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云同志关爱鼓曲二三事

2018-01-11曲之

曲艺 2017年12期
关键词:陈云曲艺同志

曲之

我们敬爱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陈云同志(1905-1995)生前对曲艺事业十分关心,他喜爱鼓曲艺术,不仅爱听,而且研究赏析,在为党为民辛勤工作的百忙之中,还利用公余和休养时间,对评弹和京韵大鼓艺术作调研。他曾经根据文艺政策,对鼓曲发表过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指明了鼓曲艺术的发展方向,称得起是一位专家。

陈云同志出生在上海青浦章练塘镇,从小爱听书,尤其喜欢听苏州评弹。当时他经常出现在书馆茶社,听“戤壁书”(即在书场角落靠立墙边听白书)。

1958年以后,他利用休养时间,听了大量的评弹书目,广泛接触了许多评弹艺人、创作人员和团队领导干部,以他一贯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作风,对评弹艺术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他发扬党的民主作风,走群众路线,抓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脉络,结合评弹艺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重视传统书目,主张去粗存精,正确对待。他积极提倡和支持创作新书,特别重视评弹的创新发展,提出“出人出书走正路”,指明了鼓曲艺术的发展方向。中国曲艺出版社曾经出版了《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一书,是一部宝贵的文献。

早在1959年11月,他在上海的一次谈话中就明确提出“对于茶楼书场,文化局要参与管理,至少有关演出业务方面的问题要管。”1960年春他提出“评弹界应该有自己的学校。”苏州评弹学校和天津的中国北方曲校都是在他的直接關怀下建立的,为培养曲艺人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61年9月,他提出“衡量一个节目的好坏,要看对人民是否有利”这样一个根本的评判标准。在《对整理传统评弹书目的意见》中,他只用了33个字就深刻概括了整理传统书目的目的和要求,即“思想上精华突出主题明确,结构上能长能短前后连贯,艺术上既要严肃又要活泼。”既简练又精辟。1977年,他的一句名言“对新的东西要撑腰”给予曲艺改革很大的鼓舞和支持。他关心曲艺创作的繁荣,强调“要努力搞好新节目的创作。”明确提出“繁荣创作,积累书目”的要求。1981年,他又提出“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指导方针,这对于艺术事业整体的发展繁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不只亲近乡音评弹,对北方的京韵大鼓也关爱有加。1960年12月,他在养病期间接见了时任中央广播说唱团团长的京韵大鼓“少白派”创始人白凤鸣,详细了解京韵大鼓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流派形成的特点、演员的师承关系和经常演出的曲目,还了解了在京韵大鼓发展中创新的情况。为了研究京韵大鼓的前世今生,他要欣赏分析早期的曲目演唱。为此,白先生回团后交给赵玉明老师一个任务,请她回忆幼时学艺会唱的京韵大鼓曲目,并录音呈送陈云同志。由于年代久远,赵老师找到白奉霖先生帮助回忆唱词和伴奏乐曲,按照当年启蒙学习的顺序,凭着儿时扎实的基功(赵老师当年学唱全是口传心授,只知顺口往下唱,也不懂唱词的意思,对有些唱词并不理解),赵老师录制了京韵大鼓早期曲目和开蒙必学的曲目共16段,有《包公夸桑》《层层见喜》《拆西厢》,有二黄大鼓《芈建游宫》《昭君出塞》《鸿雁捎书》,有串宅门唱的《美女思情》《小寡妇上坟》,双唱的《玉堂春三堂会审》,还有《黄文下书》《古城会》《韩湘子上寿》《窦女训女》《蜈蚣岭》《绕口令》和时兴的《改良劝夫》。这些录音陈云同志反复听了多遍,听得仔细、认真。他对《改良劝夫》这段曲目很重视,认为在几十年前这也是创新的曲目。其中有句唱词“现如今俄库协约边省大乱……”他听了多次不明白其意,还向白凤鸣请教。白先生向有学问的老者打听,才弄明白唱词中所指是当年俄国入侵,清朝政府与俄国在库伦(即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签订卖国条约一事。由此可见陈云同志研究唱词之细微。

