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汉语的适应性

2018-01-10王思涵

祖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适用性汉语

王思涵

摘要: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所以使汉语在当前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同时又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所以汉语也是存在时间最久的语言。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汉语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外来语言的冲击,以及时代的迅猛发展,都让汉语经受着巨大的考验,但作为唯一留存的古文明能够流传至今,并作为主要的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使用,这就足以说明汉语强大的生命力和适用性。

关键词:汉语 适用性 发展历程

汉语的发展歷程与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有句话叫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就是在学习一种新的文化。如果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讨论汉语的发展,可以看到随着文化的进步,语言逐渐从繁复杂乱变化为更加抽象但更加方便的表现形式。汉语的这种变化正能表明汉语的灵活性,即不会刻板不变,墨守成规,而是能够主动调节自身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而且在此过程中,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因此减少。

一、汉语的发展历程

(一)汉语的产生

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汉字是由一个叫仓颉的人发明的,这是古代人民所杜撰的一个美好传说,但事实上文字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最早是以记号的形式出现,用以提醒人们的劳动成果,后来部落的产生孕育了文明的雏形,记号渐渐转化为更加复杂的文字形式,再到后来部落间的融合,朝代的产生,一步步催生着文字的发展,文字也从最开始的图画转变为更加系统地形式。现代汉语是古汉语经历了无数变化之后的“最终版”,它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能够最快最方便的被我们所应用。

(二)汉语的历史

汉语发展的历史是当今人类最长久的,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发展,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由于中国土地辽阔,距离较远的地区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语音和语义都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在建立了统一王朝之后,统治者就会规定统一的官话,譬如唐朝的官话,据说就是当今福建地区的闽南话,又被称为唐朝汉语的“活化石”。而闽南话的许多发音又和日语的很多音非常像,是因为日语就是汉语流传过去的,所以日语的很多发音保留了古汉语的音调,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汉语经历的变革

(一)汉语字体的变革

从汉语形成为一种系统的文字以来,汉语的字体发生过几次重要的变化,分别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不同的字体产生于不同的朝代,代表着当时的文字风气。以甲骨文为例,商朝时纸张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当时的封建迷信文化盛行,人们会在龟壳上记录东西,也会用龟壳来占卜或施行巫术,虽然现代人了解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但恰恰是这些落后的封建文化使得古老的甲骨文流传了下来。现如今出土的很多甲骨文碎片,都是存在了几千年的珍贵文物。

(二)汉语语音的不同

汉语的另一大特性就是其语音的多样性,不同的省份在说同样的意思时可能语音完全不同,尤其分属于南北方的省份,差异更是明显。北方语言大多豪爽粗狂,与南方相比音调较少,而南方方言的音调就相对较多,韵尾的变化也比北方语言要复杂。以现在中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来讲,其实就是以北京地区的方言为基础演变而来。在建国之初,国家曾专门成立专家小组对普通话进行投票,最终以“一省一票”的原则投出了北京话。普通话的规定使得中国有了统一的语言标准,即使来自天南海北,各自方言不同,也能够用普通话进行顺畅的交流。

(三)汉字表意的不同

在我们从小开始学习汉字时老师就曾教过我们汉字有几大类别,其中有形声字、象形字、表意字等,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汉字分属于哪个类别。例如“雨”字,就是典型的象形字,我们可以从字的整体看到“雨”的特点。专著《说文解字》专门对每一个汉子进行了详细专业的介绍,对我们了解汉字有很大的帮助。

三、汉语的普及和发展

汉语的普及与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与中国进行合作,外国人开始到中国定居,中国人开始到国外留学,这些交流都大大的促进了汉语的普及和应用。目前许多的视频网站上有很多国外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国内的文化节目,很多优秀的作品通过这些网站被世界其他国家的普通人所熟知,这种文化层面的交流更是引起了国外年轻人对汉语的兴趣。

案例:中国政府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普及汉语,从2004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所孔子学院,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提供了规范。孔子学院不仅仅教授汉字,更是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且与许多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此外,中国每年都会举行“汉语桥”比赛,为外国人提供专业的汉语比赛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将中国文化带回他们的国家,建立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桥梁。

四、汉语的适用性

在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之后,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适用性是极为强大的,无论是战争的侵蚀还是其他文化的冲击,汉语从未动摇自己的地位,始终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与我们共同存在。在建国之后,为了更加利于使用,国家相关专家学者将使用了几千年的繁体字正式改版为简体字,简体字的诞生符合当今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在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的同时没有丢掉自己的内涵,更是从侧面体现了它的适用性。

五、结语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与中华民族共同存在了漫长的时间,从部落文化一直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雨。作为我们的日常用语,担任了我们与其他人沟通的媒介,作为书面语言,记录了中国的文化历史,作为文化输出的敲门砖,担任了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桥梁。正是汉语强大的适用性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流通的大语种之一。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李少华.语境与意思的表达——兼评“语境歧义”说[J].荆州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1).

[3]Willam·J·Baker:An Trsformation Structicoe uiew of Language 1976年,译文见《国外语言学》1985,(02).

(作者单位:河南睢县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适用性汉语
学汉语
强调简洁和适用性 MICHI by Rotel X5/X3合并功放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小议阶级分析理论的适用性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新一代车上转换装置在厂矿企业铁路运输中的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