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想解决高中化学反应原理问题
2018-01-11冯军发
冯军发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如何利用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蕴藏着的哲学原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反应原理。
关键词:哲学原理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过程中,用哲学思想解决问题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若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很好地挖掘出教材中的哲学素材,理解这些哲学原理,不仅有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自然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而且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一、事物一般性(普遍性)与个别性(特殊性)
在任何事物内在本质和外在特征上,都存在有普遍性与特殊性此对关系的存在。一般而言,事物的普遍性为事物的根本,是事物内在的总体的本质;而事物的特殊性则是同类事物外在形式上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差异现象。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差异也只是同类事物之间,大同小异之间的差异,而大同就是事物的普遍性,小异就是事物的特殊性。
如勒夏特列原理解决一下问题例题:恒T,V。2NO2≒N2O4,反应达到平衡,此时若通入NO2,则NO2的体积分数较原来:A.增大B.不变C.减小D.无法判断,如果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削弱这种改变的趋势而不能阻止改变,所以NO2体积分数应该增大,所以这种情况下用勒夏特列原理是解释不通的。认识到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就不会钻牛角尖。
二、利用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哲学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就是客观事物上升的、向前的以及进步的趋势。客观事物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之中,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老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化学学习中的问题。比如,在化学反应的方向学习中,一般都认为,放热的反应自发利于自发,而课本举了例子,也有吸热的反应自发,随着发展,科学家引出了熵的概念,熵增大利于化学反应自发,同样发现,也有熵减的反应自发,所以才提出了将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新的理论吉布斯自由能。
三、利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思想
矛盾主次方面一般用于看问题上,而主次矛盾一般用于解决问题上。事物中包含几个不同矛盾,其中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每个矛盾又分为主次要方面,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许多化学事实中同时存在多种矛盾。例如,例如计算酸碱溶液中pH时,由水电离的H+和OH-往往忽略不计,原因溶液的酸碱性决定于主要矛盾。NaHCO3溶液中既存在着HCO3-的电离平衡、H2O的电离平衡还存在HCO3-的水解平衡,这里的水解平衡是主要的,所以溶液呈碱性。而NaHSO3溶液中也存在着HSO3-的电离平衡、H2O的电离平衡和HSO3-的水解平衡,这里HSO3-的电离平衡是主要的,所以溶液呈酸性。再如在Na2CO3溶液中比較粒子浓度大小,c(CO32-)大于c(HCO3—),原因CO32-是电解质自身电离的,CO32-水解产生的HCO3-,水解是微弱的,是次要矛盾。
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决定事物发展过程的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观点掌握从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去认识、理解问题。
四、利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在马列经典著作中,对立面或对立的一词有下面几种含义:一种是处于统一体中矛盾方面的差异性;另一种是指矛盾发展的一定阶段,对立乃是矛盾发展到高级阶段;还有一种是指矛盾对立是互相排斥的,是相互作用的。有时"对立"也有就是指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时也把"对立"看作是对抗性矛盾的意思。
如化学物质自身的能量和键能,化学物质能量越高,键能越小,两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物质自身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高处不胜寒,能来能够越低越稳定”,不稳定说明化学性质活泼,则化学键易断裂,即键能小。两个概念既是对立的,又是同时存在的。两者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离开了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又如,水的离子积中,H+和OH-的大小关系,化学平衡中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属于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矛盾。
五、利用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原理
马克思哲学认为,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如我们在讨论化学反应限度时,所有化学反应都有限度,只是有的限度特别大,有的特别小,由此规定K大于105,认为化学反应完全进行;小于10-5,反映无法进行,利用事物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就很好理解这个问题。再如物质的溶解性时,一般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这个划分也只是相对的,世上并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比如,讲到侯德榜制碱法时的一个反应:NH4HCO3+NaCl=NaHCO3↓+NH4Cl,用常规的思路就不能理解为什么NaHCO3会以沉淀的形式析出,因为NaHCO3是易溶于水的。但是,如果我们看两者相对的溶解度,就不难理解:NaHCO3的溶解度比NH4HCO3和NaCl都要小得多,在饱和的NaCl溶液中易达到过饱和而以沉淀的形式析出。
化学是哲学思想在自然科学上的重要体现,用哲学思想学化学,能促进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认识论,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解决抽象化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江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