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有色集团国际化实践展望有色国际产能合作前景

2018-01-11

中国有色金属 2017年9期
关键词:有色企业

中国有色企业只有走出国门,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明确自身定位,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才有奋发前进的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有色集团”)成立于1983年,前身是中国有色总公司下属的对外工程公司,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比较早且在境外投资合作较多的企业之一。目前,中国有色集团主业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建筑工程、相关贸易及服务,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近3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机构或有投资项目,产品涉及40余个有色金属品种,境外重有色金属资源量超过2000万吨,在境外投产了7座矿山、7座冶炼厂和1个经济贸易合作区。2016年年底,中国有色集团资产总额1168.36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31.48亿元,有色金属产品产量161.42万吨,境外资产、收入、产量占比约为30%、28%和25%;拥有各级境外出资企业94家,占全级次271家出资企业的35%;境外出资企业员工近两万人,其中外籍员工1.5万人,位列2016年“世界500强”第386位,“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第34位。

中国有色集团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外向型经营特点:

张德江委员长视察合作区卢萨卡园区

一是以境外资源项目为切入点,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向纵深方向拓展。我们从独立分散的个别境外资源项目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周边国家拓展。在中南部非洲,我们探索出了“赞比亚开发模式”,陆续建成了谦比希铜矿、卢安夏铜矿、姆瓦巴希铜矿、谦比希粗铜冶炼厂、谦比希湿法冶炼厂、穆利亚希湿法冶炼厂等项目,成为赞比亚最大的中资企业,并进一步拓展至刚果(金)等赞比亚周边国家。依托这些资源项目,我们投资建设了中国在非洲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有色行业和相关产业搭建了一个“集群式走出去”的平台。在缅甸,我们投资的达贡山镍矿是与东盟国家产能合作的典型代表,是中缅矿业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之一,有力推动了中国镍铁冶炼产能“走出去”,并推动了中国冶金装备的自主创新。在蒙古,我们通过“以工程换资源”的方式,成功开发了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将中国的工程技术和采选工艺引进蒙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誉为“中蒙合作的典范”。

张德江委员长题词鼓励中国有色集团“创新拼搏,科学发展”

中方技术专家指导非洲员工工作

二是以境外工程承包带动中国装备和技术“走出去”。集团公司下属的工程公司多次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工程承包商(ENR)”、“全球设计公司200强”,境外工程业务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家,有力拉动了中国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在中东地区,我们为伊朗生产出了第一批氧化铝。在东南亚地区,我们承建的越南生权铜项目结束了越南不产电解铜的历史。在中亚地区,我们承建的哈萨克斯坦电解铝厂结束了哈萨克斯坦不产电解铝的历史。在南亚地区,我们承建的印度铅冶炼项目标志着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铅冶炼技术第一次成功迈出国门。

三是以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为后盾,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有力支撑。我们是世界第三的制铝设备供应商、亚洲最大的红土镍矿回转窑和炼铁大中型混合机供应商,以及中国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隔膜泵专业制造商。集团公司目前已拥有两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3个国家级创新单位、24个省级研发平台、3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项国际标准、1212项专利、49项国家级科技奖励,跻身“国家创新型企业”行列。装备制造和科技创新领域的独特优势,为中国有色集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强力支撑。

四是以境外资本运作助推国际产能合作提档升级。境外并购和板块上市是集团公司从产品输出到产业输出、再到资本输出的成功实践。2009年,我们抓住全球金融危机的时机,低成本收购了赞比亚卢安夏铜矿。此后,我们陆续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等矿业资本发达的国家收购了一些境外上市公司的股权,借此控制了阿尔及利亚、塔吉克斯坦的一批优质资源。2012年,集团公司对在赞比亚的四家生产企业进行重组,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第一支在香港上市的非洲概念股,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境外产能合作不断升级。

“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2015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当前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企业应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持续发展阶段,总体规模、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各国均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经贸合作,这既有利于实现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战略对接、互利共赢,也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的产品、业务提档升级,完善全球化产业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将在全球范围内为参与其中的企业带来重大商机。

一方面,国际市场扩容潜力十分巨大。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客观上要求企业在“新常态”下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不少国内企业已经紧盯国际市场,将业务拓展至其他有发展潜力的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总人口约44亿,约占全球6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近1万亿美元,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50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为1260亿美元。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统筹开发国际市场,扩大市场的总需求,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谦比希园区大门

