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改革
2018-01-11张若晨
张若晨
摘要:青训是足球事业发展的根基,我国足球青训体系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很多问题都尚需解决。应该从发展校园足球、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俱乐部相结合等方面入手,为我国足球竞技水平提高提供支持。
关键词:青训改革;校园足球
近年来我国职业足球打得十分火热,但是与之相比我国的足球水平不论是在亚洲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来看都处于落后的水平,这与缺乏成熟的青训体系有着很大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足球主要投入到了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对于青训的重视程度非常薄弱,这样的急于求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不可取,造成我国足球水平落后的结果。
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已普遍在足球职业联赛中体现出问题,足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与培养在我国还是薄弱环节。我国许多老资格的足球教练员在长期的训练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选材经验,依据这些经验去指导选材工作。运用他们所谓的经验选材法确实选出了一些好的足球苗子,但由于有些经验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又无定量指标,单纯凭借主观判断,很可能错失了不少好的足球苗子,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浪费较大。现代足球运动员的选材应在科学诊断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通常采用多因素分析法进行最优化的选择,应该以与足球这项运动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作为主要参考条件,建立足球运动员选材的定量化模式,也可进一步开发足球运动员选材的计算机指标软件,综合球员各方面身体素质、心智、心理素质进行选材。
英国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他们的各级俱乐部都有专门的球探,在国内及世界各地搜寻好的足球苗子,通过被考察对象在比赛及训练中的表现先有大体印象,然后对遴选出的球员再进行综合身体素质测验,在身体素质考察合格后再对他们进行专门性的心理素质测验,同时还包括这些球员的心智测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足球智商”。这方面的东西后天的可塑性不大,主要在于球员的先天悟性。因此, 一旦被他们挑中的球员再经过他们下放梯队进行耐心指导,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要解决好科学选材和人才培养的工作,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重视学校体育对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以及有力的支持。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体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对于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开创新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局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支持学校通过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各级各类体校联办运动队、组建校园项目联盟等形式,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足国情和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进一步科学完善足球青训体系,坚定不移地走既符合世界足球发展规律又适应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足球青训之路,将成为中国足球青训之路的主基调。
目前学校体育正在开始受到政府以及社会大众的支持,通过调整政策,合理配置资源等方式,在基层学校内就开始落实新政策,新模式。优化学校体育的教学水平,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一、场馆资源共享
2016年6月23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就明确要求,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2017年初,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范围和时间,即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场馆,公办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事实上,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也尝试过逐步推动一些中小学高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让群众“共享体育场馆”。此外也需要统筹公安、综治、医疗、社区等部门为学校“共享体育场馆”提供安保和医疗救助等支持服务,加强多部门联动。
二、解决好后备人才升学通道问题
教育部日前制定了相应政策来增加招收足球高水平运动员的院校。据了解,仅2017年就有十几所高校通过新增或置换运动项目开始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从而扩大足球招生数量。此外,目前我国高校已成立8个足球学院,在招生数量和培养方式上均有所突破。在教育部2月1日在京召开的校园足球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2018年教育部将会同中国足协认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高中最佳阵容为国家一级运动员、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高中最佳阵容为国家二级运动员,打通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升学“最后一公里”。各地政府也将因地制宜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升学扶持政策。
三、打牢教育根基
整体规划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实现教育部牵头负责的校园足球与中国足协负责的职业足球和青少年足球融合发展。教育是基础,训练是重点,竞技是关键。重点在于创新模式。一些青训学校开始外聘教练送训入校,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开展训练,选拔出来的各项目联队学生开展集中培训,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就近开展体育训练。既不影响学生学习,也不会在竞训和上学之间摇摆不定,对于学生来说有益无害。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学生的前途。参加运动训练的孩子,即使無法或是不愿练下去,也算为他们培养了专业体育技能,学习上也没有耽误。继续训练的学生可以走专业道路,保证了运动项目的基础“兵源”。体校教练员们从一所学校驻点教练员身份向专业管理、项目管理的职能转变,主抓各体育项目联队建设,做好团队领头人。形成青少年“大体育观”,体育意识以及竞技精神的培养。
四、完善职业足球青训体系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在中国也是第一大运动,足球的球迷在全世界是数以十亿计,在欧洲足球一项在欧洲杯足球赛的体育产业的收入超过其他所有体育产业收入的总和,可见足球的魅力。职业俱乐部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以职业俱乐部自己培养为主,被俱乐部选中的运动员从小由俱乐部出资培养,运动员培养之后为自己母队效力,足球俱乐部有着对运动员交易、替换等权利。而校园足球模式则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我国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足球人才培养制度是一条腿走路,并没有两个轮子一起转动起来。因此有必要将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俱乐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
合作。
五、结语
学校体育,青少年运动是竞技体育发展后备人才的重点和基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青少年也是体育产业的未来,没有这部分人群的参与,体育产业也将失去活力。重视学校体育和青少年运动训练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体育综合实力的竞争。
参考文献:
[1]陈晨曦,刘硕阳.人民日报[N].2017年11月20日.
[2]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
[3]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4]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
[5]周建,李小军.浅谈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的问题[J].少年体育训练,2009(04):40.
[6]孙彦,袁吉,李春玲.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体系发展对策的理论探索[J].少年体育训练,2002(06):3-4.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