希望开通微信支付功能。应根据调查结果及开放题“对本刊微信平台建设的建议”内容,对微信平台进行改革和创新,最终充分发挥科技期刊新媒体作用。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科技期刊;用户需求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8122 (2018) 10 -0074 -03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提出在中国消费升级的需要和供给结构老化的经济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是解放生产力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选择。在近期召开的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中,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赵大良提出,学术期刊出版要重视供给侧的思考,要在锁定服务对象的基础上进行出版工作的定位。早在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总书记更是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體的深度融合。近几年科技期刊的新媒体融合工作也在如火如茶的发展中,但关于个刊的成功案例仍是寥寥无几。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已成为亚洲使用人数最多的即时通讯工具。据腾讯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在中国大陆的市场渗透率达93%,截至2017年5月,微信于全球拥有超过约9.38亿活跃用户[1]。可见要想发展新媒体,微信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沿阵地。微信公众平台包括订阅号和服务号,服务号侧重于对用户进行服务,订阅号侧重于信息的传播。目前在运营有微信公众平台的科技期刊中,近80%开通的是订阅号,也有部分期刊同时开通了订阅号与服务号[2]。本刊目前因为人力资源的限制,加之更注重与读者、作者之间互动和服务功能的提供,而选择开通的是服务号,即可以在聊天界面底部自定义互动菜单、每月可群发4次消息,且通过认证后可以申请微信支付功能。目前科技期刊的微信平台建设已得到广大期刊界人士的重视,已有期刊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如《中国中药杂志》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3,4]。由于科技期刊具有“专业”和“小众”的特点,决定了其受众群体的差异性[5],因此任何一种期刊的成功经验都不可照搬。当今社会人们的信息需求存在差异化,如果无法按照客户需求准确的提供信息服务,就无法正确引导舆论方向[6],从而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同样,在科技期刊领域,唯有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重视读者需求、创新思维模式,打造满足个刊受众群体要求的微信公众平台,才能达到提高关注量和阅读量、增加用户粘度,最终充分发挥科技期刊新媒体作用的目的。目前已有研究对学术期刊的供给侧改革进行了理论探讨[7],并提出一个行业面临变革的时候,也往往是最能触动反思的时候,如果不自我革新就可能会被推向边缘的观点。

一、本刊微信平台发展现状

面对当前新技术革命和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不断提出,《中国学校卫生》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的新媒体发展道路,积极创新微信发展模式,为读者、作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2014年建立的微信平台现具有微官网、稿件查询和微社区三个主要版块。微官网为手机使用者提供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可提供全文、全刊目录和杂志资讯的在线阅读功能。稿件查询版块可方便作者随时准确快捷地查询自己稿件所处的状态,微社区是读者、作者和编辑们自由交流的平台。另外,本刊还提供由专人负责的多客服在线咨询服务,可随时解答读者和作者的各种疑问;平台还定期推送杂志资讯及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相关的知识信息。现关注人数虽已达3000余人,但由于对用户需求缺乏必要的了解而无法确定进一步的发展规划,后续发展进入了瓶颈。

二、用户需求调查

在本刊微信平台现有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开展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微信平台用户需求调查”,并期望以此为基础发展建立适合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真正实现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单刊寻求微信服务平台的运营和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首先参考相关文献[8,9],自行设计微信平台用户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和形式等多个方面。在本刊投稿系统里随机选择2017年已录用文章的作者100名(选择录用文章的作者是因为此部分作者的依从性会更好),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

发送问卷全部有效回收,调查对象中女性占82%;30~<50岁所占比例最高,为65%;硕士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为66%;中级职称所占比例最高,为46%,无或初级职称、高级职称各占27 01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100名被调查者中,关注了本刊微信公众号的有72人,占72%;其中有48人(66.67%)关注的原因是出于查询稿件的需要,16人(22.22%)是因为对推送的文章感兴趣,另有8人(11.11%)是因为对学科的发展感兴趣。对于“最希望获得的微信推送内容(可多选)”,选择率依次为学科前沿报道(75%)、重要论著摘要(65%)、行业学术会议和目录推送(均为57%)、科普文章(43%)、杂志相关资讯(29%)、全文推送(18%)。“最希望平台具有的互动功能(可多选)”,选择率依次为稿件查询(86%)、科研论文写作指导(58%)、投稿相关问题咨询和学术交流平台(论坛)(均为44%)。对于“您觉得平台信息合适的推送频率”,选择率依次为每周1次(57%)、每天1次(36%)、每月1次(7%)。对于“您认为平台信息最好的推送时间”,选择结果比较分散,依次为上午和晚上(均为26%)、中午和下午(均为19%)、清晨(10%)。对于是否希望开通微信支付功能,83%的被调查者选择“是”、11%选择“无所谓”、6%选择“否”。在开放题“对本刊微信平台建设的建议”中,经整理分析,被试的回答主要集中为“希望推送内容更加丰富”“可提供与编辑和专家进行交流的平台”“开通更简便的扫码支付功能”等。

