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融媒时代地市级媒体“中央厨房”的局限

2018-01-11余晓冬

今传媒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央厨房新闻生产融媒时代

余晓冬

摘要:为推进媒介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中央厨房”新闻生产模式逐渐成为各新闻媒体集团的重要议题。“中央厨房”模式有助于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启发报道形式创新。然而对一般地市级媒体而言,若不考虑现实状况而刻意追求建造“大而全”的“中央厨房”,或将面临日常报道作用有限、多渠道产品同质化、从业者生产和学习成本增加、投入与回报比有待权衡等局限性。

关键词:融媒时代;中央厨房;全媒体;新闻生产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8122 (2018) 10 -0065 -03

借用餐饮业中统一采购配送、标准化生产的“大厨房模式”概念,新闻业的“中央厨房”模式率先见于人民日报、浙报集团、广州报业等主流报业集团的融媒实践中。以2017年初刘奇葆同志在《人民日报》刊发的署名文章为具体指导,作为融媒体中心的“中央厨房”逐渐成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标配”和“龙头工程”。截至2018年1月,全国有55家地市级以上各类媒体建立了“中央厨房”[1]。

然而,紧随央级、省级传媒集团打造“中央厨房”的地市级媒体,显然在体制框架及资金实力上更受制约,如果未能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媒体发展状态、标准化程度及本身管理能力,一味追求大而全的“中央厨房”,将面临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如下四点。

一、日常报道作用有限,子媒体或仍将各自为战

据了解,从2015年全国两会首次亮相至今,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运行13次,共95天,可见“中央厨房”并非常态化运行的“日常厨房”,而是仅在“两会”、“十九大”等持证记者有限、报道需求激增的重大宣传战役中才得以大展身手。在这种情境下,一般地市级媒体显然不足以与专业化程度更高、新闻资源更丰富的中央级媒体竞争,并且其主战场在本地而非外埠。然而即使是本地报道,“中央厨房”也可能只是隆重的地方“节庆厨房”,如果没有发达的新闻产业和地方题材资源作为支撑,新闻来源将极为有限,存在“全天开采”而出现产能过剩、“无米下锅”的隐忧。

“中央厨房”若采取常态化运行,首先组织内部应有体制机制的大幅度重构再造,这意味着必须打破现有采编体系的“条块割据”,真正成为“内控型中央厨房”,例如按编辑、视觉、技术人员等集中人员,对岗位重新定位和划分职责,进行统一管理、指挥、调度的“扁平化管理”。但是,快速过渡为这种新型的采编联动是过于理想化的,即使不考虑原部门编辑与记者之间长期合作形成的有机联系,一般地市级媒体集团现有部门众多,人员复杂,“中央厨房”这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思维意味着必须破除传统的层级管理机制,而固有的权力结构、制度和利益的阻碍,将不可避免地为“中央厨房”的尝试增加磨合风险。

还必须意识到的是,“中央厨房”强调的是共享而非独占,但这有悖于“抢独家”的新闻行业竞争机制,即使是集团内部,各子媒体之间往往也存在着这种竞争关系和心态。如果全部的新闻资源都整合共享,将损耗各子媒体的竞争优势,因而也会存在截留优质题材稿件、而非供给“中央厨房”的现象。若“中央厨房”缺乏强大的向心力,各子媒体的记者在追求“独家”的既有动机下,或仍将各自为战,影响“中央厨房”的功能发挥。

二、追求流水线式效率,多渠道产品或将同质化

“中央厨房”在餐饮界一般适用于快餐类连锁餐饮企业,会刻意要求产品质量、口味、包装上的统一快捷,同样,“中央厨房”本质上是一種流水线式的高效内容生产模式,但过于追求快而全,无意中会忽略传统报道中的个性与温度,引发多渠道新闻产品的同质化。据观察,即使是采写重大题材,不少地市级报业集团以“中央厨房”机制整合人员采编新闻,结果“各子报发的图片都一样,新闻稿往往只是改了一个标题”[2]。

对人力有限的地市级媒体而言,“中央厨房”生产模式带来了个人工作量的陡增,集团新闻从业者的服务对象可能包括母报、子报以及“两微一端”,出版周期也被再度压缩。“中央厨房”的新闻产品面貌倚重于编辑的加工,在前方,记者精力和视角有限,单一原材料与多样化产品存在着冲突;在后方,给予编辑的补充创作空间可能也是有限的。或出于快捷省力的思维,或遵从新闻工作纪律,修改标题、增减段落、根据媒体文风添加引语,如此采取尽可能少的二次加工成为个别编辑的一种惯性依赖,导致产品的质量“稳定”却缺乏个性。这是造成新闻同质化的表面原因。

从深层原因来看,是源于“中央厨房”采集海量信息这一运作目标——不同于版面、时长有限的传统媒体求少求精,融媒体是求多求快的,尤其是只有前方记者收纳的信息内容足够全面,才能供各子媒体第一时间选择加工,实现快速抓取推送。潜移默化的,“多而杂”可能成为衡量生产品质的潜标准,实现即时发布重新成为新闻行业竞争的制胜关键,就如《当代新闻生产的再思考》一文中所指出的:从工作原理上,“‘中央厨房鼓励记者去‘采购而非‘创作,传媒组织对各种信息采录设备的补充升级就是最佳佐证,‘采成为第一位的、首要的、最关键的活动,而‘写是后续的、可被分担的、甚至变得不再必要的环节。”“如果要维系‘中央厨房的共享、众筹理念,就意味着记者必将进一步进入到‘计件工作的窠臼中。”[3]这无疑将损害传统媒体以内容为本的核心价值。

