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有韵已传情 璞玉初成尚需琢
2018-01-11陈世海
陈世海
2017年5月16日,张家港市新创中篇苏州弹词,2017年江苏省曲协重点中长篇创作项目、江苏省曲艺创作研究基地重点项目《飞来的老婆》在张家港市长春园书场举行专场演出。5月17日,《飞来的老婆》提升研讨会召开。中国曲协、江苏省曲协相关领导,业内曲艺专家特别是江浙沪评弹艺术家共同出席活动,对本作品乃至张家港曲艺的未来提出了殷切期望。
中篇苏州弹词《飞来的老婆》由著名评弹艺术家周希明、司马伟等担任曲本作者,张碧华老师担任唱腔设计,由张家港市评弹艺术传承中心演员9名演员联袂演出,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演员1名、国家二级演员2名。作品曲调丰富,贴近民生,情感细腻,寓庄于谐,在嬉笑怒骂的演绎中融合了羔羊跪乳的民族孝道和奋发追梦的时代精神,展现出了作品积极向上的现代价值取向,是一部很“接地气”的新型中篇弹词。
全书共分三回,第一回合《初缘》描绘了转业军官刘志强与女博士张梦英在南京相亲,两人心生好感却因为转业、毕业而暂时有缘无分。第二回合《初果》发生在张家港市某基层养老院中,刘志强在转业成为院长之后,花大力气整顿院风院纪,安慰因多年前女儿被拐而险些轻生的孤寡老人严老太。到了第三回合《初心》,整改工作成效显著,养老院一派和谐新气象。此外,严老太被拐的女儿竟然就是张梦英,得知真相的张梦英赶来张家港,母女团聚,也与刘志强成就了一段佳缘,至此真相大白,点题《飞来的老婆》。
在17日的研讨会上,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艺术性、审美性与思想性等角度对书目进行了评析,普遍认为这部作品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对于孝养、孝顺、孝敬的呼唤符合时代需求,经过合理的打磨与提升,定能成为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从现场的表演反响来看,作品形式新颖、内容丰满、感情细腻的优点获得了听众的普遍认可,两个小时的表演屡屡被掌声与笑声打断。事实上,凭借《兰考情》《忠魂》《牵手》等作品在近几年收获良好口碑、实现异军突起的张家港市评弹艺术团队,也在试图通过这部新编现实主義作品为自己正名:张家港的评弹艺术不仅擅长以情动人、以艺感人、寓教于乐,不仅能够塑造正面人物、弘扬社会正能量,也在不断拓宽创作思路,能够深入传统文化的基底,触摸社会各行各业的追求,聚焦于“有故事”的普通人,辅以生花妙笔,“添油加酱”,在作品幽默性、趣味性与艺术吸引力方面不断追求崭新高度。
思想主旨:现实主义精神与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要求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要弘扬现实主义精神,扎根人民生活。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重申这个论述,认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在文艺思潮层出不穷的今天重申文艺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呼吁艺术家将关注的视角重新落回到群众与人民生活中来,创造现实主义艺术作品,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飞来的老婆》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其内容瞩目于养老、择业、婚姻选择等热点问题,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从个人价值实现、社会公序良俗、国家持续发展等多重视角综合考量,为迷惘的青年人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辅之艺术化的表现手法,由于这一选择也是众多优秀中华儿女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创作过程可以说完全符合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充分展现了主创团队的浪漫主义情怀,并通过典型环境与典型形象的塑造,表现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与思想引领意义。
艺术家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绝不排斥中华传统道德的价值追求,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儒家传统道德观奠定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思想基调,古有二十四孝,也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训诫,与西方一味强调独立的亲子关系不同,中华民族的家庭关系更为和谐融洽,人们在制订职业与生活目标时,或多或少都会考虑到父母亲情的牵绊,而这种亲情的召唤长久以来也已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传统道德中的择业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在先人的价值选择中,金钱地位从来都是身外之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们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面貌,“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气度与愿景,构成了传统价值体系中积极有为的人生追求。