白凤鸣将自己演唱的传统曲目和孙书筠的唱段以及京韵大鼓老唱片都送给陈云同志,供他研究赏析。北京曲艺团的良小楼也为陈云同志录了7段传统曲目。那段时间里,陈云同志听了100多段京韵大鼓录音曲目,一一记在心里,进行比较鉴别。

1961年元旦刚过,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同志为了进一步深入调研,亲临天津观看京韵大鼓演出。天津市文化局在干部俱乐部礼堂组织了多场京韵大鼓专场演出。参加演出的单位有天津市曲艺团以及和平区、红桥区、南开区等区曲艺团。演出集中了天津市的十数名京韵名家和各团培养的青少年接班人。陈云同志不辞辛劳不顾疲乏,一连观看了四五场,欣赏了骆玉笙演唱的《大西厢》、小岚云演唱的《游武庙》、林红玉演唱的《闹江州》、阎秋霞演唱的《探晴雯》等唱段,还夸赞青年演员赵桐光是“小刘宝全”,对他演唱的《赵云截江》极为赞赏。11岁的刘春爱演唱的《丑末寅初》也得到陈云同志赏识。演出结束后,他饶有兴致地与参演的孩子们亲切交谈,给予鼓励。

陈云同志观看演出后,作出了搜集整理京韵大鼓传统曲目的指示,并针对一些曲目发表了重要意见。这对正确对待传统曲目,进行改革创新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

陈云同志说:“京韵大鼓中有些传统节目,如《大西厢》《闹江州》《杀惜》《游武庙》等都很好,有四个特点,即字正腔圆、词意轻松、曲调优美、节奏有变化。可是现在有些新编的京韵大鼓则丢掉了后面三个特点,只剩第一点字正腔圆,或者再加一个四平八稳。”

中国曲协和天津市文化局根据陈云同志的指示精神,分别组织召开了京韵大鼓研讨会和京韵大鼓专场演出,演员之间互相观摩,学习交流艺术,提高水平。这些举措为京韵大鼓的继承与革新开拓了思路。

陈云同志回京后,又在1月25日出席观看中央广播说唱团举办的“京韵大鼓演唱会”,会后对说唱团负责人王力叶和白凤鸣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陈云同志来天津的调研工作为京韵大鼓的发展繁荣打开了新局面,开创了鼓曲一个曲种举行专场演出的先河。此后各曲种的专场演出相继推出,天津市曲协在新中央剧场举办了“单弦专场”“梅花大鼓专场”“天津时调专场”等。专场演出的演员阵容强大、流派纷呈、名家荟萃、特色各异,引起了很大轰动,观众非常踊跃,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台上台下、剧场内外引起一阵空前高涨的曲艺热潮。天津曲坛一时间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笔者有幸目睹这一盛况,聆听了精彩的演唱,领略了艺术家的动人风采,有着美好的回忆。endprint

随后天津市文化局曲艺研究室同演员合作,搜集整理了京韵大鼓传统曲目唱词100多段,很快将《甘露寺》《锦水祠》《太虚幻境》《枪挑小梁王》等曲目排练演出。天津的曲艺作家也创作出了新编历史题材的《卧薪尝胆》《满江红》《穆桂英挂帅》《洪母骂畴》和现代题材的《黎明的战歌》《光荣的航行》等京韵大鼓曲目。这些作品主题鲜明,词句优美,堪称经典,至今仍传唱曲坛。

在陈云同志倡导下,中国曲协在当年6月邀请京津两地的京韵大鼓演员、弦师齐聚北京,举办了“京韵大鼓传统节目专场演出”。这是一次空前的京韵盛会。天津参演的有骆玉笙、小岚云、林红玉、阎秋霞、桑红林、侯月秋、小映霞,弦师刘文有、韩德荣、李墨生、钟吉瑞、李国梁、李元通等,还有学员赵桐光、刁丽英、刘春爱、赵学义、白子成、张子修等10余人。北京曲艺团参演的有良小楼、马书麟、叶德林,弦师韩德福、魏福汉等。中央广播说唱团参演的有白凤鸣、孙书筠、新岚云,弦师钟德海、钟少亭、马长青等。从6月13日至18日,共演出7场。其中在文联礼堂为文艺界、曲艺界演出两场,为解放军和各省市文艺工作者各演出一场,公演三场,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彰显了京韵大鼓的艺术魅力。陈云同志亲临观看,并与演员合影留念。

