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赛与北部湾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2018-01-11吴昊
文/吴昊
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需求将逐渐摆脱单一性,转向多元化发展,体育实物型的消费占比将逐渐缩小,体育消费方式逐渐转向为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方式[1]。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立足引进大型群众性体育运动赛事,积极推动体育产业与社会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广西防城港市是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国与东盟地区经贸交流最便捷的门户城市,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于2017年首次在防城港市开赛,该赛事的举办对广西防城港市乃至北部湾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的赛事基本情况分析
(一)赛事内容丰富多样,后勤保障充分。
该项赛事首次在防城港举办就有10047人参赛。该项赛事共设男、女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男、女四分马拉松(10.549公里)和5公里迷你马拉松总共五个项目。其中,作为竞赛项目的全程马拉松和四分马拉松的参赛人数合计3423人,群众性参与项目迷你马拉松参赛人数6624名。境外选手有来自于东盟各国和肯尼亚的特邀高水平参赛选手,总计100多人参赛。在本届赛事中,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赛事组委会为了给选手提供完备的后勤保障,每100米至少配备了1名志愿者,在整个赛道线路上更提供了足够多的饮水饮料站、医疗点和公共厕所等。
(二)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作为防城港市首届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赛事开创了国内马拉松赛事举办的五个第一
从赛事命名和注册形式上来说:它是中国唯一的一个以国家组织(中国-东南亚国际联盟)命名、并以国家和地区注册成功的马拉松赛事;从参赛选手上来说:它是第一个邀请东盟十国组团参赛和第一个发起中国精英马拉松团队参赛,并分别设立国家团体和跑团团体奖项的马拉松赛事;从赛事直播上来讲,它是第一个在央视和亚太地区50余个国家和地区同步直播的马拉松赛;从地理位置的特点上来说,它是全国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全程海景马拉松赛。
二、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赛事与体育产业的发展分析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为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2]。体育与科技、旅游、传媒、服务等相关行业的日益融合,也促使着体育产业结构的逐渐优化。一项成功的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经济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它会给举办地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直接来源包括不同层次赞助商的赞助及参赛选手的报名费用,经调查发现,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赛事得到了创始赞助商和居集团、农夫山泉等13个赛事合作商和媒体合作商CCTV5的综合支持,获得的赞助费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资金压力。间接的经济效益来自于赛事契合度较高的相关产业。总体上来说,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赛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
(一)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促进了体育产品的消费
体育赛事发展的直接作用会促进体育产品的增值和消费。根据查阅防城港市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防城港市港口区第三产业的增值率比往年提高了4.3%。由于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通过观赏赛事人口和参与赛事人口的大幅提升,会加速带动城市各行业的发展,人们通过对体育用品的消费,可以促进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赛作为近几年来防城港市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宣传最为充分的赛事,它以赛事举办为契机,依托在新设立的防城港市体育小镇的建设下,组织了多种文化和相关商贸活动,扩大了防城港市对外发展的策略,借助中国-东盟马拉松赛事的品牌优势,将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进一步刺激当地体育相关产品的消费,建立合理的马拉松赛事体育产业消费链,推动当地经济产值的快速提升。
(二)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推动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体育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业交叉结合的产物,是现阶段体育产业的核心部分之一[3]。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旅游资源,可以作为当地旅游的吸引物,以集聚旅游者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具体表现在:1.可以吸引赛事的相关参赛人员,包括大量的参赛选手、参赛团队、相关媒体记者和赛事组织作为固定旅游者;2.以赛事举办为契机吸引的,主要以现场观赏体育赛事为目标的引致旅游者;3.以各种电视直播和网络媒体观看赛事活动,被城市旅游文化所吸引带来的潜在旅游者。相关统计资料表明,随着旅游者的人数增加,大型体育赛事的集聚作用可以直接刺激到当地的消费需求。中国-东盟马拉松以其丰富多样的比赛项目,吸引了来自于多个国家上万名选手参赛,防城港市同时在举办马拉松正赛的基础上,还衍生开展了“悦跑100公里”跑步接力活动、迎“中国-东盟马拉松”悦跑活动、“星海power run.点亮防城港”电子音乐荧光跑活动等。马拉松正赛和多项衍生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大量固定、引致和潜在旅游者的参与,进一步推动了当地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三)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推动了体育服务业的发展
