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

2018-01-10刘苡池

祖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美国梦了不起的盖茨比悲剧

刘苡池

摘要:菲茨杰拉德作为20世纪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以敏锐的视角,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二十世纪美国社会的浮华与喧嚣,以及人们对于美国梦的狂热追求。本文首先对文中主人公盖茨比幻灭的美国梦进行分析,继而从社会背景、作家自身悲观意识两个方面探究美国梦幻灭的根源,从而揭示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及其社会意义,为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以及财富观的建立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盖茨比 美国梦 悲剧

二十世纪初期,战争、经济危机接连发生,人们的精神世界遭到了重创。在这过程中,诞生了一批伟大的作家,他们被称为“迷惘的一代”。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的文学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对当时美国社会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作品主题集中在美国人们对于“美国梦”的追寻及其幻灭,展现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貌。

现如今,“中国梦”的概念逐渐被提上时代的舞台,不少学者也将中国梦与美国梦进行对比分析。希望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作品主题 “美国梦”的研究,对中国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为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以及财富观的建立提供借鉴意义。

一、美国梦的内涵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中对于个人权利的肯定,极大的鼓舞了美国人民反抗欧洲殖民者的统治,同时也宣扬了一种观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这便是最初的美国梦,几百年来,“美国梦”作为一种信仰,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无数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来到美国这片遍布着自由和民主光辉、充满着无限可能的土地上创造自己的价值。

这种脱胎于“新伦理教”、把物质上的成功归结为个人的品性和奋斗的“美国梦”极大地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是维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少年盖茨比通过模仿学习18世纪青年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所列的十三个美德严格制定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它显示了一个青年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这些都是对传统“美国梦”的延续。但在后期盖茨比为了追求财富不择手段,违背了他早期的理想,显示了“美国梦”已经开始被金钱和物欲所腐蚀。

二、盖茨比的“美国梦”及其幻灭

盖茨比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美国梦”的道路上前行,他对于美国梦的追寻以及其梦想的最终幻灭都是20世纪初期众多美国人的真实写照。盖茨比的”美国梦“具体可表现为两个:追寻财富和地位以及与黛西的爱情,前者为手段,后者是目的。终其一生盖茨比都在为这两个梦想奋斗,然而这个梦想是不切实际的、虚幻飘渺的,最后注定是要幻灭的。

(一)爱情梦:年少时爱上了富家女黛西,但却因为家境贫穷与爱人分开。在之后的无数个日子中,黛西成为盖茨比奋斗的动力。美丽可爱、拥有着抑扬顿挫充满魅惑力嗓音的黛西不仅作为理想中的爱人,同时也成为了盖茨比心中“美国梦”的化身,吸引着盖茨比不断去追逐,诱惑着他不停为之奉献自己。“黛西远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美好…而是由于他的幻想过于生动鲜活。这种幻想已经超越了黛西,超越了一切事物。他投入了他全部的热情来创造这个幻想,不时地为它添枝增叶”通过小说中这一段文字可见,盖茨比并非不知道黛西只是金钱铸造出来的完美躯壳,也清楚那婉转悦耳、热情活泼、极具诱惑力的嗓音“充满了金钱味”,可他已经陶醉于其中了。这为盖茨比最终的悲剧埋下了铺垫,虚幻的理想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不得长久。

黛西无意撞死了丈夫的情妇,盖茨比甘愿为她承担杀人的罪名,在她家的花园中苦苦守候执着等待,焦急地想要确认他的黛西是否無恙,哀切地希望黛西能够放弃一切跟随他离开。然而所有的焦急、期翼,在黛西屋子的灯熄灭的一瞬间冷却结束,随之幻灭的,还有他们注定毁灭的爱情。黛西关上了灯,也代表着她的决定是放弃盖茨比,选择那稳定而“体面”的上流社会生活。最终在汤姆的谋划下,情妇的丈夫向盖茨比泄恨复仇,一声枪响,盖茨比在全然不自知的情况下走向了自己悲剧的结局。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在物质得到满足后,他渴求的是精神的富有。他穷其一生追求的只是他理想中的爱情,上层社会中不存在的纯洁爱情,这种对于“爱情梦”的执著其实是浮华的商品社会中“美国梦”的继承者。

