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选择题增分“两大法”
2018-01-10王筱兵
王筱兵
政治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其在文综政治试题中所占的比重大、分值高,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广大考生而言,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强大的思维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治选择题的得分,从而为提高文综政治成绩奠定基础。
高考政治选择题从设置上看大同小异,都由两部分构成:题干与题肢。解答的方法技巧很多,但归结起来,无非两类:直选法和排除法。下面笔者就这“两法”结合具体例题分别予以简要说明。
一、直选法
从题干出发,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以直接探求到问题的结果,即直选法。这种方法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充分利用题干与题肢所提供的信息,快速、准确地做出推理判断,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直选法一般有三类:一般直选、推导直选和最佳直选。
1.一般直选
【例1】(2018全国卷Ⅰ·12)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下表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再者,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增加,因此,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不变。故本题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答案A项。
【方法点拨】“一般直选”考查的是考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推导出正确答案。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应对这类选择题的根本,所以广大考生在备考中要系统梳理书本知识,不要放过每个知识点,要细化落实知识。
2.推导直选
【例2】(2018全国卷Ⅲ·14)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权分置”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是( )
①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②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
③提高农业生产率
④明晰土地产权关系
A.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三农问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三权分置”改革,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首先是理清了土地产权关系,有利于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从而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最终提高农业生产率。通过“推导直选”即可选出正确答案C项。
【方法点拨】较“一般直选”而言,“推导直选”的难度稍大,尤其是对推理能力的要求更高,不僅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还要求考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要注意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升。
3.最佳直选
【例3】(模拟卷)源于浙江嵊州的越剧是中国影响比较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绍剧等剧种的特色,近些年来,更是吸收了西方话剧的元素,创作了一系列深受观众喜爱的新戏曲。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C.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D.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四个选项都涉及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表述都正确。材料强调嵊州越剧通过继承传统、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戏曲,深受观众喜爱,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只有C项最符合题意,所以作为最佳答案入选,A、B、D三项只涉及题干中文化创新的一个方面。
【方法点拨】“最佳直选”要求考生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与辨析能力,在知识的把握上不能一知半解,要在把握知识的准确性、深刻性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解题时,考生要研究分析题干与题肢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选直接相关项,不选间接相关项;选本质联系项,不选现象联系项;选必然联系项,不选偶然联系项。
二、排除法
很多时候,在解答选择题时还是得运用排除法。从题型上看,选择题由题干及与之相吻合的题肢共同构成一个知识体;从命题设计看,命题人编制了几个与题干不相吻合的题肢,对考生来说,就需要运用知识对这些题肢进行筛选,排除那些与题目不相吻合的题肢,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考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排除错误选项。
1.排误法
排误法,即排除观点本身错误或包含部分错误观点的题肢的方法。选项的错误通常有三类:知识性错误、常识性错误和逻辑性错误。
(1)知识性错误
【例4】(2018全国卷Ⅰ·21)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理论,理论源于实践,①存在知识性错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具有无限性,④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属于知识性错误,故排除。②③符合题意,与题干吻合,入选。
【方法点拨】知识性错误的选项在政治选择题的命题中是运用得比较多的一种类型,考查的往往也是一些重点知识。在复习备考中,广大考生要准确把握重要考点知识,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易错、易混知识点的收集与整理。
(2)常识性错误
【例5】(2018全国卷Ⅱ·18)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代表参会,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形成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270多项具体成果。中国成功举行高峰论坛( )
①强化了以和平发展为特征的结盟伙伴关系
②标志着以相互依存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③践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④展示了多极化趋势下共同发展的新成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等知识。①②选项中都存在常识性错误,如①中的“结盟”,②中的“新秩序”已经建立。②中“以相互依存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还是一个知识性错误,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排除①②。高峰论坛的成功举行有利于共商共建实现全球治理,实现多极化趋势下的共同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方法点拨】国内外重大时政是高考政治命题材料情境的重要来源之一,常识性错误就常常运用在以时政材料作为命题情境的命题设计中,这要求广大考生平时要养成关注时政的习惯,尤其关注考前的重大时政知识。
(3)逻辑性错误
【例6】(2017全国卷Ⅲ·18)2017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的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产生监察委员会。新的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整合政府、检察等部门的监察力量,将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及其他公共部门纳入监察范围。这一改革旨在( )
①实现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②清除公共部門滋生腐败的社会土壤
③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
④搭建群众直接监督公共权力的新平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知识。设问指向“旨在”,意在分析新的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这一改革举措的目的。①③符合题意,正确。②④都不是这一改革的目标指向,改革的目的不旨在清除公共部门滋生腐败的社会土壤,也不旨在搭建群众直接监督公共权力的新平台,与设问指向逻辑不符。
【方法点拨】常见的逻辑性错误有因果倒置、以偏概全、同义反复、偷换概念等,在解答中尤其要注意设问的指向与规定。除此以外,考生还应关注一些过于夸大或是过于绝对化的表述。
2.排异法
排异法,即排除观点正确但与题干要求的指向、规定无关的题肢的方法。
【例7】(2018全国卷Ⅲ·16)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国歌使用的禁止行为,对违反规定情节恶劣的予以处罚。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在( )
①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
②提高国歌的政治地位
③维护公民的文化活动权
④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下简称“国歌法”)为情境材料,考查公民的义务及其相关知识。国歌法颁布实施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有助于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①④符合题意,②③选项本身并无错误,但与题干指向无关,不属于颁布国歌法的旨意所在。
【方法点拨】这种方法与“最佳直选”有共同之处,表现在选项设计上没有错误选项,但不同在于“最佳直选”的选项与题干、题肢的联系紧密性更强,而排异法排除的往往是无关选项,这要求考生能真正读懂题干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概括出主旨思想。在复习备考中,考生在加强书本知识复习的同时,还要关注阅读与理解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