三、新技术学习成本较高,全媒型人才培养存在瓶颈

在现今全媒体时代,用户呈现出轻阅读、视觉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信息消费习惯,与之相对的,“中央厨房”运行后,也要求传统采编人员从“技能专精”升级为“十项全能”,尤其是单兵作战的前线记者,必须集采、写、摄、录以及各种新技术运用、新设备操作等多种技能于一身,具备互联网思维和运作能力,才能“广采多收”。然而,从现有情况来看,能够胜任的复合型新闻人才仍较稀缺。

在融媒时代,新技术是不断迭代的,技术的陌生感将使不少传统媒体从业者遭遇新技术的学习壁垒,也为内容策划、流程管理、组织运营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对集团内部人才培养、外部人才吸纳造成考验。为培养人才和研发技术,财政充盈的西方媒体集团均会设置媒体实验室,作为编辑环节的“武器库”,虚拟现实、语音识别和文本输出、关键词自动新闻回复系统、多语言转化、直播视频的动图捕捉……一系列融媒时代最需要的新技术及人才都会源源不断地从中诞生[4]。不过,对一般地市级媒体而言,显然并不具备这种技术条件,更多地是不得已采取外包与质控的形式来解决技术问题,然而购买服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集团内部全媒型人才匮乏的人力资源问题。

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对全媒型人才的培养也普遍存在着暂时难以逾越的障碍,例如我国新闻实务专业长期以来都是根据纸媒、广播、电视等媒介类型来划分专业方向,根据采写、编辑、广告、网页、新媒体等媒体分类进行专业教学,在培养全媒型人才的探索中,则尚未有成体系的课程及教材。在教学总学时固定不变的制约下,相关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无法涵盖现代新媒体报道所需的综合技能,往往只是将传统新闻学与数字技术进行叠加交叉,也常常滞后于相关媒体实践,更有可能致使学习者“全而不精”。

四、软硬件投入高昂,未有明晰的盈利模式

对一般地市级媒体而言,“中央厨房”建设的软硬件成本不可謂不高昂,显示大屏、OA系统、采编终端、采写编辑设备等硬件购置,加上场地的安排布设、大数据支持服务购买等投入,动辄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且随着技术更迭还需持续投入资本。在我国,由于报业集团也承载着舆论阵地的重要使命,为帮助维持主流媒体的运转,当地党委和政府或许能对报业集团进行财政资金扶持,然而既有的财政定补政策不够灵活,且往往只承担“中央厨房”的建设费用,后期的维护和追加投入则需集团自我造血。

建造“中央厨房”的初衷之一即在于理顺既有报业的体制机制,以减少新闻生产成本,如果不量力而行,追求“一步到位”的投入恐怕已超出了“更新生产资料”的承受范围,如此一来,运营成本、技术成本、人力成本的增加反而会令新闻的生产成本不降反升。

如彭兰教授所说,媒介融合也意味着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功能合而为一,具备信息的获取和发布(转播)的双重功能,以此重建用户连接,才能让信息在流动中增值[5]。不过,“中央厨房”模式注重在生产流程进行革新,并未拓展传播渠道,也不可能转型为社会化媒体来重建用户连接,仍未触动传统媒介“以传者为中心”的核心,也就谈不上重建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如果避谈产生经济效益,只看重传播效果,“中央厨房”也不是不可能沦为“烧钱的噱头”。例如山东广播电视台的融媒体中心工作平台建设投入1.38亿元,台长吕芃就曾坦言,“我们对新媒体的投资,特别是硬件投资,基本到此为止了,因为它形不成收益”[1]。

另外值得警醒的是,“中央厨房”在资源投入侧重于新媒体的同时,集团经营收入的主渠道却仍有赖于传统媒体的付费订阅、广告收益等。传统媒体已有衰落迹象,若其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又被占有优质资源、暂未有商业回报的新媒体部门转移消耗,实在是不利于集团的整体利益的。

综上所述,融媒时代的“中央厨房”强化了新闻的工业属性,在提高新闻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日常报道作用有限、多渠道产品同质化、从业者生产和学习成本增加、投入与回报比有待权衡的局限性。因此,大而全的“中央厨房”并不是每个地市级媒体的唯一选择,并且在设计“厨房星级”时,也要考量当地媒体发展状态、认知与管理水平、标准化程度。若有必要,以项目制为主导,合并地市所有形态的媒体阵地,采取全域一体化、能分能合的“大厨房”协同工作方式,并打造包装一批跨媒体、跨集团的名栏目、名记者、名新闻工作室,或许是构建“中央厨房”的另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国权.中国媒体“中央厨房”发展报告[J].新闻记者,2018 (1):50 - 62.

[2]陈正荣.“中央厨房”:共享与个性能否兼得[J].中国报业,2015(9):44 -45.

[3]何瑛,胡翼青.从“编辑部生产”到“中央厨房”:当代新闻生产的再思考[J].新闻记者,2017 (8):28 -35.

[4] 杜毓斌.中美主流新闻媒体“中央厨房”比较分析与反思[J].南方电视学刊,2017 (1):41 - 44.

[5] 彭兰,社会化媒体:媒介融合的深层影响力量[J].江淮论坛,2015(1):152 -156 +165.

猜你喜欢

中央厨房新闻生产融媒时代
基于校园媒体整合的“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融媒时代军事评论创新思考
媒体“中央厨房”的实践与思考
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城市广电媒体融合发展
融媒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融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
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思考
今天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有了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