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事挺大,但没那么惊悚
2018-01-11老笑
这几天,笔者的朋友圈被一篇题为《电商绞杀实体店刚上演惨烈一幕:沃尔玛成悲剧主角》的文章刷屏。
乍看标题,大吃一惊,以为沃尔玛在与亚马逊的竞争中伤筋动骨;细读之下,原来是亚马逊全资收购全食超市,“标题党”三字便跃入脑中:沃尔玛招谁惹谁了?怎么就被“绞杀”了,还成了“悲剧主角”?
这件事当然不能说与沃尔玛全然无关,但至少没有多少直接关系、必然联系,这篇文章的作者,极可能是“联想集团”的——想得太多。
在老笑看来,137亿美金的收购案,确实并非小事,未来或进得商业史,上得教科书,但也没有某些媒体笔下说的那惊悚,什么“超市集体大溃败”、“亚马逊占领了消费者的冰箱”、“等待其他传统超市的命运就是死亡”,这都哪跟哪儿?
美国版2015?
笔者感觉,今天的美国零售市场,有点像我国的2015年:
电商咄咄逼人,实体店节节败退,舆论一边倒地看好电商而看衰实体店。
与此同时,电商巨头频繁发起“收编”行动侵入线下:阿里控股银泰商业,入股苏宁云商,京东“战投”永辉……一个接一个的爆炸性新闻都极具震撼力,搅得零售市场人心惶惶,实体零售业者被电商的各种概念搅得不知所措之外,又凭添心理重压。
彼时,论及美国零售市场的文章,不少都是分析美国的实体店如何具备强大的“抗电商性”、美国的实体零售如何主导电商发展之类,似乎,只有中国的实体零售在电商的冲击之下不堪一击。
尽管阿里CEO早已兼任了银泰商业的董事长,银泰成为阿里的“陆军”之后也推出了很多创新动作,但实事求是地讲,银泰商业归入阿里阵营之后,仍 然是我国零售市场上的“中等生”,并未发生当时很多人所鼓吹的“化学反应”。
同样,苏宁云商也还处在“转型阵痛期”,排除各种“财技”因素,苏宁依然年年亏损。其与阿里的合作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苏宁入驻天猫,二是苏宁物流融入菜鸟体系,如果要找到第三点,似乎是双方不再像以前一样打口水仗了。
而京东与永辉实施战略合作之后,被后者赋能的效果似乎并不显著,除永辉部分门店入驻京东到家外,二者一直平行发展、交集不多。
电商巨头大手笔的收购行动对很多实体零售企业来说,是一种信心的折磨和考验,好在经历当年的慌乱后,零售市场企业进一步加大了转型创新力量,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提速,电商平台的节日也变成了实体零售的狂欢,种种努力下,业绩终于持续回暖,虽然还不巩固,但至少是一个好的趋势,也似乎不再有人坚持“实体将亡”的论调,这一幕在美国重演,甚至实体零售打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也并非不可能。
有评论认为“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就是‘偷师阿里巴巴”。当然,亚马逊是全资收购全食超市,这一点前面提到的几个入股案例略有不同,但如假定全食超市成为亚马逊旗下企业之后,对沃尔玛的威胁不会比以前大太多也未必错得离谱。
全食超市长期以来都是沃尔玛的竞争对手,被亚马逊吞并之后,近期可能在亚马逊平台上线,再远一点就是开展“新零售”的合作。
据说全食超市2/3以上是生鲜水果、蔬菜肉食,生鲜食品收入占比1/4,全食对亚马逊而言是一个重点品类的突破,是杀入沃尔玛的“势力范围”,但于沃尔玛而言,这也是沃尔玛最擅长、最具竞争力的领域之一。据外媒报道,是沃尔玛、Kroger的强势竞争导致全食超市业务萎缩,最终选择“卖身”。
生鮮类一直是电商经营的短板,亚马逊也不例外,最好的模式或基于全食超市实体店做“新零售”,但全食超市的门店数量只有400多家,仅为沃尔玛的1/10,要覆盖全美显然尚需时日,短期内不可能对沃尔玛产生巨大杀伤。且全食是一家高端超市,而沃尔玛走的是大众路线,定位不同,客群也不同,恐怕亚马逊很难用全食夺走沃尔玛的顾客。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认为,短期内亚马逊的收购不大会对线下业态构成太直接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会逐渐侵蚀沃尔玛等传统零售商的市场份额。老笑比较认同这一判断,亚马逊的收购行动意在弥补自己在生鲜品类上的短板,肯定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但没有媒体鼓吹的那么颠覆,沃尔玛肯定会在此品类组织反击。
