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研究
2018-01-10曹素琼
曹素琼
摘 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提倡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文章首先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兴趣两个层面分析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最后探讨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要改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教材,注重创设良好的情境,重视角色表演,有效利用多媒体,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4-0036-02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语言表达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策划分析能力、论证表述能力等,是一个人日常交流的基本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下面分析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阐述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探讨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的人生发展道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部分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仅以自己的教学任务为中心,轻互动、重灌输,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接受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极其不利的。语言表达是需要学生开口说,需要学生配合才能完成的一个环节。可很多学生并不愿意参与朗读教学,不愿意与教师互动,使得课堂氛围非常沉闷。本文认为,学生对朗读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以及观点表达缺乏兴趣,部分原因是教师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芦叶船》这一课时,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凭空想象芦叶船是什么样子,再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了解芦叶船。这种抽象的想象,对于没有见过芦叶船的学生来说非常难以理解,而教师让学生通过谈“感受或者体会”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也难以实现。因此,探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二、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
朗读是学生汲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一直在语文课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集学生看和读于一体的一个教学环节,仔细看是为了避免读错字或者看错行,用心读是为了读出情感,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同时,朗读还能帮助学生对一些易混词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学会断句,进而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通过朗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不断提高。
三、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1.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各学习小组进行广泛的讨论,并让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表意见。要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逐渐完善自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在深入探究中逐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表达的积极性。
2.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语文也不例外。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教材,将口语交际训练穿插其中。例如,在教学《小草之歌》《争吵》《小泽征尔的判断》时,教师可以将这三篇课文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读课文,并在小组内讨论与交流。这种结合教材的讨论与交流活动,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还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由表达的乐趣。
3.创设良好的情境,带动学生的语言表达热情
很多学生不会交流,害怕交流,结果越不动口便越不想开口,渐渐地就对语言表达产生厌倦心理。针对部分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抵触心理,教师在进行语文朗读教学时,可以先抛开乏味枯燥的课本知识,用亲切热情的态度向学生介绍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趣味性强的课外知识,进而增加课堂互动,拉近师生距离,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爷爷的芦笛》时,教师可以一身休闲打扮,并吹着芦笛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在学生好奇的目光中,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声音是通过什么吹出来的吗?”之前进行过课前预习,因此学生说道:“芦笛!”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里的芦笛。有些学生说得不够具体,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亲自感受芦笛悠扬、清脆的音乐氛围呢”,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芦笛有关的视频。看到这些画面,学生們非常开心,都觉得有话可说。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又加强了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4.重视角色表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部分课文中有多个人物,有声情并茂的小故事。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分角色进行表演。为了让自己的表演更加精彩,学生会主动地学习课文内容,揣摩其中的语调和神情动作,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扮演角色,让学生想想在表演的过程中要说哪些话,要指导学生读出父亲和儿子不同的语气。要读出父亲救助儿子时的复杂心理,读出父亲对儿子的爱;读出儿子在困难面前的信心与勇气,读出儿子对父亲的依赖。在精彩的表演中,学生对故事情节会多一些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会多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比教师的生硬灌输效果要好很多。如此具体化的教师指导、学生表演的教学模式,既能使语文课堂形成一个多向互动的交际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使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品尝快乐与成功。
5.有效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从来不是单一的“动嘴”行为,而是口、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活动。要调动学生的这些感官,教师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参与课堂互动活动,才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大有裨益。例如,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性朗读,然后用多媒体播放相关音频,并展示相应的图片。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师在组织学生朗读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先划分节奏,把握好诗歌情感,了解诗歌描写的洞庭湖景色,然后通过课件将诗歌中提到的“湖、月”等意象展示出来,并问学生“诗人为什么选用这些意象”,继而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样具体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既能加深学生对朗读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进行综合训练,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培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听”的训练。其一,“听”“说”是一家;其二,在大多数情况下,“说”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的。只有听清楚对方在说什么,听懂对方的意思,才能根据对方的话做出相应的回答。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如让学生多听示范朗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一些新的语言素材,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加强语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改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教材,注重创设良好的情境,重视角色表演,有效利用多媒体,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祖琴.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08).
[2]肖震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3]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05).
[4]蔡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D].辽宁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