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落地
2018-01-11策划执行王菲宁翠娟
策划/执行 本刊记者 王菲 宁翠娟
到2020年中国的纺织综合科技水平迈入世界纺织科技强国的行列;到2025年中国的纺织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水平、综合实力进入世界纺织科技强国的前列。
科技是最具革命性的关键力量,支撑行业当前发展、引领行业未来进步。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纺织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高度,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国纺织科技创新工作赋予了新使命。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行业要持续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
纺织科技创新工作面临新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纺织强国建设也处于关键时期,国家科技强国与制造强国战略,为新时代纺织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新的方位。纺织科技强国建设必须以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路线图为指引,根据纺织工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国际纺织科技发展趋势,对纺织科技强国建设纲要进行全面审视,与时俱进、科学评估、适度调整,接续做好纺织科技强国战略规划工作,以期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战略协同步伐,引领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中纺联高勇书记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动员中指出:我们正面临着传统纺织强国凭借品牌、技术、人才等优势在纺织制造高端领域,面临着发展中国家凭借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在中低端领域的双向挤压。大而不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重新审视、思考、调整、完善纺织行业发展战略和思路举措,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纺织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纺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十二五”以来,我国纺织工业率先进入增长速度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的新阶段,《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我国纺织工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定位进行了新的表述,这是对我国纺织产业属性、产业地位、产业使命、产业责任和产业发展内涵的高度概括。现阶段,我国纺织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创新已成为发展的重要动能。中纺联孙瑞哲会长在多个场合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在完成好纺织行业“十三五”目标,推动纺织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和纺织人才强国建设的同时,我国纺织工业将定位“新三板”,即以高品质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科技产业;以服装、家纺品牌为代表的时尚产业;贯穿全产业链绿色生产的先进制造产业。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与产品开发为重点,塑造中国纺织工业的“新定位”,即把行业打造成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和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科技、时尚、绿色”将成为纺织行业的新标签。
无论是纺织强国“四大战略”,还是纺织行业“三个新定位”,科技创新必将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发挥引领作用,这也为纺织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开创新时代纺织科技创新新局面
截至2016年,纺织科技强国纲要目标完成情况基本符合预期,已有1/3的指标超前完成,还有近半数指标在未来的3年通过行业共同努力预计可以达成。但也有部分指标完成存在一定压力,需要我们根据国家科技强国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以及纺织工业发展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从国内环境看,行业前期发展中积累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正日渐凸显;从成本格局看,受技术革命、资金成本、原料价格、能源价格、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行业的综合成本优势在逐渐弱化,受到了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从供需结构看,部分领域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从资源环境看,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国家环保管控和环境资源约束的压力在逐渐加大;从发展动力看,创新发展与路径依赖之间的矛盾较为严重,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创新成本较高。
新时代,新使命、新方位、新要求,纺织科技强国建设已步入十分重要的节点。《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提出,努力在2020年实现纺织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科技贡献要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着力实现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应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工业,在高新技术纤维材料、高端纺织装备、先进纺织工艺和产品开发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以及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成为国际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强国。
一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筑牢产业核心竞争力基石。
要突出和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作用,把科技创新放在纺织强国建设四大战略目标和科技、时尚、绿色三个新定位的核心位置,更加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要瞄准世界纺织科技前沿,紧扣纺织工业发展需求,围绕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纺织强国建设总体目标,聚焦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争在共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先进适用技术在全行业推广取得明显成效,推进纺织技术装备、自主创新、产品开发水平和能力全面提升。在纤维新材料、高技术纺织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关键领域前瞻布局、超前研究,争取纳入国家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夯实纺织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
二是制定纺织科技强国路线图,推进纺织科技强国建设落地生根。
要全面梳理各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基础和前沿技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对照科技强国纲要目标,我们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纺织综合科技水平迈入世界纺织科技强国的行列;到2025年中国的纺织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水平、综合实力进入世界纺织科技强国的前列的目标。在未来的八年里,我们要以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创造新业态,彰显新形象,确保纺织科技强国建设路线清晰,步骤明确,推进有力。
三是加强科技项目评价与成果推广,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科技奖励工作是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一面旗帜。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和科技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的改革思路,坚持公益化、非营利性原则,进一步推动和完善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的社会科技奖励发展新模式。要通过改进科技项目评价机制,着力完善评审制度,把对行业真正急需,对行业发展起关键支撑作用的好项目遴选出来,并向“
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适当倾斜。对应用型项目要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选择作用,由社会实践成效来衡量最终效果。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坚持从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端、供给端、平台端、服务端和环境端同步发力,推进技术产权化、成果资本化、转让市场化、交易网络化,加快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交易中心和技术转移枢纽,利用互联网等新平台新模式,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集聚优化创新要素,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率。
—— 李陵申
四是加强纺织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全产业链参与为特征、以共享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机制,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创新领域。加快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主体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整合产、学、研、用及行业公共服务体系等多方资源,推动知识创新联盟、技术创新联盟和产品创新联盟建设,打造科技人才汇聚高地,提升行业科技要素协同创新能力。推动开放式科技创新,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依托互联网、云服务等建立跨界协同创新平台,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促使行业创新能力倍增。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形成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纺织科技创新高地,快速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五是加强人才第一资源建设,打造人才驱动的良好生态。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必须充分尊重科技人才,保障科技人才权益,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必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敞开大门,广招四方之才,积极引进国际人才,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要放手使用人才,重点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高级技师和企业家,促进科学创新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相结合,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集众智、汇众力,提高社会创新效率。要进一步发挥教育对创新的基础作用,更新教育思想和方法,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地带动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跨区域跨行业高效组合,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培训科技创新人才。要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打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深入挖掘科技人力资源红利,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宏图展开,未来可期。
科技是最具革命性的关键力量,支撑行业当前发展、引领行业未来进步。纺织科技的国际竞争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赛,比拼的是创新的速度、耐力和毅力。新动能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新动能的核心是技术创新。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加快科技创新,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引领意识,摆脱跟随发展的路径依赖,主动构建激发创新活力、推广创新成果、支持业态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把我国建成纺织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