文本作者就创作了这样一个故事,塑造了一对尊老敬老、不慕名利、积极有为的男女主人公,特别在男主人部队转业军官刘志强身上倾注了自己的价值追求,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男主人公源于对父母双亲的怀念和对养老院的感恩,在转业的当口,白白“浪费”了自己副团长的职务名额,“屈尊”进入基层养老院,这种选择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正在经历着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过程。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下的居家养老模式,在社会理念与文化思想发生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已日益显现出不适应。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因此,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养老配套措施、提升机构服务质量,将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给就给作品增添了现实的厚度,能够引起当代听众、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共鸣。另一方面,脚踏实地、刻苦奋斗也是青年人应当具有的职业美德与人生追求,刘志强在转业进入养老院后,积极整顿纪律、改善服务水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使作品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整体面貌,主人公在人生理想方面的追求既是传统的、也是当代的,能够引发年轻人长久的思索。可以看出,文本作者在创作本部作品时,充分考虑到了现实需求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写就了艺术的真。
审美追求:传统诗教追求与古典表现手法相结合
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诗教是中国古代文人一以贯之的追求,评弹艺术浸淫于市井文化,却难得可贵地同时保持着文人的思想筋骨与审美意趣。乍听《飞来的老婆》这个作品名,似乎有点儿俗气,但全篇听下来,却能感觉到作品中浓郁的诗教追求与古典意趣。诗教,是自古以来通过诗教化民众的方法。诗是古代文学的代表,在很多时候也成为文艺的统称。评话与弹词的起源均来自古代文人文学。只是当说书人将其改编成书目文本,并以散、韵文白话讲说表演,就成了平话;若夹杂评议,便成了评话;而采用韵文说唱,且“被之弦索”伴奏,就成了弹词。是以评弹艺术的根就是文人文学,深谙传统的弹词创作者与表演者将劝善讽世的价值追求融入创作中,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济世经邦的宏伟理想。特别在新中国成立后评弹实现了改革发展,利用中篇弹词的形式传达创作理想,成为创作者古为今用的成功尝试,本作品也不例外。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作品的主要文本作者都是有着数十年从业经历的资深评弹艺术家,尤其周希明与司马伟两位先生都是国家一级演员,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传统作品的艺术手法和审美趣味早已深入骨髓,他们不仅明白应该写什么;更深刻地知道要怎么写。他们在这部新编作品的创作中,也有意识地融入了草蛇灰线的双重叙事、情节编排的奇趣技巧、叙述语言的插花噱头、角色设计的插科打诨等机智的设计,评弹味儿很正,绝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将积极向上的现代价值追求融到古典美学意趣中,从而实现了寓教于乐。endprint
“悬念”在评弹中叫“关子”,所谓“关子毒如砒”,指的是悬念在说书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巧合”通常是各路矛盾的交汇点,是书情走向高潮即引发“关子书”的必由之路。都说“无巧不成书”,《飞来的老婆》首先就充满了极具古典意味的奇巧意趣。在第一回合中,男女主人公相亲,张梦英提到了父母四十多岁时老年得子,如今双亲年事已高,因而必须回家尽孝。刘志强要回张家港、张梦英要回徐州,就成为两人恋情的主要矛盾,也为下文就埋下了伏笔。第二回主要叙述刘志强在敬老院的励精图治,上任第一天就救下了因思念幼年被拐卖的女儿而自寻短见的严老太,听到这里时,有经验的听客已经流露出了了然的笑意。果然,第三回合的血亲相认巧妙地化解了地域矛盾,张梦英就是严老太失踪的女儿,骨肉相认这看似偶然的情节设计,能在古典作品中找到无数的影子,可谓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创作者把具有偶然性的因素编织在一起,构成富于变化、饶有趣味的情节。他们深谙传统创作技法,让作品充满了奇趣与巧思。
其次,《飞来的老婆》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并充满对比性,比如知书达理的女博士与投机取巧的女护工,以及女护工本身前后言行的变化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女护工任全秀这个名字设计就很有意思,“任”与“人”同音,在苏州话中“全”与“前”谐音,这样“任全秀”就暗喻“人前秀”,说明此人擅长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这种直接暗示人物本质的取名方法,在古典小说中较为常见,比如说《红楼梦》中“甄士隐”意味着“真事隐”,“秦可卿”暗示“情可轻”,简单明了也充满趣味。更有趣的是,女护工这个形象不是一层不变的,这就与古典作品中的脸谱化人物有所区分,在接受了刘志强的批评与劝说后,她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积极地对待工作。她对刘志强芳心暗许的设定让她的转变显得更加合情合理、也更符合生活的逻辑。
第三,作品深谙喜剧人物设计之道,专门设计了一个“脑筋不灵光”却又常常语出惊人的插科打诨人物“梁玉宝”,增加了不少喜剧效果。梁宝玉“经医生诊断是有点失忆,有些痴呆,有点忧郁。但有时格点有点全会有点不有点,都蛮正常。”他一直喊原来老院长“爹爹”。“老院长是爹爹,新院长也是爹爹。格本账没有人弄得清。”越是弄不清越是有喜剧效果,越是弄不清越显示出这个角色的大智若愚。这个角色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创作者通过他的胡言乱语用喜剧的手法地传达出一些辛辣的批判,小到养老院服务态度、大到社会人情,既充分地展现了创作者态度,也不改变作品的基调,巧妙地处理了一些较为沉重的思考,也有利于情节的推动与开展。并且在维持主要人物形象不变形的前提下让作品呈现出亦庄亦谐的艺术效果。作品的“好听好看”离不开这些细节的探索。
艺术呈现:舞台演绎创新与传播手段创新相结合
