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
2018-01-11唐林林
唐林林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作为高校培养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基地,对体育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教学质量的关键决定着新教师的质量,也就意味着、决定着未来中国青少年学校体育的发展前景,制约着中国学校体育发展之路,而课程设置则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以六所体育院系为调查对象,以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研究对象,研究各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课程内容以及结构是否合理,能否达到规定的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学生专业能力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六所体育院系为调查对象,以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研究对象,就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进行调研。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利用CNKI、中国期刊网及学校图书馆等数据库,查找分析数据。
2.问卷调查法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可靠资料。
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问卷进行回收整理,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
4.逻辑分析法
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所取得的数据进行较深入的对比研究推导出结论。
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一)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总学时数及各类课程学识结构
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可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分为公共课、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和实践课四大板块,而公共课和选修课又分别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小板块。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总时数在2600-2800左右,其中各类课程结构安排分别为:公共课总学时在768-864之间,占总学时的28%左右,选修课总占总学时的51%左右,任意选修课占总学时的11%左右,而实践课仅占10%左右。而公共课与选修课中的必修课总学时在1612-1746之间,占总学时的58%左右,选修课总学时占21%左右。
据调查发现,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根据学生培养情况和需要有较大的差别。以首都体育学院和株洲工业大体育学院为例,其中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总学时达到3152个学时,比教育部规定的最高总学时多了352,而株洲工业大体育学院总学时却比规定的最低总学时少了396。再以首都体育学院和重庆工商大体育学院为例,首都体育学院专业必修课的总学时达到1706个学时,而重庆工商大体育学院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才1068,两院校之间相差了638,但重庆工商大体育学院的专业选修课总学时却是所调查的六所院校中最高的,有720。分析其原因,首都体育学院所设的专业必修课较多,与北京市在招聘中小学体育教师较注重专业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执教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而重庆工商大体育学院虽专业必修课总学时较低,但专业选修课较高,其主要培养侧重点与首都体育学院一样,在于培养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
(二)所调查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和学科课程设置情况
综合所调查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和学科课程学时设置发现,六所院校各有所侧重。体育专业院校的术科比重高于学科比重,西安体育学院术科高于学科6%,首都体育学院则高出7.6%。而师范类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则相反,山师大体育学院学科课程比例高于术科4.2%,株洲工业大体育学院学高出5.6%,青海师大体育学院则高出14.2%,重庆工商大体育学院则高出17.6%。
主要原因是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就业方向一般为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要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首先需要较好的专业技能、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好的示范能力。
(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分析
据调查发现,公共课程安排的课程数量基本都在10-15门课,山师大体育学院在公共选修课课程中安排了包括文史哲经典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与现代性认识、科技进步与科学认识、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等4个模块。其它五个院校则没有安排公共课的选修课程。且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差别较大,专业必修课中最少的是首都体育学院,只有15门,最多的是青海师大体育学院,有30门,两院校相差了15门,而专业选修课中最少的是株洲工业大体育学院,只有13门,最多的是山师大体育学院,有36门。对所调查的院校专业课程安排进行分析,发现所调查院校专业课程安排数量不同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院校体育学科课程设定的必修和选修数量不同。
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现状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自身学科知识的评价
据所调查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科知识自我评价情况可知,在三大学科知识方面,学生自我评价掌握较好的是体育人文基础理论知识,其次是体育基本技能知识,较差的是人体生理功能知识。对此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为各院校在体育人文基础理论课程和专项技能课程开设较多,其中专项技能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且体育人文基础理论课程内容较人体生理功能知识比较简单易懂,而人体生理功能涉及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精准位置和功能,需要精准记忆、掌握和理解,且运动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要涉及化学和力学的基础知识。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自身专项技术水平的评价
据调查得知,重庆工商大体育学院的学生认为自己专项技术上达到优秀水平的只有18.8%,首都体育学院有30.0%,而在专项理论上,师山大体育学院的学生认为自己达到优秀水平的有26.3%,重庆工商大体育学院仅有11.2%。说明各院校课程设置的不同,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能力。但总体上来说,有24.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项技术达到优秀水平,认为自己达到良好的有60.6%,只有15.2%的认为自己专项水平达到及格水平。在专项理论上,有20.4%的认为自己达到优秀水平,65.8%的達到了良好水平,仅有13.8%达到及格水平。说明近年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整体身体素质水平还是较好的,其中可以看出体育专业院校的学生在专项水平和专项理论上比师范类体育院校的学生要较好一些。
(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自身专业能力的评价
据调查,有59.8%的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较好的评价,39%的认为一般,但只有少数认为较差,没有认为非常差的。在体育活动组织能力上33.9%的学生对自己有较好的评价,但41.7%的评价一般,评价较差或非常差的占24.4%。特别是体育科研能力自我评价仅14.7%的学生评价较好,一般有24.2%,而一般以下的达到了61.1%。其原因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缺乏体育竞赛和各项体育活动组织的亲身体验和锻炼,体育科研能力更是缺少必要的培养和实际操作,学生只是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才能实际触及。因此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待加强。
四、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在学生专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不匹配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紧扣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运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不断创新改革,以及新课标的实施,对体育教师的全方位能力提出了要求,在课程设置上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教育教学实践严重不足
目前各院校的必修课课时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远远高于选修课课时,选修课的课程选项也相对较少。就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和深度而言,不仅要大幅提高选修课的课时比重,还要增加选修课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三)必修课和选修课程设置有待完善和优化
根据各院校的培养方案,学生的教学实习基本上都是一个学期,学生通过在中小学进行教学实习来全面检验和提高教学能力。这样的集中式教学实习,虽有利于学生提高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但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还是显得时间不足。在平时的专项课程和选项课程教学中应加入一定课时的教法实习,让学生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非常重要。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总课时数与规定基本相符,公共选修课学时高于规定的学时数
所调查院校课程专业总课时数与教育部《课程方案》规定基本相符,首都体育学院高于规定。在课程安排中各院校公共必修课课时与规定相符,但选修课学时基本高于规定的学时数,专业必修课学时数各院校相差较大。
2.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与学科内容安排比重高于师范院校
所調查院校课程术科与学科内容安排比重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高于师范院校;各院校公共必修课数量10-15科,专业必修课相差较大,最少的15科,最多的30科,相差了15科。专业选修课最少的13科,最多的36科,相差了23科。从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比重来看,各院校培养侧重点是有差别的。
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
调查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的评价掌握较好的是体育人文基础理论知识,其次是体育基本技能知识,较差的是人体生理功能知识。
4.在学生专业能力上,学生自我评价情况不一
有24.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项技术达到优秀水平,60.6%的达到良好,有15.2%的及格。在专项理论上,有20.4%的达到了优秀,65.8%的达到了良好,仅有13.8%达到及格。超过半数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较好的评价,66%的学生对体育活动组织能力自我评价不高,自我评价最低的是体育科研能力。
(二)建议
1.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优化,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合理安排课程,加大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比例,在主干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添加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渐趋合理化及课程结构体系得到优化。
2.注重教学知识与能力并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给学生所需的教学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应用,以此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即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注重与基础教育接轨,并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教育实习在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建立专门的教育实习基地。选择一批合适的中小学,建立稳定长期的教育实习合作关系,让学生定期到实习基地参与教育实习。
参考文献:
[1]曹海信.近代中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历史变革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7,1~1.
[2]王玉珍.中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2~2
[3]任海.国内外高等体育体育院校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3).
[4]崔东霞,高慧娟,杜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01~103.
[5]汪鸽,潘宪民.中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4):515~517.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