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静海感悟强基固本之举
2018-01-11徐建中
◎ 徐建中
四下静海感悟强基固本之举
◎ 徐建中
作者深入天津市救助站调研
2017年即将过去,盘点这一年的足迹,电脑给了我答案:天津去了五次,四下静海,是全年去的次数最多的地方;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是频率出现最多的词条。原因不难找出:2017年是民政部党组部署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开局之年,天津市静海区是我们第17工作组蹲点所在地。
一下静海,感到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是关系民政事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5月中旬,作为第17工作组第二批蹲点调研活动的领队,我第一次来到天津静海区。在一周时间内,我们深入走访,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在走访调研活动中,同志们都有这样的感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政事业的内涵不断丰富,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不断拓展。以静海区静海镇为例,改革开放初,民政工作内容只有两大项,不到10个小项,民政对象只有200多人,而现在,民政工作内容已达10个大项、70多个小项,民政对象已达6700多人。但基层民政的工作力量,却远远落后,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关于民生民政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在这次蹲点调研活动中,我心里深切感受到,部党组作出的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部署,抓住了当前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是事关民政事业全局发展强基固本的决策。
二下静海,感到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一定要坚持整体提高重点突破的思路。
7月上旬,我随第17工作组俞建良组长第二次来到静海区。这次的任务,主要是聚焦如何加强基层工作,进行深入研讨。蹲点期间,我们第17工作组的同志与静海区的同志一起,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悟真理,从民政部党组关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中寻良方,从其他蹲点地区的经验中找启示,从静海区改革基层民政体制机制的举措中觅答案,形成了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静海模式”,要坚持整体提高、重点突破的思路:首先要突出抓好乡镇民政工作机构建设,其次要着力抓好村(居)民政工作队伍建设,再次要切实加强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建设。
三下静海,感到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必须形成典型引路全面开花的局面。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高晓兵副部长赴天津市调研,我作为随行的一员,第三次来到静海区。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静海区各个部门和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静海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集中力量加强救助、涉军、养老、社区等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设,设立了街道乡镇救助服务窗口,建立了复退军人服务联络站,推进了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实施了社区办公服务设施达标改造,加强了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增项业务在城乡社区的服务阵地建设。不仅如此,静海区还通过运用“互联网+”,开发出十几项民政专项业务信息平台,制定了20多项基层工作制度,完善了一系列民政工作操作规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四下静海,感到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要适应新时代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随着又一次蹲点调研活动的开展,我第四次来到静海区。这次蹲点,我体会最深的是,基层民政工作的担子更重了、要求更高了,如何开创基层民政工作新局面,是新时代给民政人出的一个新课题。那天晚上,当我站在独流减河畔,望着滚滚东流的河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话语,不时萦绕在我耳边。是呀,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如此坚持,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这个关系民政工作全局的固本强基的大事,不也需要一件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吗?眼下,我们最要紧的,就是要按照黄树贤部长的要求,把2017年各地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出来,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同时结合党的十九大的新要求,开创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