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汇经济效益评价及区域协调性分析
2018-01-10杜瑞萍
杜瑞萍
【摘要】:本文主要选择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林业碳汇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林业碳汇经济效益展开了评价,并且对林业碳汇的区域协调性作出了分析。首先,本文学习了碳汇量测算方法,而后从综合、规模和纯技术角度进行了林业碳汇经济效益评价,并且按照“双高”、“双低”2个类型进行了林业碳汇区域协调性的探讨。
【关键词】:林业;碳汇;经济效益;区域协调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逐渐增长的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各个过政府、科学、社会、经济等领域对此均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促使大气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林业作为我国发展状态良好且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其对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林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浓度,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最主要原因便在于林业具有比较强大的碳汇功能[1]。本文对林业碳汇经济效益及其区域协调性展开分析,希望能够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林业碳汇政策,为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 碳汇量测算方法
碳汇量的测算方法主要包括了生物清单法、生物量法、旋涡相关法和蓄积量法。其中,蓄积量法能够根据森林蓄积量的相关数据作出相对准确的测算,局哟编辑从横竖的计算程序。运用蓄积量法进行[4]碳汇量的测算时,能够在不同树种、不同地区当中产生不同的碳汇能力,继而利用转换系数将测得的蓄积量转换成为可供合算的碳汇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我国各个地区林业的碳汇情况作出反映。具体的蓄积量法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上述公式当中显示碳汇量共包括了3个部分,即 这一树木生物量固碳量、 这一林下植物固碳量、 这一林地固碳量。且上述公式当中的 代表第i类地区第j类森林面积, 代表第i类地区第j类森林类型的森林谈密度[2]。 和 分别代表数目生物量固碳量和林下植物固碳量的比例系数。
2 、林业碳汇经济效益评价情况
进行林业碳汇经济效益具体评价前,需要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5年的碳汇效率值进行确定,具体如表1所示:
2.1综合效率
由表1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2015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林业碳汇的综合效率平均值达到了0.33,表示林业碳汇经济效益并不高,即要素的投入并未生成最优的产出。虽然江西、西藏在碳汇效益的综合效率上均处于领先地位,且吉林、云南四川均排在前5位,但是青海、宁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而言在林业碳汇投入产出效益上仍旧存在较大差距。产生该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噶爱不分地区的森林资源比较少、覆盖率较低、质量较差,林业不具有良好生态功能。
2.2规模效率
2015年,全国的林业碳汇经济效益中规模效率均值达到了0.81,代表我国林业碳汇在要素投入的规模上已经具有较高的合理性。根据具体的省、市、自治区规模效率情况而言,江西、西藏仍旧处于最高水平,排在倒数的3个地区则为上海、天津和宁夏。主要原因在于,该部分地区的林业碳汇要素投入规模严重不足,因此制约了碳汇投入产出和效益的提高。
3、 林业碳汇效益区域协调性分析
对林业碳汇效益区域协调性进行分析时,主要根据他便会经济效益类型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作出了划分(图1),并且主要对“双高型”地区和“双低型”地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3.1“双高型”地区
“双高型”地区的主要代表有云南、吉林、福建、四川、黑龙江、西藏、内蒙古。上述地区在碳汇经济总产值方面与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存在明显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云南、四川、西藏地处我国西南林区,拥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广阔的森林群落面积,良好的林业发展态势为当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吉林和福建在林业发展方面积极采用了新型技术,能够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黑龙江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实行了产业化经营方式;内蒙古则处于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拥有比较良好的生态林业建设[3]。
结论: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拥有比较丰富的碳汇总存储量,但是并不具有较良好的经济效益与较高的投入產出效率,且各个地区在林业碳汇经济效益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为此,我国必须要转变林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与方向,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广与应用,对林业碳汇产业要素投入加以优化,继而加强林业的投资管理与生产管理,对各地区的森林资源均加以充分利用,最终达到提高林业碳汇经济效益,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艳梅,孙丽云,杨涛.西藏林业碳汇经济价值评估及实现机制探讨[J].中国藏学,2017,12(01):128-132.
[2]巩海滨.林业碳汇与四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2014,05(11):63-67.
[3]陈高扬.泉州市发展碳汇林业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考[J].华东森林经理,2013,27(04):1-4.
[4]赵涛,崔日浩.中国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及其评价体系构建[J].求索,2013,04(0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