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2018-01-11侯亚丽廖瑞

甘肃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生活素材实践能力

侯亚丽+廖瑞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教学;农村小学;生活化教学;生活素材;实践能力;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2—0118—01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秉承着让道德教育回归并根植于学生生活实际的理念,着力突出课程的生活性等特点,提倡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理解从生活中产生的道德观念,实践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行为。那么,如何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突出课程“生活性”的特点,提高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实效呢?

一、把生活素材引入課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走出教材、联系生活,克服脱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进生活,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品德与生活》教材并非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把视角从教材转移到广阔的生活世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提取有价值的素材,把课堂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实现品德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和钟姐姐交朋友》一课前,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事件,诸如家人的作息时间和自己一天中的时间安排,并体会遵守时间的好处,课堂上进行相关讨论。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以及守时不拖拉的生活习惯。在选择生活素材时,教师要合理安排“剧情”,选择那些难度不大、情节相对比较简单易懂的内容,便于学生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参与生活和创造生活的能力。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二、让学生具备参与实践的能力

品德与生活课程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学习教材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心理活动、思想活动的调动,促使他们进行生活实践。教师要用心挖掘教材资源,寻找适宜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一切应用到生活中。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内容本身就是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的,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交给儿童通向生活的钥匙,要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不能仅仅把教育局限于课堂上,还要帮助他们将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构建、形成及发展良好道德行为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拉拉手交朋友》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认识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让他们知道哪些是人与人交往中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带出课堂,带出学校,带向自己遇到的每一个小伙伴,体验交朋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取教学内容

品德与生活教材当中的内容,教师应该用科学辩证的眼光看待,把它视作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的重要资源,也可视为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教学特点的“案例”,对于那些与农村生活脱离甚至相去甚远的内容绝对不能照本宣科或生搬硬套。农村教师必须结合农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对教材中的内容认真分析,精心取舍,捕捉或补充有价值的内容,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在教学《爱护公用设施》一课中“哪些是公用设施,为什么要爱护公用设施,怎样爱护公用设施”的内容时,因为不同区域的学生生活实际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提供的素材大胆取舍,合理补充。可先从农村实际出发,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并爱护自己周围的公共设施,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对未来生活中将要接触到的公共设施的认识。这样做,立足农村生活实情,放眼学生未来,为学生的道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又要让生活为教学补充丰富的养分。通过教学,把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他们在生活中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使我们的品德教学与生活能更加贴近,体现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生活化的目标。

(本文系天水市“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TSJY201108)

编辑:孟 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生活素材实践能力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