三、讨论

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质是一种微信用户订阅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前提是要确定发展方向,必须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通过检索数据库,尚未发现有对微信平台尤其是科技期刊微信平台用户需求开展的定量研究,此研究可为更多科技期刊进行相关探讨提供思路。

调查显示,对于“最希望获得的微信推送内容”,选择率较高的为学科前沿报道(75%)和重要论著摘要(65%)。由于关注相应科技期刊微信平台的主要为有投稿发论文需求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可能出于开展科研写文章的需要,会希望了解更多的学科前沿相关内容,有新意、有亮点的文章必定会得到更多编辑和审稿人的青睐。同样道理,“重要论著”栏目一般都是学科内重量级的文章,具有重大项目支持或者作者团队在学科内具有显著影响,阅读此类文章对于提供研究思路、开拓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最希望平台具有的互动功能”,选择率较高的为稿件查询(86%)和科研论文写作指导(58%)。投稿作者自然希望可以方便快捷地随时查询自己稿件所处的状态;从笔者多年初审稿件的经验来看,很多投稿者尤其对于众多基层单位的作者,具有很好的项目和一手数据,但是由于缺乏基本的科研素养,论文写作水平着实一般,因此多数被调查者希望可以获得科研论文写作指导也就很好理解了。

对于“您觉得平台信息合适的推送频率”,选择率较高的是每周1次(57%)。一项对76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微信公众平台的调查显示,只有3个公众号每天推送1次,占比最高的是小于每天1次而大于每周1次(26个)[10]。本刊目前开通的服务号每月可群发4次消息,基本可满足用户对推送频率的需求。对于“您认为平台信息最好的推送时间”,选择结果比较分散。早上7:00~9: 00为上班途中,中午11: 00 N13: 00是午饭时间,下午17: 00~19: 00在下班路上,晚上21: 00~23: 00是休息、睡前时间。一般认为这些时间多数人较为空闲,也是一天内玩手机频率最高的时间段,很多微信平台的运营者会选择在这些时间段来推送文章。但由于此次调查的是学术期刊的公众号,阅读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最佳推送时间还需在以后的实践中慢慢摸索。有研究显示,图书出版单位、非学术期刊、报纸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时段多集中在16: 00~20: 00,而学术期刊推送时间则多为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11]。

对于是否希望开通微信支付功能,83%的被调查者选择“是”。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移动支付以其低成本、使用快捷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选择。据2018年CNNIC發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巩固,网民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比例由2016年底的50.3%提升至65.5%[12]。科技期刊也应该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为作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为出发点,积极调整财务和编辑部工作流程,及时开通手机支付功能。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选择的调查对象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的作者,从基本信息可以看出,女性、30~<50岁、硕士及以上学历、中级职称所占比例最高,说明此特征人群是本刊的重点作者群。但从关注本刊微信号的原因选择情况可以看出,多数是处于稿件查询的需要,其中必然也包括众多未录用文章的作者。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进一步扩大调查对象覆盖面将是后续研究内容。本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在现有人力物力的基础上,根据选择结果及开放题“对本刊微信平台建设的建议”内容,对微信平台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也是开展此次研究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远洋,腾讯QQ月活跃账户数达8.61亿,微信达9. 38亿[EB/OL] https://www. ithome. com/html/it/309317. htm,2017 - 08 - 04.

[2] 顾艳,赵俊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科技期刊增值服务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7 (12): 1285 -1291.

[3] 陈玲,徐亟,杨驰.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文案的撰写分析——以《中国中药杂志》为例[J].科技与 出版,2016(6).

[4] 吕冬梅,杨驰,陈玲,科技期刊的微信创新定位与公众号的运营——以《中国中药杂志》微信公众号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6(6).

[5]张慧民,王平军,科技期刊信息传播的受众分析[J].情报杂志,2007(12):154 -156.

[6]胡静.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思考[J].今传媒,2017(2):129 - 130.

[7] 陈晓峰,云昭洁,万贤贤,媒体融合精准知识服务助推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 ,28(9):805 - 809.

[8] 曾蕴林,周丽,王东,基于用户需求的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平台构建——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微信公众号为例[J].天津科技,2017,44(8):93 -96.

[9] 蔡雯雯,徐伟娟,朱珈仪.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学术期刊中的应用研究[J].今传媒,2016(6):21 - 22.

[10] 徐小明,董燕萍,杨扬等,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现状调查分析及提升策略——基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开通情况的分析[J].编辑学报, 2016(5):478 - 481.

[11] 湛江,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分析与思考——基于多类出版物微信公众号的比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4):88 -92.

[1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 cn/hlwfzyj/hlwxzbg/hlwtjbg/ 201803/t20180305_70249. htm,2018 - 03 - 05.

猜你喜欢

用户需求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基于用户需求的政务微信发展策略探析
探析网络视频的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