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部分,也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个城市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可以作为衡量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4]。防城港市作为沿海城市,近几年来围绕防城港的滨海体育发展优势明显,但在总体上由于场馆设施的缺乏,其体育服务业的总体水平较低。2017年伴随着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赛事的承办与运行,防城港市立足于这个契机,在建设体育小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相应的体育与公共服务设施,协同在中国-东盟马拉松赛事提升群众健康意识和锻炼热情的基础上,通过带动体育服务业中的健身休闲体育、竞技表演体育、公共体育场馆服务、职业体育服务和体育相关培训产业的积极发展,使防城港市体育服务业市场供给结构不断改善。防城港市以体育产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使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值不断上升,体育产业产出稳步增加。
三、赛事举办过程中引发的现阶段体育产业问题思考
中国-东盟马拉松赛虽然作为防城港市第一次承办的大型马拉松赛事,就收获了2017年中国马拉松铜牌赛事和最美赛道特色赛事两项奖项,但同时也要看到在赛事的宣传、举办过程中也曝露了相关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结合北部湾地区其他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今后防城港市再次承办相关大型赛事,对地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相关参考。
(一)赛事组织水平和赛事品质有待提高
在中国-东盟马拉松赛事的赛道设置上,总体呈现出了路线平坦、将地域特色与赛事有机结合、充分显示当地人文景观特色等特点,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目前的赛事路线,特别是在西湾环海大道和环岛东路路段赛道两端的观众数量较少,这虽然不排除开赛当天风雨天气对民众观赛的影响,但从另一面也反映了前期赛事的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参与热情较低等问题。在赛事影响力上可以看出,相对于获得广泛关注的中国金牌赛事南宁-国际马拉松赛,中国-东盟马拉松赛并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移动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导致出现在赛事宣传过程中受众较少,赛事报名时间跨度较长等问题。同时根据参赛选手各项目占比情况也可以看出,全程马拉松的参赛选手占比较少,导致完赛人数更少,而全程马拉松的完赛人数是衡量赛事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反映了中国-东盟马拉松赛事的赛事水平和当地群众参与全马的整体水平较低的问题。
(二)当地体育产业结构配置不合理、体育专业人才匮乏
根据《广西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指示,防城港市的体育产业主要集中在休闲体育与滨海体育两个方面,与广西区主轴的南宁、桂林、柳州三个体育产业区相比,呈现出体育产业结构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协调,缺少支柱性体育产品等问题。同时从体育产业相关人员的构成来看,部分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和赛事服务人员缺乏系统的体育专业培训,掌握高水平专业体育知识和相关产业管理经验的从业人员占比较低,导致防城港市体育产业发展现阶段还处在较低水平。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防城港市是北部湾地区唯一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也是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十国最便捷的经贸文化交流平台。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赛在防城港市的首届举办,就获得了“铜牌赛事”和“最美赛道特色赛事”两项殊荣。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赛作为2017年防城港市体育产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当地的体育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进一步推动了防城港市体育产业与相关行业的融合与发展,促进了防城港市乃至北部湾地区的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对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北部湾地区城市之间的体育产业合作交流有重要影响。
(二)建议
马拉松赛事是体育产业结构中最具影响力的表现形式,为了注重赛事对地方体育产业推动的价值,在完善地方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赛事的宣传力度,不能仅局限于传统媒体技术,要善于利用先进的移动媒体平台;要通过赛前搜集相关资料和赛后的评估,力求进一步加强赛事的组织与管理,从提高赛事品质出发,充分挖掘赛事文化特色;要以马拉松赛事为依托点,进一步合理调整地方体育产业配置结构,以聚集专业性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体育产业发展。
[1]《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J].运动,2016(15):3.
[2]黄海燕.“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思路[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 [C].杭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5:1224-1225.
[3]林银娟.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3.
[4]董进,战炤磊.新常态下体育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12):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