用普通话演唱苏州评弹是1959年中央广播说唱团的两位鼓曲名家赵玉明和马增蕙老师的创新。陈云同志听了她们的演唱后说:“这两个青年演员把南方的曲种搬到北方来,你们这是南曲北唱啊!”他对此举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并主张“南方的曲艺可以移到北方来,南北曲艺可以交流么!”

陈云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八十高龄仍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领导重任,日夜辛劳,在百忙之中依然热心支持曲艺事业,关爱鼓曲艺术。1984年2月,他在中南海家中邀请中国曲协主席陶钝、常务副主席罗扬和曲艺界的知名人士骆玉笙、高元钧、侯宝林、袁阔成、赵玉明、马增蕙、刘兰芳和时任中宣部部长的邓力群同志等欢聚一堂,共度新春佳节。陈云同志身着银灰色中山装,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笑声朗朗,一见面就向大家拱手拜年祝贺新春!大家一边热烈鼓掌一边围上前去,依次与他握手,祝他春节好。陈云同志一眼就认出了骆玉笙是当年唱《大西厢》的演员。他招呼大家落座,亲切地说:“今天邀请同志们来这里见见面,我非常高兴。曲艺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城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要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就要繁荣社会主义的曲艺。你们为繁荣曲艺作出了不少成绩,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他又说:“大前年(1981年),我對评弹提出了‘出人出书走正路的要求。出人就是要积极培养年轻的创作人员和演员,使他们尽快跟上甚至超过老的。出书就是要一手整理优秀传统曲目,一手编写反映新时代、新社会的曲目。走正路就是要在曲目和表演上,既讲娱乐性又讲思想性,不搞低级趣味和歪门邪道……”他还讲了文艺界、曲艺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解决思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要使它在文艺界形成风气。他还建议大家特别是年轻同志,平时除了看业务书外,也要抽空读点马列理论书籍,特别是要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陈云同志语重心长的讲话,中肯而亲切,是关爱是开导,使大家很受鼓舞。在陈云同志的感召下,大家也都热情发言,向他汇报当时曲艺界取得的成果,提出建议和请求。骆玉笙提议要筹建曲艺学校,侯宝林提议建立曲艺研究所,陈云同志当即表态支持,并请邓力群同志找文化部落实。大家听了,从心里感激陈云同志对曲艺事业的厚爱与关怀。两个多小时的亲切会见在欢快的气氛中就快结束了,陈云同志与大家拍了合影作为留念。两年后,在陈云同志亲自关怀下,培养曲艺接班人的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在天津落成。陈云同志不但亲笔题写校名,还把《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一书的稿费全部捐赠给曲校。同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成立,骆玉笙、马三立、侯宝林等被聘为特邀研究员。

1987年,陈云同志为曲艺工作题字“出人出书走正路”,这成为一代代曲艺工作者的座右铭。

1991年,天津市举办了骆玉笙从事曲艺艺术60年的纪念活动,陈云同志于86岁高龄挥毫润墨题写“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作者的光荣”相赠致贺。骆老接过题词条幅十分激动,倍感幸福。这一嘱托激励她为人民唱到老,为鼓曲艺术奋斗终生。

我们缅怀陈云同志,追思他的丰功伟绩,更使我们深深感怀他对曲艺事业的厚爱与关心。我们应当牢记他的谆谆教诲,努力振兴曲艺,共同迎接曲坛的美好春天!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云曲艺同志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曲艺泉城》
FOR YOU, O DEMOCRACY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雷锋同志学习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陈云令人起敬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