非洲大陆上矗立的艾萨炉

卢萨卡园区生活区

另一方面,国外资源开发具有比较优势。众所周知,北亚、中亚、东南亚以及非洲各国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赋存条件好,我国与这些国家在传统资源项目上的合作潜力很大。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将资源开发项目延伸至下游产业链,开展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和深加工,将为双边的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与此同时,在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时,企业所面对的风险与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当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少地区处于动荡变化之中,种族、宗教、文化带来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部分国家的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反恐斗争和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一些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对企业人员和财产造成的威胁不可轻视。

另一方面,存在市场环境风险。部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法律制度不健全、经济状况欠佳、工业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较弱,金融和外汇系统存在诸多限制。此外,各国制度和法律差异较大,发展和开放程度不同。这些问题将对企业的项目管理、风险识别、成本控制、融资汇兑、技术标准等方面带来障碍,一定程度上对国际产能合作形成制约。

从企业角度看国际产能合作的路径选择

一是探索适合自身的国际产能合作切入点。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认真探索适合自己的国际产能合作的切入点和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中国有色集团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中南部非洲和中国周边国家,我们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及人文情况较为熟悉,而且这些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大多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薄弱、工业体系不完整、先进产能匮乏,是实施装备和产能“走出去”的理想目标区域。总之,企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擅长的领域,选择那些“能干、会干、干得好”的项目,有的放矢地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二是抢抓行业周期性调整机遇,化危为“机”。近年来,受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低迷的影响,全球矿业陷入深度调整。我们应该抓住有色行业周期性调整的时机,寻找低成本并购重组和资本市场运作的机会,在国际市场上整合资源,为进一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拓展空间。

三是依托境外合作区,能够有效降低国际产能合作门槛,发现更多商机。目前,中国有色集团已在赞比亚建设了赞中经贸合作区,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矿冶为主,加工、机械、建材等配套产业为辅的产业集群,得到了赞比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很多非洲国家的高度关注。结合境外合作区的经营实践,下面笔者就境外产能合作聚集区对于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作用,稍微展开谈一谈切身体会:

境外产能合作聚集区,是我国技术和标准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合作区内集中了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和技术,技术标准获得项目所在国的认可,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了我国有色行业的整体实力,能够促进有色行业及相关配套产业深入拓展新兴市场。

境外产能合作聚集区,是我国有色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点。集团公司在合作区内投资建设的项目全部实现达产达标,关键在于我们能够在国际化条件下,实现装备、技术等资源的全球配置和跨区域整合,可以针对特殊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境外产能合作聚集区,是我国有色企业提升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摆脱从事贴牌加工,不掌握核心技术、不了解用户需求、从事低端生产的被动局面。发挥合作区的示范、引领和培育作用,能够使我国有色行业的国际品牌建设获得坚实的基础,赢得区域市场的良好口碑。

从企业的角度看国际产能合作的保障机制

一是“走出去”的企业应牢记使命与责任。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应树立大局意识,牢记资源报国的使命,服务于国家整体经济外交战略。同时,作为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必须确立“履行社会责任也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开发境外资源和履行社会责任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应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投资回报与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用共享发展成果的事实消除疑惑、增进互信、构建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是“走出去”的企业应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适应“走出去”的需要,企业应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境外人才的梯次、专业和结构,打造一支既熟悉矿业运营管理,又精通法律、财税、商务等国际化运作的管理团队,培养一批吃苦耐劳、技能过硬的生产建设队伍。要积极推行“本地化”管理,尤其是加强与工会的沟通,思想上不树对立面,发挥好工会“协调关系、沟通信息、解决矛盾”的积极作用。

三是“走出去”的企业应广交朋友、建立互信。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应秉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不断传递善意,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与当地政府和民众建立友谊和互信,有了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才能顺利推进,也能有效降低境外投资运营的风险,大大增加在当地继续获取新项目的机会。

四是“走出去”的企业应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出去”充满着风险和挑战。“主动出击”绝不是“盲目出击”,而是根据自身优势,优化产能合作的地域选择、业务选择、对象选择,在“熟悉的地方,干有把握的事”。说到底,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就是在战略层面要自信自觉,在战术层面要自知自量。既要敢吃螃蟹、勇于尝试,又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的改革开放既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中国有色企业只有走出国门,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明确自身定位,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才有奋发前进的动力。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有色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这条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国际产能合作永远在路上,这是一个不断“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过程。没有“走出去”,就会错失宝贵的发展机遇;不能“走进去”,最终还得“走回来”;只有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多领域“走上去”,走到国际产能合作的前沿,中国有色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做强做优做大。

我们坚信,有色行业的国际产能合作一定会迎来欣欣向荣的前景。衷心希望与各位同仁一道,为推动有色行业的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国资源产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有色企业
企业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凉爽有色
陕西有色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