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8-01-10周敏
周敏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行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知识传递的桥梁,是教师营造课堂氛围、进行言语示范和评价导向的有利工具。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行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教师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教师言语行为质量的建议,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言语行为;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3-0050-02
一、概念界定
《辞海》中将“言语”一词解释为:人们的语言实践,即个人运用语言的产物。由此可知,教师的言语行为指的是教师运用语言的行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行为分为两种:无声和有声,无声的言语行为如教师的表情、手势或者是板书等;有声的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实际说出的口头言语。本文中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使用的相关的口头语言的行为。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
1.讲授性言语行为呆板化
教师的讲授性言语不仅要规范、严谨,还应该亲切、灵活。然而一些教师在课程导入、具体讲解、结束总结环节均表现出一定的言语呆板化,如《望庐山瀑布》导入片段:“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一首李白的诗。李白,生于701年,卒于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朝的一位伟大诗人。唐朝始建于618年,有……”案例中,教师非常“规范”地介绍了李白的生平及出生年代,显得较为死板、无趣。另外,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一些新手教师为了呈现出良好的课堂效果,经常会一字不落地背诵教案,不能进行灵活的变动,进而显得有些生硬。在结束部分,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控上课时间,会出现一些“前松后紧”的现象,即上课的前半部分时间充裕,后半部分时间紧张,到最后只能草草结束。
2.提问性言语行为随意化
教师有效的提问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真实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却表现出一定的随意化,例如:“同学们很喜欢童话故事,对不对啊?”“秋天很美丽,是不是啊?”“XX同学是不是很厉害?”类似这样的封闭性问题脱口即出。此外,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自问自答式的言语也较为频繁,如“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荷花漂不漂亮?是非常漂亮的。”如此言语行为实际并没有多大的教学意义,不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需要教师格外注意。
3.反馈性言语行为形式化
教师的反馈性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主动发起的言语给予回馈以及对学生的回应进行评价等方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反馈性言语行为均趋于形式化,如在一节写作课上,师:“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同学们去观察一下大自然的春天,同学们先来说一下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生1:“春天是五颜六色的,非常的美丽。”师:“很好,请坐。”生2:“春天微风轻拂,万物复苏,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师:“嗯,非常好,请坐……”案例中,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时,只是单纯地夸赞学生说得“很好”“非常好”,却没有指出哪里好,类似这样的评价形同虚设,对学生产生不了实质的教育作用。还有教师会给予学生一些不恰当的消极反馈,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心理发展不平衡。
4.调控性言语行为虚无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调控性言语行为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节奏的把控,也表现为对学生发出指令,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活动。调控性言语行为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树立教师的威信,但也容易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调控性言语行为时应讲究方式、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氛围给予不同的言语指令,如当指令的对象是学生个体时,语言要温和委婉,以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当指令的对象是集体时,可以用“我们”替代“你们”,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亲切感,进而调节课堂氛围,改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學中,教师的调控性言语行为却存在着虚无化的问题,一些教师只专注于自己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以及课堂纪律,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5.言语存在冗余、疲劳等现象
言语冗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含有效信息或重复的言语。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有意无意地出现一些言语冗余现象,主要表现为口头语多、言语重复及说题外话等。冗余话语在日常生活中可被视为一种避免冲突、活跃气氛的调剂语,但在严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则容易造成言语示范的不规范以及时间的浪费。
言语疲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的语音、语调的疲惫和焦躁,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种体现。人的情绪会影响人的思维和判断,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如果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毋庸置疑会影响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言语行为。如一些工作年限多、上课时间长的教师,对一些语文知识已经非常熟练,其语音、语调中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致使言语模式化。再如,一些教师在不同班级讲授相同的语文知识时,其语言设计全堂照搬,表现出一定的机械性、程序化,没有根据不同的班级文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水平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这也是教师言语疲劳的一种体现。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质量的建议
教师言语行为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在教师方面,首先应该认识到自身言语行为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其次应该采取相应办法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言语行为的实施水平。在学校方面,除了加强对教师言语行为的培训工作,还应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督促教师提高言语行为质量。
1.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重视
有许多教师,其言语行为之所以会存在问题,是因为本身没有认识到言语行为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行为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知识传递的桥梁,是教师营造课堂氛围、进行言语示范和评价导向的有利工具。教师必须提高对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重视,明确教师言语行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找出自身言语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改进自身的言语行为,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向学生传递知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行规范的言语示范以及正确合理的评价导向。
2.完善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言语行为
(1)提升自身的语用技巧。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语用技巧,一方面要丰富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所谓术业有专攻,教师对学科知识有了足够的把握,也能够较为灵活地讲授相关语文知识,如在《望庐山瀑布》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在介绍李白的出生年代时,可用学生熟悉的人物来进行引导:“大家听过贵妃醉酒的故事吧?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的作者和杨贵妃就是同一时期的人。”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我们看过的哪些电视剧是唐朝的?”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锻炼自身的发声技巧,遵守一定的语言规范,知道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其中,发声技巧包括语音语调的变化、语音识别和呼吸控制等多个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补充发音的基本知识,使用国家法定的语言进行教学,给予学生正确的、有效的言语指导。
(2)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其言语接受能力也不同。同样的言语方式,有的学生能听懂,心理也能承受,而有的学生却似懂非懂,心理承受不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水平表现不同的言语行为。如针对性格开朗的学生,教师的言语表达方式可以直接一点;针对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的言語要委婉一些;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可利用各种提问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与学习,增加学生的自信。总之,教师的言语行为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3)进行具体、积极的反馈。教师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时要做到具体,即切实围绕学生的发言给出具有实际内容的评价,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或者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怎样加以改进,如将“非常好,请坐。”转换为“XX同学看到了春天带来的一些变化,观察得非常仔细,请坐。”如此,教师在对学生做出评价的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观察仔细,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为其之后良好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还应该是积极的,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他们经常把教师的评价作为了解自己的依据,因此,教师应尽量避免消极语言的出现,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4)减少冗余、疲劳语言的出现。为了给学生进行良好的言语示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尽量减少冗余语言的出现。首先,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出现语无伦次、口误等现象;其次,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对自己的言语进行录音,下课后通过录音回放,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再次,教师还可以请其他老师进行旁听,听取同事提出的改进建议;最后,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消除职业倦怠心理,消除言语疲劳。
3.加强对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培训工作
学校的重视与支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培训是教师提升各方面技能的一个基本途径,势必会对教师言语行为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例如,学校可以开展言语技能讲座,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评比活动,提供有关教师言语行为方面的书籍等,让教师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提升。除此之外,现阶段有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致使教师丧失了教学的积极性,自然不会注意到自身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质量问题。所以,学校想要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提高,就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多角度评价教师,推动教师从多方面提升自己,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行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语行为却存在着讲授呆板、提问随意、反馈形式化、调控虚无化、言语冗余和疲劳等问题。为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共同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言语行为质量的提高,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张立春,时兰英.教师情绪与课堂教学效果[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4):42-44.
[3]马会梅.教师教学的言语行为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11):77-79.
[4]宋明茜.关于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调查与建议[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