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
2018-01-11孙焱鑫
孙焱鑫
【关键词】 语文教学;口语表达;自信;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2—0105—01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中有这样两条要求:有表达的自信,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想敢说,做一个积极思考的听众和一个大胆的表达者。口语表达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之一,但现实课堂中大部分学生不善表达,如何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首先要找到问题的原因,其次追根溯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实践运用,以达到鼓励学生自信、大胆地表达的目的。
一、寻找学生不积极发言的原因
现实中,敢于在课堂教学中发言的学生通常是班里几个活跃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保持沉默,有些学生被叫起发言时说的是零碎的断句,表述不清。比如,本人做过的《生活的启示》口语交际课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谈感悟,或引用一句名言结合生活谈理解。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位学生在小组交流时寡言少语,为了鼓励这位学生,全班交流时就把她请上讲台发言,结果这位学生只说了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就闭口不语,学生们鼓励的掌声反倒让她无地自容。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为何如此之难?观察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心理,大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的原因如下:1.缺乏自信,羞于表达;2.内容干瘪,言之无物;3.无话可说,语无伦次。找到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策略
1. 调动兴趣,树立自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动力的源泉。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可爱的,没有外在的压力,没有一个学生甘愿沉默寡言。看课间的学生,个个精神饱满,七嘴八舌说个没完没了,与课堂相比判若两人。这是为什么?因为,课间的话题是他们感兴趣的,没有目标要求,可以随心所欲。课堂有拘束,有主題的限定,有心理的担忧,学生怕说不好会被别人嘲笑。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力争做到寓教于乐,放松学生的神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如,《生活的启示》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自己的故事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小组交流时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要怕说错,适时鼓励学生情景再现演一演或交流时加入肢体语言,教师也可适当地加入幽默风趣的点评。另外,掌声就是对发言者最大的鼓励,即使走上台一个字也不说的学生,学生们也要给他掌声,因为他有勇气走上讲台。对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准确的评价与肯定,让学生在错误与失败中慢慢地找到自信。
2. 有话可说,找到自信。有话可说是积极发言的前提,但是学生上课发言总是言之无物。如,《说故乡》这堂口语交际课,一个学生上来后说要自编自唱家乡,他激情饱满地唱了起来,眯着眼睛如痴如醉,看着他的激情,笔者不忍打断,可听他的内容实在是空洞无物,因为他的歌词就一句“我爱我的家乡”。他心中虽有爱,但爱在哪里,他想不到具体的事例或物来表达。此时,教师的适时点拨,会让学生茅塞顿开。如,“笔者爱兰州”,先让学生确定从哪个方面说,是人,是物?还是通过具体的事?说物,有黄河风情线、白兰瓜、白粉桃、牛肉面、风味小吃等;说人,历史的英雄人物,现实生活中的优秀人物;说事,身边感人的小事等等都可以表达对故乡的爱。说人、说物抓住特点,说事要有细节。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学会具体的表达。
3. 条理清晰,充满自信。课堂中,学生发言还存在一个问题是:语无伦次。表达还得有法可用,有道可循,才会有条理。在阅读课中,教师要随时随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注重表达的指导、方法的渗透;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最好的习作范文,也可作为口语表达的样本。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的段落结构,细节的描写,对比的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等等,都可以迁移运用到口语交际课中。如,在学习丰子恺的《白鹅》这一课时,作者用总分的结构写了白鹅很高傲,这高傲体现在他的步态、叫声、吃相中。接下来作者又从步态、叫声、吃相这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就地取材,触类旁通,可让学生们口语课时说说大家最熟悉的动物,比如猫。说猫的特点之一是胆小,胆小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方面又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
总之,每一次鼓励,每一次指导,方法的渗透都会给学生启示,坚持做下去,积少成多,学生就会自信表达。
编辑:张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