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大师”阿西莫夫
2018-01-11九月
九月
1964年,纽约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也就是在这个博览会上,阿西莫夫敏锐地感知到了未来社会的气息,并在随后写下了一篇展望半个世纪之后的2014年的文章,发表在了《纽约时报》上。
“那个时候(2014年)的电视机,屏幕墙将会取代普通设备,透明立方体将出现,在这个立方体里面,三维可视技术将成为可能。事实上,在2014年的世博会,一个热门展品将会是一个3D电视机,人们可以在其中看到芭蕾舞表演。随着立方体的缓慢旋转,各种角度都能被欣赏到。”
阿西莫夫在这篇文章中热情洋溢地勾畫了2014年人们生活的图景和科技发展的水平。而如今身处2014年的我们,回头再品读这篇文章时发现,这位卓越的科普作家、科幻大师,竟然如此精准地预言了半个世纪后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技术水平:3D电视、无人驾驶汽车、智能通讯设备,这些如今正逐步走入普通百姓生活的科学技术,都在阿西莫夫的预言之中。
他并非具有预知未来的超能力,他只是对科学发展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当然,这离不开他在科普工作和科幻作品创作过程中长时间的累积。
而说起阿西莫夫的作品,大多数关注科普和科幻的人应该都不陌生:“基地”系列、“机器人”系列和“银河帝国三部曲”,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幻作品。并且这三大作品系列最后在“基地”系列架空宇宙中交汇,因而有人将“基地”系列奉为“科幻圣经”一般追捧。
无论是“基地”系列里所展示的浩瀚庞大的宇宙画卷,还是“机器人”系列中令人深思的科学伦理,阿西莫夫都用他独特的笔触,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去认识世界、感悟世界,并进一步拓展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说起这位出生在俄国彼得格勒的美籍俄裔犹太人的传奇,人们不免会猜想他是不是也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天才,从小便有着过人的学识和令人无法企及的智慧。在这一点上,阿西莫夫可以说并不谦虚。每当有人追问他是不是小神童这个问题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的确是,而且现在仍然是的。”所以,有人经常用“狂妄”这样的词汇来评价他。但阿西莫夫并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自己说的都是真的。
当然不同人对“神童”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但还未上学就已经自己学会识字,且有着超强记忆力的阿西莫夫,确实在智力上表现出了同龄人难以企及的优越性。
阿西莫夫的科幻旅程开始于举家迁往美国之后,他9岁便开始痴迷于阅读科幻小说,11岁开始下笔写小说,18岁便将自己的处女座《宇宙瓶塞钻》递到了著名科幻作家兼编辑坎贝尔主编的面前。虽然在坎贝尔眼里阿西莫夫当时的作品尚不够成熟,但他却给予了阿西莫夫莫大的鼓励。直到1939年,阿西莫夫19岁时,他的处女座《逃离灶神星》终于问世,自此便与科幻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按照阿西莫夫自己的说法,截止到1949年,他从事科幻创作第11个年头时,他总共卖掉了60个故事,也获得了“科幻三杰”之一的名号。但问题是即便作品大卖,他11年的心血也只换得了7 700美元的收入,平均每年才700美元。这显然无法维持他和爱人的生活支出,因而再做另一份工作也是必然。1948年,当阿西莫夫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自己生物化学博士课程,并获得学位后,他便开始了他在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担任生化讲师的生涯。
只不过,阿西莫夫最醉心的事业,仍是写作。尽管在1955年他获得了副教授的职务,但3年后,他还是决定全心投入写作,并停止了教学工作。不过波士顿大学仍为他保留了副教授的头衔。之后,波士顿大学又因为阿西莫夫杰出的科普和科幻创作,为他晋升了生物化学教授。
除了传世的科幻作品之外,阿西莫夫还留下了许多以史学手法阐释科学概念的科普著作。在《科学指南》《认识物理学》和《阿西莫夫的科学探索史纲》等著作中,阿西莫夫用严谨的逻辑,展示了科学的脉络,成为了引领许多人走上科学道路的启明灯。
回顾阿西莫夫走过的道路,或许有人会说,他在学术领域的造诣实在乏善可陈,但这并不阻碍他续写自己的传奇。因为,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在“机器人”系列中,他发表了一套机器人的伦理定律,即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大定律”,该定律深远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和思想家在处理相关议题时的思路和看法。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阿西莫夫当初对机械伦理学的定义和后来的发展,我们是否会意识到机器对人类的反作用? 如果没有阿西莫夫,我们还能否观赏到科学性强、逻辑严谨的《星际旅行》(即《星际迷航》)?如果没有阿西莫夫,还能否成就《我,机器人》这部风靡全球的科幻电影,还能否成就威尔·史密斯在好莱坞屹立不摇的地位。实在无法想象,如果没有阿西莫夫,我们将失去多少优秀的科幻作品,又将失去多少吸引一代又一代人走近科学的机会……
1992年4月6日,阿西莫夫的心脏在纽约大学附属医院停止了跳动,他自19岁开始的写作生涯,在72岁时宣告终结。
故人已去,但影响尚存,时至今日,他仍在用他的作品,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脚踏实地的科学原理,吸引着无数人关注的目光。如果说要问,我们该如何定义阿西莫夫的地位和他的影响力?或许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悼念阿西莫夫时所说的一段话,是对阿西莫夫存在的意义最中肯、最值得借鉴的评价:
“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的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深情……我并不为他而担忧,而是为我们其余的人担心——我们身旁再也没有阿西莫夫激励年轻人奋发学习和投身科学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