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哲学思想,培养化学“变化与平衡”观念

2018-01-10冒桂丽

文理导航 2017年35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高中化学

冒桂丽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致力于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即不仅具有高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而且具有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将哲学思想渗透于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即能够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学生能够在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一定的哲学意识以及“变化与平衡”的观念,可谓是一举多得。

【关键词】高中化学;哲学思想;变化与平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一要求也逐渐为广大教师所了解并推进。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这些素养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会使他们对化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为他们走向社会、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这一核心素养,我在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帮助学生培养“变化与平衡”的观念。

一、内因外因,辩证作用

高中化学所关注的重点之一是物质的变化。变化的发生需要条件,同时也与物质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外因”和“内因”,要想知道物质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内因与外因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醇与浓硫酸的实验时,以乙醇为例,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CH■OH CH■ CH■↑+H■O以及2CH■CH■OH CH■CH■OCH■CH■+H■O。但在實验教学时,我只告诉学生要发生反应的是乙醇和浓硫酸这两个物质。我将两组乙醇和浓硫酸分别加热到170摄氏度和140摄氏度,学生们发现了两个实验现象的明显差别,并提问,为什么反应物质是一样的,不同温度下却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这时,我向学生讲解:乙醇可以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脱水反应是因为它有羟基(-OH),这是化学反应的内因,但是温度不同,乙醇分子反应的机理也就不同,所以虽然都会生成水,但是在170℃和140℃的条件下分别生成的是乙烯(CH■ CH■)和乙醚(CH■CH■OCH■CH■)。温度就是这个脱水反应的外因。所以化学反应的发生不仅要考虑外因,还要考虑内因,只有辩证地观察和思考,才能确定在变化之后正确的平衡关系。

由此可见,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渗透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的“变化与平衡”的观念,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量变质变,探究规律

量变引起质变,但是量变到什么程度会发生质变?又会质变到什么程度?这些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寻的,其中也渗透着哲学的思想,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

比如在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我就向学生渗透了这种“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带领学生探索了其中的规律。我让学生自行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并归纳其中的变化规律。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元素号每加一,电子数也会对应加一,但除了最里边的一层,另外两层电子数最多为8个。另外,最重要的是,3号元素到10号元素Li、Be、B、C、N、O、F、Ne,虽然相邻的两个元素核外电子只相差一个,但性质却不完全相同,随着电子数的增多,非金属性越强,而金属性越弱,Li虽然十分活泼,但核外电子逐个递增,到最后的10号元素已经是十分稳定的了。从Be到B,虽然核外电子数只变化了一个,但已经是从金属变到非金属了。由此可见,量变会引起质变。再整体来看元素周期表,可以看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有一个梯形的分界线,因此可以认为,核外电子层数越多时,原子核对电子的控制能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也就越强,需要更多的最外层电子才能质变为非金属。

质变是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变化,量变是使这种变化发生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渗透“量变转换为质变的思想”,引导学生探索这种规律,认识变化的本质,掌握变化与平衡的规律。

三、主要次要,化解矛盾

高中化学的很多物质变化、性质都是有普遍性的规律的,我们应当善于利用这些规律。但也会有特殊情况,学生若仍利用普遍规律解题,可能会与正确结果相矛盾,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清楚主要及次要,化解这种矛盾。

比如在教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时,为了加深学生们浓硫酸、浓硝酸性质的理解,让他们看到普遍规律以及特殊情况,化解根据旧有判断得到结论与实验想象的矛盾,我设计了一组实验,将锌分别与稀硫酸、浓硫酸以及浓硝酸反应。学生们普遍认为,锌可以置换出酸里边的氢,即发生Zn+H■SO■=ZnSO■+H■↑及Zn+2HNO■=Zn(NO■)■+H■↑的反应,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反应并不是上述方程式,这是因为在稀硫酸中,起氧化作用的是氢,因此氢被还原产生氢气。但是在浓硫酸和浓硝酸中,被还原的是硫元素和氮元素,因此还原的产物应该是SO■和NO■,而不会产生氢气,因此正确的方程式为Zn+2H■SO■(浓)=ZnSO■+SO■↑+2H■O和Zn+4HNO■(浓)=Zn(NO■)■+2NO■↑+2H■O。学生们通过对这一实验的学习,认识到了化学反应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对变化与平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哲学中广为人知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化学中也是有的。向学生渗透这种哲学思想,帮助学生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中的变化与平衡,提升化学水平。

总而言之,教师可以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让学生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待化学中物质的变化,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内因外因,探究规律把握量变和质变,分清主次化解与旧有观点的矛盾,培养化学“变化与平衡”的观念。不仅能让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更为深入而且贴近本质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禹永保.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3(02)

[2]钟东臣,卢伟.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J].凯里学院学报,2007(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孔子人本教育哲学思想及具体实践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论中国养生文化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