评弹毕竟不是案头文学,艺术效果的取得也离不开演员的精心营造,作品充分利用评弹演绎“跳出跳进”的优势,大胆地在三回书中利用不同的演员分别扮演男女主角,让听众在这部中篇中感受到了多位名家的魅力。由于角色众多,还设计增添了多种方言,利用丰富的语言色彩使得作品更为贴近群众的生活,也显得更滑稽可笑(由于故事主要发生地在张家港,张家港本身就是一个多方言城市,这样的设计符合社会现实)。为了强化表演的艺术性,在第二回的表演中首次尝试引入“四个档”的演出形式,过去评弹演出有单档、双档、三档等,四档确实较为少见,也算是本作品的创新探索。第二回的情节发生在敬老院中,前后出现角色有6个之多,亦存在4个角色同时交谈的桥段,尝试“四个档”就是为了能让新听众比较容易接受从而更好地走进评弹,也是为了提升作品舞台张力而进行的尝试。四名演员分别配置了三弦、二胡、中阮、琵琶等乐器,综合运用4种乐器配合演唱,几乎就是一个小型乐队了,演奏的艺术性与专业性由此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器乐的配合本身也是为了弹词的内容服务,并没有喧宾夺主,因此也可以说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張家港市评弹艺术传承中心演员的精彩演绎也是可圈可点,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季静娟在第三回中演绎女主角张梦英,该演员精丽调,擅长香香调、蒋调等各种流派唱腔,她将自己说表清晰,嗓音浑厚圆润、感情充沛的特点充分运用到了角色的塑造中,说表与唱段屡屡赢得满堂彩。此外,陈美东、叶桦、戴芳等演员也展现出了艺术水平的进步,演绎了独特的风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16日晚上的专场演出不仅在长春园书场吸引了近300名热心观众与评弹爱好者现场观摩,更通过“无线张家港”APP进行网络同步直播,观看直播的网友达5228名,并积极参与了网上互动。这不是张家港首次对文化活动进行网络直播,但对本地评弹表演来说,确实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加快实现传统艺术与互联网相结合,让地方曲艺搭载网络传输的快车道,是张家港市为了拓宽传统艺术市场、提高地方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关注度与曝光度、培养曲艺观众与票友、增强地区文化自豪感的一次尝试,亦或者会成为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开端。在网络直播异常火爆的当前,利用直播传播优秀艺术作品、弘扬社会正能量,会用敢用善用“直播”这一青年群体交流利器,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环境也有一定推进作用。传统的书坛传播、影视传播和网络传播并存共行、互相促进也许将是未来评弹多样化传播的趋势,特别是评弹的网络化传播将是评弹当下和未来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当天网友的评论很能说明问题,网友“春满梨园”说:“作为上海的观众觉得张家港评弹团的这次活动非常好,让我们不能前往现场的也能看到演出,点个赞。”网友“留意”更是连发三条:“非常精彩”“第一次现场听评弹”“来张家港一定要听评弹”。加快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弹词结合步伐,是作品在传播推广方面的创新举措,或许将会成为传统曲艺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飞来的老婆》定稿于2月,舞台呈现与提升打磨的时间尚短。坦率地说,尽管有主创人员夜以继日的排练磨合,也有领导专家不耐其烦的悉心指导,作品诞生不到3个月,必然仍存有众多不如人意之处。在17日的专家研讨会上,专家鞭辟入里地指明了作品目前存在的问题,如情节逻辑的内部断裂、人物发展动机不足等,为下一步的打磨提升指明了发展方向。endprint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曲协苏州评弹艺术委员会主任陆军认为《飞来的老婆》延续了张家港《兰考情》《牵手》等作品的良好基础,应该通过更多诙谐幽默的插科让作品更具可看性。
中国曲协军旅曲艺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曲协顾问杨鲁平认为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艺术美感,希望主创团队下一步能在表演中结合人物心理变化展现节奏的轻重缓急,以调动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观看兴趣。
江苏省曲协副主席、秘书长芦明认为张家港市评弹艺术传承中心经过多年的锤炼,特别是近三年艺术生产经验的积累,获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他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张家港的良好曲艺生态环境,按照艺术发展规律、考虑观众审美心理,将这部书改得更精彩。
方同德、魏真柏、毕康年、邢晏春等专家从评弹艺术特色出发,提出了专业的修改意见。一是希望继续打磨曲本,力求叙述语言精益求精、情节线索一脉相承,特别是第二回要更贴近主线;二是希望继续打磨唱腔,结合角色特征与演员特长多下功夫,争取出人出书出作品;三是希望持续提升思想意境,妥善地处理情节上的细节矛盾,使角色形象更富生命力;四是希望保持嚴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做到字幕准确、标准规范,为作品走出张家港、走出苏州,走向广阔的北方市场奠定良好基础。
汲取专家和听客意见作修改完善后,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暨迎接第30个老年节,由张家港市民政局、张家港市文广新局主办、张家港市评弹艺术传承中心承办,《飞来的老婆》于8月1日至14日在张家港全市各区镇进行了10场巡演。艺术打磨在路上,精品创作无止境。耳濡目染“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城市精神,张家港评弹工作者们明白身上的责任与重担。在传统艺术普遍式微的今天,打磨一块初绽光彩,且极具升值空间的“璞玉”,是一件难得可贵的幸事、也是值得反思的大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飞来的老婆》诞生于春和景明中,籍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持精耕细作工匠之心,也许在下个季节、或者下下个季节将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惊喜,让评弹艺术“张家港制造”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注释:
①刘大巍:《试析苏州评弹的文人文化特征》,《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②翼洪雪:《振兴苏州评弹的路还有多长》,《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