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双送检”,上海校服市场变好了
2018-01-11王虹
王虹
校服的“双送检”制度,是指校服生产企业应当在每批次校服出厂前,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送法定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校服方可发放给各中小学校;各中小学应当将校服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发放给学生使用。
2013年上海“问题校服”质量安全事件后,上海市教委、质监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本市校服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简称“通知”),该意见明确了校服“双重送检”的制度要求。这是国内最早关于校服“双送检”制度的地方性文件,“双送检”自此成为上海市校服质量监管的重要手段。
时隔4年,“双送检”制度是否在上海落地开花并取得了预期效果?监管部门如何操作实施该制度,从而将“问题校服”挡在校门外?该制度对规范市场、引导企业走向高质量竞争有哪些积极作用?“双送检”制度走向全国还面临哪些问题和难点?
近日,本刊记者分别走访上海市质监、纤检部门和企业,听取了他们对推行校服“双送检”制度的经验和看法。
初衷:将“问题校服”挡在校门外
2013年伊始,上海“问题校服”事件的发酵,不仅是中国校服市场革新和洗礼的开端,也是政府迈入强化校服质量监管、不断创新监管手段的阶段,校服“双送检”制度也因此迅速发展。
2015年6月,国家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为保证学生服质量,鼓励学生服产品执行“双送检”制度;2016年3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实施的《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有关校服监管部分的内容强调:要求校服生产企业主动“送检”,学校履行进货验收义务,将校服送法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发放。自此,校服的“双松检”制度成为一项全国性的校服质量监管手段。
在四部委《意见》下发后,2015年12月,上海市教委、工商和质监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意见》的通知,再次明确上海学生服“双送检”的要求,要求企业对学生服成品按照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进行全项目检测,学校在收到企业全项目合格报告后方可接收校服,并对所购校服进行二次送检。要求学校要在企业成品大货中抽样送检,而不能由企业代为送检。
那么,面对“问题校服”事件背后强大的舆论压力,上海市相关部门何以提出“双送检”的校服管理制度呢?为何又在四部委《意见》后再次强化对学生服“双送检”制度的要求呢?
上海市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处周佳向记者表示:我们一直都很重视对校服质量的监管,每年依法对当地校服生产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和执法检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校服质量状况。“问题校服”质量安全事件的出现,是个别不良厂商违反国家规定所致,当时质监部门主动作为发现问题,并会同公安部门进一步查处了违法厂商。
据了解,校服生产有其特殊性。一是产品不进入市场,由厂家直接向学校供货,校服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规模小、设备陈旧,管理落后,产品质量波动大;二是生产周期极其短,其中的7、8月份集中生产,监督检查、执法检查等常规手段很难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不合格产品,校服也已经穿在学生身上了,这种事后监管手段对防止不安全校服流入校园的作用有限。
“而要从根源杜绝校服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则需要建立校服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双送检制度将监管工作重心下移,监督管理和服务企业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服务的理念,正好弥补了校服质量监督的空缺。”周佳说。
据上海市质检院纤检所副所长姚惠龙介绍,之前很难掌握校服生产企业信息,自己有一次配合上海市质监局监督抽查,无意碰到了一家校服生产企业,于是将其纳入了监管范围,2013年之前对校服企业的监管只能是这种“游击战”式的搜寻,找到一个管一个,无法掌握其生产和供货的全部信息。
“校服的‘双送检,实际是在企业送检的基础上,学校再次从大货中抽样送检,相当于为校服流入校园多加一道屏障,设置了双保险。这样做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我们很难掌握全部校服生产企业的信息,传统监管方法无法做到全覆盖;另一方面,学校无法辨认生产企业随附检验报告的真伪,也无法确定检验报告是否真正代表送到学校的大货,再次抽样送检,则防止了这些问题的发生。”姚惠龙说。
那么,“双送检”制度在上海推行以来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从监管部门监督抽查的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市学生服合格率从2012年、2013年三季度的70%多到四季度以后维持在90%以上,不合格项目从纤维含量、pH值、色牢度、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到2016年纤维含量等不合格,学生服总体质量明显提升,其中安全指标基本合格。
企业:校服送检非常有必要
按上海市教委的相关规定,企业的检验报告与其能否收到货款直接挂钩。企业供货给学校的同时,必须提供按国家最新标准全项目检测的合格报告给学校,学校将检验报告及订货发票等相关信息统一上报所属区教育局备案,确认无误后再由区财政局付款给企业;没有检验合格报告的企业,则不予付款。
上海鸣企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淑森认为:“双送检”制度相当于给企业设置了一个门槛,只有产品质量合格,才有资格进入上海校服市场参与竞争。企业想要继续生存,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否则只能等死,因此,该制度倒逼很多企业改进工艺,提升品质,努力通过质检关。