沃尔玛有能力与亚马逊竞争,且并未落败
那篇文章“超市集体大溃败”的论据之一,就是股价的波动、市值的比较。
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消息发布的当天,亚马逊和全食超市股价急剧拉升,全食超市收涨逾29%,亚马逊收涨2.4%,而沃尔玛股价下跌近7%,克罗格与塔吉特分别下跌16%和12%。
股价和市值的波动只是参考的一方面,并非决定性因素,至少不能从中看产到沃尔玛的所谓“溃败”。
简单对比一下,沃尔玛的年销售规模接近5000亿美元,净利润在150亿美元左右;同期亚马逊销售额1360亿美元,净利润24亿美元,分别为沃尔玛的1/3和1/5,但就市值来看,沃尔玛市值2280亿美元,亚马逊为4721亿美元,沃尔玛不到亚马逊的1/2。
从增速和资本市场的预期来看,显然是亚马逊大幅领先沃尔玛,但单从零售领域来看,沃尔玛的优势依然明显,亚马逊的追赶绝非朝夕之功。当然,简单对比有失偏颇,亚马逊是一家科技公司、生态型公司,而沃尔玛是一家零售企业,资本市场看好亚马逊,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沃尔玛代表过去,而亚马逊代表未来。
简单地将沃尔玛划归传统零售阵营未必准确,在亚马逊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中,沃尔玛也一直锐意进取、奋起直追,比如30亿美元收购Jet.com,7000万美元收购在线鞋装零售商ShoeBuy,5100万美元收购户外服装和商品在线零售商Moosejaw,在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时,沃尔玛宣布将以3.1亿美元收购在线服装零售商Bonobos,Walmart.com还推出名为“Pickup Discount”的折扣活动,推行“免费两日达,无需会员费”。据说在美国,Walmart已是仅次于亚马逊的第二大电商公司,这是中国市场上所没有的现象。
在中国市场,沃尔玛战略投资京东,重拾“低价策略”,大力发展山姆会员店,开展“到家服务”,试水购物中心,种种努力之下,已连续十几个季度保持业绩增长,这在时下的“零售寒冬”之际,非常难得。
笔者想说的是,在零售领域与亚马逊的竞争,沃尔玛不仅没有落败,反而继续领先,“溃败”之说简直是无稽之谈。亚马逊要全面超越沃尔玛难度不小,尽管亚马逊的增速更快,但一旦基数变大,增速必然下降。
至于未来亚马逊能不能赢得对沃尔玛的战争,也还是未知之数。现在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朗,零售业的竞争已经不只是线上之争或线下之争,而是立体的比拼、体系化作战,即线上线下融合的体系比拼,谁能率先打通“任督二脉”,谁能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落地,谁的模式更优、价格更低、服务更好、效率更快,谁就能赢得先机。
其他零售企业的“机会之窗”依然大开
其他零售企业应如何看待“巨头争霸赛”?我觉得不必惊慌失措,更不能自乱阵脚,围观之后、震惊之余,该干嘛干嘛。我不相信亚马逊未来能一统零售天下,沃尔玛的“五公里死亡圈”现在看来也只是个传说。零售业之所以多姿多彩、鲜活生动,就在于它的千差万别、多种多样。
国际舞台上有中美俄欧日等大国,但新加坡、卡塔尔等小国生活得依然滋润;自然界有狮子、老虎等猛兽,但角马、麋鹿、兔子等小动物也不会灭绝。同样,零售市场上有亚马逊、阿里巴巴、沃尔玛等巨头当道,但Costco、Aldi甚至街边小店的舞台也足够大,未来之路也足够长。
对巨头纵横捭阖或大打出手的新闻,一般零售企业应予关注,但也不必过分在意,更不能活在巨头的阴影之下,分心乱神。零售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顾客,其实消费者不管你战略不战略、结盟不结盟、转型不转型,好玩有趣的店他才会来,商品和服务足够让人心动他才会出手。做好自己的事,做出自己的特色,“野百合也有春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