(二)财富梦:盖茨比出生于一个贫困的中西部农民家庭。年少时爱上富家小姐黛西,但由于地位的差异,爱人黛西选择了芝加哥的富家子弟汤姆。这给了盖茨比极大的打击,同时也使盖茨比坚信金钱是使黛西重回他身边的重要手段。自此怀着对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的追求,对拥有心上人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他开始不择手段,通过非法买卖,而不是诚实勤俭获取财富,费尽心机挤进上流社会。在变成百万富翁后,盖茨比在别墅里举办宴会,盛情款待任何前往的人,以夜夜笙歌来粉饰其低微出身,彰显成功。但不管他如何努力,在以黛西丈夫布坎南为首的那些上流社会阶层的眼中,盖茨比仍然不值得正眼一瞧。他们只不过 “做一些调查”,然后当着黛西的面,揭穿他的过去,然后他就扔下了多年培养的优雅和从容。“他看上去真的像刚杀了个人似的”,“他激动地向黛西解释,全盘否认了这一切,还为没有人提出的罪名替自己辩解”,原形毕露,这时所有的美好都到了梦醒时分,“独留下那破碎的梦在不断奋斗”。在盖茨比遭到布坎南的陷害,被威尔逊枪杀后的葬礼上,凄凉冷清,在尼克拼命努力之后,竟然请不到一个人,最后只有尼克和盖茨比父亲两个人出席盖茨比的葬礼。这再次证实盖茨比财富和地位梦想的破灭,至死他都没有进入上流阶层。

盖茨比毕生追求的梦想仅是一具美丽的躯壳,他不知道在他所追求的上流社会中,他梦想中的崇高精神都已经不复存在。盖茨比梦想追求的破灭标志着“美国梦”的幻灭,盖茨比的悲剧实际上是所有“美国梦”追求者的悲剧,是作者的悲剧、美国理想主义者的悲剧。

三、美国梦幻灭的根源分析

(一)小说创作社会背景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悲剧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而英法德等国战后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美国资本主义快速扩张,经济高速发展。但在社会财富日益膨胀的同时,强烈的物欲对人们心灵的腐蚀使这个时代的文化观念混乱错杂,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如同菲茨杰拉德所描述的那样,“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曾经作为无数美国人民信仰的、激励着美国人民不断奋斗的“美国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人人都可通过勤奋努力而发财致富的“美国梦”在金钱和物流下开始腐烂,“美国梦”面临彻底幻灭的危机。同时信仰的危机使得美国社会人人自危,精神的空虚由作家之笔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了出来。

(二)作家悲观意识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作家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其人物的塑造和命运走向都与作家的主观意识有着重大联系。作为一部深具悲剧色彩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与作者自身的悲剧观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菲茨杰拉德的一生大起大落,既经历过巨大的成功,同时也感受过极致的不幸,他的悲剧意识源自于他对自己人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菲茨杰拉德的家境并不富裕,父亲是一名家具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父亲的事业失败一家人只得寄居在外祖父家。 1918年的仲夏之夜,菲茨杰拉德邂逅了阿拉巴马最高法院法官家的千金泽尔达,但由于身无分文菲茨杰拉德的第一次求婚失败了。1920年他出版了《人间天堂》并因此一举成名,在他的猛烈追求下,泽尔达终于接受了他的求婚,但前提条件是保证她如往常般富裕的生活。婚后他们夜夜笙歌,过着纸醉金迷挥霍无度的生活。浮华的现实生活与空虚的精神世界让菲茨杰拉德痛苦不堪,但他又无法逃离这令他无比失望不满的现状。这种不满以及失望的情绪使得他深信现实是残酷的,这种悲剧意识深深的印刻在了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四、结语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悲剧不仅是当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写照,同样存在于物流横流的当代社会,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财富观具有极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它警示着我们不要被幻想所迷惑,不断丰富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共创美好未来,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梅菊.从《了不起的盖茨比》解读“美国梦”[J].名作欣赏,2016,(33):86-87+106.

[2]余青青.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比手法的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4,(30):262-263.

[3]王伟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分析[J].电影文学,2013,(01):111-112.

[4]张伟群.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之再诠释[J].文学界(理论版),2012,(06):101-102.

[5]娜仁花.《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02):67-68.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美国梦了不起的盖茨比悲剧
伟大的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