说到“双送检”制度对企业的影响,许淑森告诉记者:“刚推行的时候,尤其是加上校服新标准颁布实施,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新的检测标准要求涤棉含量必须准确标注,否则就不合格,采购的面料很难控制成分,于是我们只好自己从采购纱线开始把控质量。但是回头看,确实提升了我们的竞争力,现在我们到外地参与竞争就很有优势,通过上海质检的产品,到其他地区就很有说服力。”
“‘双送检制度推行伊始,要求企业给质检流程留出时间,因为校服生产时间相对集中,对企业掌握生产节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这项制度对我们更多是利好。”上海哈芙琳服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伟博很有感触地说,“其实我们最在意的是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双送检制度恰恰是以品质衡量竞争力,只要企业质量过硬,能够符合质检的要求,就有机会参与市场竞争,这就淘汰了一些靠关系经营的企业,反而让我们这种重视产品品质的企业有了更多被市场了解和参与竞争的机会。此外,人们对校服的消费理念变了,整个上海的校服质量意识都在增强。”徐伟博觉得,如今的校服市场给企业不断提升品质的空间和信心。他分析,校服對面料品质的稳定性和耐磨性要求非常高,而采购的面料品质无法把控,也很难辨别其生产年限,有些放了四五年的面料耐磨性必然差;另外,要让孩子们穿着舒服,对面料纱线支数等也有很高要求。因此,自己从七八年前就开始从源头的纱线把控品质。而为了让孩子们的穿着感受良好,哈芙琳对校服款式设计和工艺的改良可以用精益求精来描述。每年年初,公司的设计团队就开始画校服设计稿,经过几个月后,公司会从这成千上万的设计稿中筛选出十分之一作为新一年的主推款。从第一次打版细节着手完善到最终完成,一款校服往往要经过七八次的打版。endprint
姚惠龙证实道:“这家企业对品质的把控是最认真的,尤其是新标准刚推行的时候,有些面料指标一开始送检不合格,他们就分析原因,进行整改,不能达标就请专家工程师,然后继续整改至达标。”
徐伟博谈到校服监管时认为,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机构去做,其他方面则应该更多交给市场。一方面,通过质检手段监管校服非常有必要,也非常重要。因为质检是非常专业化的质量把关,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会更好,学生和家长更多是感性的款式选择,未必懂面料,质检监管至少会帮孩子们把控校服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对于校服生产厂家的选择、价格、款式等方面,则应该更多交给市场,有些地区设置的入围等门槛,容易滋生灰色利益地带,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痛点:实现“双送检”真的很难吗?
上海市质检院纤检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132家学生服企业进行学生服送检,其中上海企业有116家,占送检企业的87.9%,学校送检的企业家数142家,其中上海企业120家,占送检企业总数的84.5%。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共计完成学生服检测报告近萬份,涉及学校1413所,企业124家。
中国纤维检验局监督处的相关统计显示,上海是目前国内“双送检”制度推行最好、学校送检量最大的地区。相比之下,很多地方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记者采访中发现,有些人认为“双送检”制度要求按校服新标准全项检测的费用太高,使得“双送检”很难落地;也有些地方监管部门认为与检测费用无关,关键是当地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能否让学校履行进货验收制度才是关键;也有企业反映,按上海校服“双送检”的标准要求,很难采购到符合要求的面料。
对此,姚惠龙认为,当地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问题校服”事件后市教委、市质检部门对校服质量问题非常重视,形成定期会商制度,讨论校服监管措施;而且,对于校服新政策和标准培训及宣贯,由质监局和教育部门联合组织,要求上海各区的后勤装备管理中心参与将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市质监局和市教委建立了信息通道。质监局将检验机构在“双送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信息定期通报教委,教委据此对学校建立反查制度,督促学校将校服退回生产企业,质监部门督促企业全部收回不合格产品。此外,上海市各区市场监管局和教育局也非常重视校服监管工作,会主动到学校监督检查。
“引导企业认清市场形势,主动提升产品质量水平适应新标准,则是上海市质监部门要通过强化监管、提升服务解决的问题,也是‘双送检推行的前提之一。”姚惠龙说,他讲述自己给企业培训的经历,校服新标准刚推行的第一个培训会,企业简直炸开了锅,反响非常强烈,认为自己根本无法做到。据此,上海市质检院纤检所不断开展深入宣贯、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服务,让企业对新标准有了重新认识;同时为了帮助企业控制成本,提出预检制度,即对容易不合格的项目先行检验,在保证面料基本性能合格的基础上再进行全项目检测,以降低检测成本。
另外,姚惠龙认为,“双送检”制度要真正落实到位,尤其要求学校在抽样送检时不能走过场,必须要在企业成品大货中抽样送检,而不能由企业代为送检,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学校拿到合格的检测报告,但实际产品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为此,上海市质检院纤检所多次对市教委、区教委组织的教育系统相关人员进行标准宣贯,以及如何对生产企业提供检测报告进行准确识别,学校如何进行学生服送检等进行培训。同时参加教委组织的联合检查工作,确保各学校能了解国家四部委的文件精神,能正确识别报告,确保学校重视“双送检”制度。
“当然,校服‘双送检工作的确有其难度。”姚惠龙坦言,即使在上海,也有部分学校没有很好实行备案制度,从而规避掉“双送检”制度。而且,“双送检”制度存在区域性限制,要想保证学生服不管流通到商品的哪个环节、哪个地区,质量都能得到有效监管,则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严格执行“双送检”制度。
而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开放的竞争平台,也是“双送检”制度落地的重要举措,上海校服市场真正的开放,是企业执行“双送检”制度较好的重要原因。姚惠龙建议,监管部门应该努力为企业营造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