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1赵维波
赵维波
【关键词】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2—0107—01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得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出多媒体化、信息流通多渠道化、信息反馈多样化等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粉笔+‘黑板+‘一张嘴”单一的信息呈现形式和流通形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下面,笔者就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些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
例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中,先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入手,在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时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和(计算机图形演示: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出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之后提问:四边形内角和怎么求?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求法的回顾与进一步思考,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做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基本思维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主动发现和探索,实现三种思维的结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而信息技术为做数学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例如,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展示正弦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任意作出一个角的终边,从终边上任意取一点P,度量出点P的坐标(x,y),计算该点到原点的距离 ,再计算比值 ,拖动P点改变位置,发现比值不变。然后再取一个角的终边,进行同样的操作,发现比值仍然不变,但是前后两个比值不同,进而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促使学生主动调整认知结构,对相关信息进行同化和顺应。这样,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协作,在观察比值、动画P点、转动终边的过程中逐渐分析出比值与终边点的位置无关与终边的位置有关,最终达到对正弦函数概念的意义建构,认识到比值确实是角的函数。
三、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降低教学难度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投影片等展示各种信息,不够生动、形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可以将静止的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能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这一实验,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练习讲评,提高教学效率
练习讲评课是以前教师们很头痛的课型,讲得太细,浪费了优等生的时间;讲得太粗,后进生又留下许多疑问。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后,就能把练习讲评课分为四步进行。第一步:公布结果。让学生先知道哪些对哪些错;第二步: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错误并在小组内讨论;第三步:疑难点拨。对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第四步:展示过程。将一些疑难题的解题详细过程展示给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同时出一些思考题让基础好的学生做。这样教学,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照顾到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体发展。
总之,信息技術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改变了传统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对于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546)编辑:谢颖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