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育人”模式探究

2018-01-10张弛

祖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模式新时代

张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环境的变化,国家及社会对人才的建设和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下,高校将思想教育工作列为学生教育的重点工作,教育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教育改革的要求。目前,“精致育人”的理念与教育模式更符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精致育人”的理念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育实施上做到细心、细致和精益求精。这种育人文化能够高校进行更科学、更创新的管理。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思政教育 精致育人 模式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正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创新的育人理念为载体,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素质为目标,更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而努力。新时代下,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是高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这就为学校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精致育人”以人为本进行差异化的精致培养方式能够满足提高学生能力的要求,符合高等教育的育人模式。综上,“精致育人”理念的提出以及“精致育人”模式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时代意义。

一、“精致育人”内涵概括

(一)一种新的价值追求

随着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关注,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愈加的朝着极致和精细的方向发展。“精致育人”的育人理念正好符合这种新的价值追求,原因是“精致育人”的本质就是一个精致化的追求过程。精致的含义是使事物的发展更加的卓越,更加的优秀。在这种追求更高价值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更系统、更完善的模式来加以配合,且不可图一蹴而就。

(二)一种有文化的育人态度

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肩负着育人的重任,这种重任的完成需要一种有文化的态度来实现。“精致育人”的理念是科学的,这种科学的育人理念势必要广开言路,博采众长,多方汲取营养,离不开文化的烙印。“精致育人”的文化态度主要从施与方和接收方两个角度考虑,施与方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达到因材施教的育人境界;接收方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勇于挑战和否定。“精致育人”以文化为切入点,创新育人态度。

(三)一个高格调的教育模式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模式的不断革新,越往后,教育模式会愈加创新,格调和层次越高。现阶段而言,“精致育人”的教育模式就是一种格调极高的教育模式。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断注入科学的管理方式,形成人治与科管有机模式,并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环节中。坚持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更注重“人”的发展,使得思想教育工作不在故步自封,以“人”为动态导向,会使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二、“精致育人”的原则构成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实就是坚持以学生文本的教育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坚持是一种人文的教育方法。“精致育人”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模式,是由于其兼有科学、人本的教育精神[2]。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秉持的是一种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工作的开展围绕学生的一切。为学生创造发展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主张因材施教,突出学生在教育上的主体地位。

(二)坚持制度为先原则

“精致育人”的理念和模式实施均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工作开展的保障。“精致育人”制度的建设主要是以“精致育人”的价值为根本,并在制度管理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精致育人”制度的建设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考量。1.明确职责。在以“精致育人”为理念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明确职责并界定职责范围。这样利于建设更为科学的工作方法、操作流程和管理机制。2.明确培养对象。新时代下的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往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区别。“精致育人”制度的建设强调学生是主要的培养对象,更利于以学生的视角进行学生的服务和管理。3.为公平提供保证。“精致育人”的管理模式是十分具体和精细的,这对公平性的实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制度建设上要明确机会公平、结果公平、评价公平等内容,有效保证学生能够公平的享受现有资源。

三、“精致育人”的模式探讨

(一)实现互补的精致化育人模式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发展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家庭、社会、学校所肩负的责任也会有所改变,三者的责任与任务其实是一种互补关系,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精致育人”的育人模式将这种互补关系视为资源的合理配置。学校教育在三者之间处于关键环节,也是“精致育人”的核心。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要明确学校育人的主导作用。学校育人的“精致性”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成长细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有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育人目标。同时,高校的育人工作也要注意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此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更加全面和具体,从根本上坚持了“精致育人”的模式。

(二)开启不同年级的精致化分层育人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情况进行,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精致育人”的科学性。每个年级的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发展要求具有差异性以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为例。此阶段的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精致化育人模式需要关注个体的心理适应性,帮助学生打破陌生、孤独的处境,建立多元化的成长和学习模式,同时明确学校有关管理规范。在此基础上,给予大一学生较大的个性发展空间。

四、结语

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精致育人”的育人理念和模式从教育的各个环节入手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使得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学生公平的享受教育资源和成果[3]。不仅如此,“精致育人”模式使学生的发展更为全面,较高水平的完成高校教育。

参考文献:

[1]金建龙.“精致育人”内涵及其路径选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03):87-90.

[2]张彦.以“精致化”要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0,(04):24-27.

[3]楼晓英.谈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精致化——以队伍建设实践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1,(01):56-57.

(作者單位:吉林医药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模式新时代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