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春情
2018-01-10黄爱益
黄爱益
“春”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的宠儿,诗人常常用春天来表达某种情感。在他们的笔触里,春天就像一个娇弱的小天使,承载着他们的离愁别绪。他们借助春天,把人生中的喜怒哀乐、离愁别苦一吐为快。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就是一首感叹时光流去不返的惜春词,惜春悲春之情跃然纸上。
春景在诗词中到底被诗人赋予了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伤春悲秋,自古以来,“春”似乎总和“愁”脱不了干系。春天是美好而短暂的,转瞬即逝,看到春的消逝,随之而上心头的就是一种不舍和留恋,惜春、怨春、思春的情感就和自己的人事遭遇联系在一起了。在唐宋诗词中,借春抒怀的诗更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在李商隐笔下,“东风”是无力的,“百花”也残败了,什么美景在他眼里都是没有生机的。其实,美景依然美,春风依然有力,只是此时的诗人在想念爱人又见不到,心里有着无限的愁绪,景物在他眼里也充满了愁绪。唐代诗人王維的《送沈子归江东》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感觉到自己对朋友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的春色一样无边无际,每一片草叶似乎都充满了依依不舍的别离感伤。“春花秋月何时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作为亡国之君的李后主,春景在他眼里已不再是千里江山的盛景,反而引起他国破家亡的愁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杜甫眼里,春天繁盛的草木不再是希望的象征,而是折射出了国家衰亡、民众哀苦的破败景象。
当然,对于春天的喜爱和赞美,诗人向来也都是热切而直接的。春天万物复苏,草木萌发,百花争艳,诗人面对这些,自然也会有一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一种对美好的无限期待、向往。白居易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赤裸裸地表达着对春的赞叹,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与向往;杜甫用“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将春花竞放描写得如此繁盛美好,显露出满满的赞美和欣赏;苏轼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把春日西湖的明丽写得浓淡相宜,你是不是也能从诗句中看到东坡先生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呢?
春天,可以表达一种哀怨、思念、离别愁绪、家愁国恨之情,也可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无限期待、向往,至于用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完全在于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万水千山总是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往往都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所以当你在写作过程中,某种情感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时,不妨把注意力转移到景物中去,试着去写一写身边的景象。无论是春天的繁花丛草、夏天的蝉鸣,还是秋天的北雁、冬季的瑞雪,都可以被赋予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