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高企,关键看用在哪
2018-01-11曲强
曲强
地方债务由于规模庞大,以及构成、期限、用途等各方面细节不甚透明,引起各界普遍担忧。一方面确实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对地方债短期要严控的同时,长期也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实现健康转化。
客观上说,我国债务问题,尤其是地方债务,严重性绝不可低估放任。但债务往往具有辩证特征,一味强调或是一棒打死都不科学。首先,中国因公共举债而造成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尚有限。从2015年起,民间资本投资出现大幅下跌,该过程中并非公共投资挤出了他们,实际情形是政府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填上私营部门留下的投资缺口。第二,从债务性质上看。中国是内债为主的国家。中国的债权方主要为国内家庭与企业部门的储蓄。因此危险性相对较小。
在此背景下,从短期来看必须要化解地方债风险。建议严控债务规模,管住新增债务;建立各级公共债务台账,摸清底子并将地方债纳入统一预算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地方债进行密切跟踪和评估;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从长期来看,随着新技术或新经济门类的出现,经济效率和规模或许会突然出现大幅跃升,实现指数型增长。而跳跃性增长常常需要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在之前的增长中积累大量的冗余产品或资本。如果整个经济体系永远精打细算、“量体裁衣”,那么未来出现转型跃升的回旋余地就会极小。人类超越了采集时代,出现了村庄农耕生产方式之后,有了多余的粮食,才使得一部分人能够从耕种中解放出来从事手工、采掘、艺术的分工,走向封建文明。而工业革命产生的技术飞跃以及科学农业生产,使得人类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产品与粮食,这才使得人类第一次走出马尔萨斯陷阱。
不仅宏观上如此,微观上这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大肆扩张内债,建设了庞大的高速公路系统,八车道、十二车道在当时看来难以想象。美国人说,高速公路修这么宽,以后又不收费的话,怎么偿还债务呢?但没想到的是,这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促成了美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更重要的是,汽车与高速路系统极大拉动了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使得美国出现全新的大中小型城市布局。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债务借出来的钱到底用在哪里?是给未来打下基础,修路架桥、开发能源、投入科研教育,还是拿去给那些僵尸企业续命,浪费在落后低效的产能当中。从目前的公示材料来看,大多数地方政府借债的用途分布在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有可能创造未来生产力的领域。如果能把直接进入低效部门和僵尸企业的债务管住了,我们对于中国地方债务的未来就无须过多担忧。▲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论坛版文章除社评外,均不代表本报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globaltime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