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也要来点节奏感

2018-01-11刘强

体育风尚 2018年2期
关键词:节奏体育课教学

刘强

摘要:体育课的节奏体现了课堂是否生动,是否有生命力,是否有实效。体育课的节奏关系到教学的循序渐进,也关系到最终目的的实现。只有依据教学实际,遵循教学规律,把握教学的节奏,才能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保障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节奏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节奏

节奏是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的运动形式。它是动态的,包含强与弱、快与慢、轻重与缓急、長久与短暂等内容。教学节奏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连接教学内容的纽带,是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根据体育教学的规律,节奏可分为多年节奏、年度节奏、学期节奏、单元节奏和课时节奏。每节课的课时节奏是教学节奏的最小单元,是课堂教学能有理有序实施完成的基本保障。

二、体育教学需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一堂体育课的内容是由教材中1-2个内容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的,从内容练习的本身和课堂教学的整体来看,都有着很强的运动规律和节奏。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有秩序、有节拍、有韵律的变化,过程起伏有致、张驰交错、快慢适宜、详略分明都可决定教学实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同一种语调,用同一种练习方式,同一种运动量去教学,必然会使学生肌肉疲劳、精神乏味、注意力分散,课堂实效也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节奏还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如教学班级、环境天气、器材、师生情绪等,所以,将设计好教学节奏并将其纳入到课堂整体教学之中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一环。

(一)把握序列节奏。

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心理、生理因素的教学,会使课堂气氛和谐、富有节奏感。情绪低落、不够兴奋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降低练习实效;但是多次出现情绪高潮又会形成亢奋状态,过早出现疲劳,同样影响教学进程。一节课按顺序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准备活动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它也可称为一节课的序列节奏。按照节奏进行教学才会使课堂形成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如果教学顺序乱了,课堂教学有可能出现本末倒置,影响教学实施。比如一上课直接进入基本部分,学生会因为没有开始部分不知上什么内容,没有准备部分而容易受伤,或直接进入亢奋状态而使后面不能自控等,由于节奏混乱使这节课没有层次和实效。所以,一节课有发泄、有节制、有高有低地控制情绪活动,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生理、心理序列节奏,是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的。

(二)把握内容节奏

课堂教学还要注意把握课堂的内容节奏。一节课的内容一般分为主要内容和辅助内容,主要内容占用的时间长,师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些;辅助内容占用的时间短,师生的注意力也可适当放松。这样有利于层次分明、节奏清晰、重点突出、有张有弛地进行教学。比如,基本部分内容是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它的教学时间就要远大于其他部分的教学时间,师生的注意力也是最集中的时候,教学节奏慢而清晰,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内容。反之,如果整堂课内容没有主次之分,造成整堂课注意力都很紧张或很松弛,没有节奏变化,师生因此很快产生疲劳,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节奏往往不是按照计划一成不变的进行。因为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有活力的实体,他们并不是想像中的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的木偶人,他们不会完全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的设计去完成课堂学习,总会有一些学生说话、打闹、消极练习等等,这些都会打乱课堂的教学节奏,干扰教学的完整性,使课堂实效大打折扣。这就好比看电视剧,如果不时插入广告,就会打乱观众观看节目的连续性和节奏,使人胃口大跌。

那么,我们怎么应对呢?在这种节奏被打乱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使教学节奏按照预设顺利进行;或者随机应变,进行课堂中设计,恰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所以课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材的内容特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和节奏;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踏准课时节奏,方能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不难看出那些“放羊课”或“赶羊课”,既没有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又没有明确的课堂节奏,最终没有课堂实效。

(三)把握讲练节奏

体育课的突出特点就是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相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求教师把握好讲练节奏。“讲”要求精讲,“练”当精练。

精讲决不等于少讲,但如果讲的过多,且无关痛痒,过多占用练习时间,出现“冷堂”现象导致学生情绪松弛,注意力分散,产生厌倦心理情绪,势必破坏了教学节奏,实为体育教学之大忌。如果因此而少讲,甚至不讲或以练代讲,一味追求多练,形成拔苗助长,也不能显出课堂节奏来。好的课堂节奏,总是“讲”的目标单纯,重点突出,画龙点睛。有时有讲有练,有时练练讲讲,使讲练结合,天衣无缝。同时在“练”中不盲目追求大运动量、大强度,练习适可而止。注意做到精讲精练,而且把讲、练、思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练想结合和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就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师生有效沟通互动,课堂气氛也会显得十分和谐,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和体力的协调健康发展,使教与学两方面都得到同步发展,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三、怎样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体育教学是在“动”中求得有节奏的变化与发展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有组织、有次序、有节奏的把握各个环节,实施计划、措施和教法,确保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教学节奏的实施,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节奏感,并根据教学的主客观因素从整体节奏出发,通过分解节奏,最终提高课堂实效。为此,我们要做到这几点。

(一)要坚持不懈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养成不迟到、不随意说话、做小动作、积极认真学习等习惯,这样就能保证教学节奏不会节外生枝,它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基本要求。

(二)处理问题果断有效,不消耗正常教学时间。课堂上会出现各种意外,我们应准确、快速处理,并尽快回到教学主题上,不能让“意外”成为这堂课的主题,应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

(三)教法要新颖,使学生在练习中愉快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教学节奏根据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有效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环节要流畅。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共为一个整体,所以,教师在安排内容,选择场地、调整队伍时,也要配合节奏的安排,使教学发展节奏自然形成。教学节奏的平稳有序是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保障。

(五)课堂教学主次分明,课堂生动,节奏清晰而有生命力。教学内容决定教学节奏,教学节奏辅助教学内容。

总而言之,体育课也要来点节奏感,使之充满活力,洒满阳光,洋溢青春,书写辉煌。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第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节奏体育课教学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体育课
YOUNG·节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