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空手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及致因分析
2018-01-11任洁
任洁
摘要:为了解空手道运动损伤的特点,探讨空手道项目中运动损伤发生的一般规律,通过河南省空手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状况的研究发现,空手道运动损伤率较高;受伤部位多为足部、头面部和手部;损伤时间多为实战比赛和专项技术训练期间,表现为急性损伤;原因主要是技术动作的学习及运用不当、带伤训练及比赛、对伤病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研究认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规范技术动作,合理安排训练,加强身体素质练习,注重防伤意识教育,加强医务机制。
关键词:空手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损伤原因
空手道是一项徒手竞技运动,在不使用任何器械的情况下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徒手格斗的项目,空手道运动是运用踢、打、摔三种基本技术为核心,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增强人的体魄。[3]目前空手道已增设进全运会、2018 年青年奥运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面对空手道竞技领域发展的大趋势,在更高强度的训练和密集的比赛安排下,专业运动员无法避免的要面对如何克服与避免运动损伤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空手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客观统计,探讨空手道项目中运动损伤发生的一般规律,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空手道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状况为研究对象。河南省空手道队共37名专业运动员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统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分别以空手道和运动损伤为关键词检索到相关文献并作分类处理,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专家访谈法
根据需要设计访谈提纲,对空手道队的相关教练,就空手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咨询;对该运动队队医针对空手道队员损伤情况的特点、伤后防治工作和有效预防方法进行了访谈,获取了诸多权威性的理论观点和相关资料。
3.問卷调查法
结合研究内容和目的,通过初步调查了解当前空手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设计出空手道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调查问卷。对河南省空手道队共37名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发放问卷37份,有效问卷37份。
4.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学知识,运用EXCEL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省空手道队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征分析
运动损伤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描述运动损伤状况的常用指标有伤病率、损伤部位、损伤病程、损伤发生时间等,其中,按损伤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按照损伤程度对训练影响的大小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重度损伤。[2]
1.空手道运动员伤病率
通过对队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发现,在37人中,有26人受伤,受伤的比例高达70.3%。其中男子18人,有8人患有不同伤病,伤病率为44.4%。女子19人,有8人患有不同伤病,伤病率为57.8%,女运动员的受伤率大于男运动员。
2.空手道运动员常见损伤部位
通过表2可知,在总计37名运动员中人均受伤为5.4次,说明空手道运动员损伤情况较严重,受伤部位分布比较广泛,身体各处都有不同损伤。其中足部、头面部和手部损伤情况最严重,这与空手道运动本身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有关。在空手道项目中,比赛中有效击打部位主要分为上段和中段。上段包括头部、面部和颈部,中段包括胸部、胸侧面、腹部和背部。[4]虽然空手道比赛中对头面部拳法进攻的情况下采用“寸止”,即在攻击到对手体前一寸为止的规则,但在比赛中双方都会因控制不当导致受伤情况的发生。通过观看以往运动员比赛录像发现,空手道运动员拳法技术和腿法技术使用次数较多,主要得分点在头部、面部和胸部(见表1)。
3.空手道运动员损伤类型
运动损伤按损伤时间划分,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2]由于空手道类属格斗对抗类的项目特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呈现的是迅速激烈的攻防交换,在发生损伤的19名运河南省空手道运动员中,有15名运动员属于急性损伤,发生率占78.9%。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常因技术不规范、比赛准备活动不充分等积累成旧伤,由表1可知,慢性损伤在空手道运动损伤中也占一定比例。
4.空手道运动员损伤发生时间
调查显示,有12名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受到损伤,占总损伤人数的63.1%。有5名运动员的损伤在技术练习中,占26.3%,身体素质训练和其他各占5.3%。空手道由于本身项目的特点,在实战比赛中为两人对抗性运动,加上比赛时限的限制,使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局部负荷、关节肌肉力量的不足、防护不到位以及对方的犯规动作,都易造成运动损伤。[5]在专项技术训练中,运动员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过程中运动损伤频率高。
(二)河南省空手道队运动员运动损伤主要成因分析
1.技术动作的学习和运用不当
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1]空手道运动员很多致伤因素源于在比赛和训练中的技术动作不当,运动员对技术掌握的不足,动作要领的不清以及身体发力方法的不明确,都会违反人体结构特点和器官系统的活动规律,从而引起运动力学反作用导致机体组织和关节受伤。由于空手道项目在我国引进较晚,从事该项目的运动员多数是从跆拳道、散打和拳击等其他项目挖掘出来,运动员以前的运动技能会发生负迁移,对新技能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运动员在新技术的学习中,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动作,始终坚持错误动作的练习,长期便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
2.运动员带伤训练和比赛
运动员对自身身体状况估量的不足,在受伤还没治愈完全心理认为良好下进行训练和比赛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在面对重大赛事时,运动员的求胜心往往会忽略本身伤病,带伤比赛。空手道运动本身作为双方进行对抗性的项目,在训练过程中难以避免发生损伤,运动员在未治疗好旧伤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训练或比赛,原有伤病加重的同时更易造成新的损伤。
3.对伤病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
运动损伤的发生与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伤病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有关。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注重点一般在技战术的运用上,缺少对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尤其在比赛中,激烈对抗的双方运动员都很难有意识进行正确的自我防范,没有掌握合理防范动作,不能协调自我保护动作等等都会造成损伤。另外,学生在经过大负荷的运动之后无法清楚区分运动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差别,二者混淆极易影响病情治疗,易造成慢性损伤。[6]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河南省空手道队运动员运动损伤率较高,女运动员的受伤率大于男运动员。
2.河南省空手道队运动员受伤部位分布比较广泛,身体各处都有不同损伤,足部、头面部和手部损伤次数最多。
3.河南省空手道队运动员损伤多为急性损伤,一般发生在实战比赛和专项技术训练期间。
4.河南省空手道队运动员主要是由于在训练和比赛中,技术动作的学习及运用不当、带伤训练及比赛、对伤病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引起的。
(二)建议
1.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深入研究动作的技术特点与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与手段,提高动动作质量,降低损伤的发生。教练员应深入研究技术实质、要领及关键技术,向运动员提供准确动作要领,结合运动员自身素质和个人特点进行教授。同时对优秀运动员进行总结,使运动员在做动作时发生正迁移作用。
2.教练员应合理安排训练周期,对身体素质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对运动员造成过大负荷。在训练内容、强度和运动量上因人而异,结合每名运动员的身体特点,针对易损伤部位,加强针对训练,保持良好的肌肉状态,避免因伤停训而引起其他的疾病。
3.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和随队队医应从思想上加强运动员的自我预防损伤意识,教导运动员的自我控制和运动负荷调整能力,患有傷病时积极配合治疗。教练员与队医需密切配合,及时了解运动员伤情,帮助运动员识别风险,规避损伤源头。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33.
[2]王安利.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
[3]彭辉.论空手道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体育大视野,2016,15.
[4]陈新富.空手道比赛中的有效得分技术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7,2.
[5]周莉.空手道运动员的损伤与预防的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2013,5.
[6]宫恩强.跆拳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调查分析与伤病预防[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