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2018-01-10霍富杨丽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干货扁豆教给

霍富+杨丽

起这个题目,我鼓足了勇气。一是怕被“学生本位”的思想者批评,遭到口诛笔伐;二是自觉学识不足,功底浅薄,招来行家里手“善意的提醒”,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但是在参加一次区级学科培训,从语文教研员那里听到“语文课堂的干货”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点什么。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很不踏实。评优展示课上,有精彩的结果呈现,极少动态生成;有精妙的拓展设计,缺少文本特质的品味欣赏;大量训练有素的小组合作,鲜有个性化的解读。这样的课锻炼了一个人,累苦了一伙人,耽误了一班人。这样的课还不如研讨课来得实在。常态课怎么样呢?考什么,讲什么,成为语文教师的可怕认同。为考而教,单一定向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思维。结果,初中毕业,学生没有留下任何初中语文学习的印痕。

那么一堂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点什么呢?温儒敏教授说过:“一堂课下来,要有把握得住的干货。”【百度百科】“干货”:电子商务术语,通常指电子商务从业工作者发表、分享的一些网络推广、网络营销的文章和方法,因为这些方法都是实用性比较强的,不含吹牛成分,也没有虚假的成分,所以业内人士通常把这一类分享活动称之为“干货”。“干货”,其实就是可以实际运用的方法或者经验。笔者认为:语文课堂上的“干货”,就是教给学生有用的东西。哪些是有用的东西呢?什么才是语文课堂中的“干货”呢?

语文课中的“干货”,指有助于学生阅读鉴赏的东西。读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成长的基本素养。读什么,怎么读,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和潜移默化。还是在这次区学科培训会上,我区一位优秀教师执教研讨课《社戏》,给了我内心深深的触动。这位教师引领学生从认识“平桥村”开始,走进这片“乐土”,结识这片土地上的“人”,欣赏这里的“景”,感受自然美好的“情”。师生静静地读,细细地品,交流碰撞中流露出语文学习的原生态。尤其是在谈到偷豆时,一位学生说:“这里的偷和现在我们常说的偷是不一样的。因为课文前面说‘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那既然是一家,用自家的东西招待我,怎么能说偷呢?我觉得这里更能表现孩子们那种天真无邪、淳朴热情的情怀。”多好的解读!这时候,执教老师说:“是呀!读课文能做到前后联系,阅读要有全文意识。”“全文”意识,不就是这堂语文课中的“干货”吗?曾几何时,语文课被各种读法格式化,好好的一篇课文被人为肢解。全文通读,没人敢在课堂上做,怕耽误时间,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全文阅读,不应该是一两个学生的能力体现,而应该是全体同学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全文(整体)意识,更应该是学生一生阅读、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教师要钻研教材,去寻找“这一篇”的魅力,而不是徘徊在文本之外。一节课,几节课,甚至是一学期,能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干货”,功德无量。

语文课中的“干货”,指有助于学生写作表达的东西。写什么,怎么写,是写作中最困扰师生的问题。笔者认为,教材就是最好的写作范文,是以讀促写的有力抓手。学习《珍珠鸟》,让学生体会“卒章显志”的妙处;学习《背影》,让学生懂得“角度”与“细节”的作用;学习《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让学生理解“文题”的内涵;学习《散步》,让学生知道“以小见大”,平凡的生活中有“爱”的传递与担当。写作,当然也离不开生活,毕竟从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很难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会不断产生创作灵感。近期,笔者针对学生创作素材匮乏的问题,开展了“随手拍”活动。

活动内容:国庆“随手拍”,拍下最打动你的一个镜头,发班级群,用300字左右描写这个镜头。评选最美镜头,颁发证书。

提示:秋日街景、乡村晨昏、田间地头、路口交警、温馨一幕、亲情心动、公园一角、广场一景、旅途一瞥……

要求:善于发现,观察细致,描写细微,注意联想与想象。

完成后,我和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展示交流,互相学习。展示的内容是五花八门,文字表达也是参差不齐。我重点讲评指导了几位学生的写作,同时告诉学生:写作表达离不开场景,要给人以镜头感,写作要学会“聚焦”。课后,我让这几个学生进行了写作升格,感觉不错。如一位学生拍了一张叔叔攀爬墙头摘扁豆的照片,他的升格文字这样:叔叔固定好大门,擦了擦手上的水,扶着门框,踩着门闩,“嗖”的一下,像灵猴一样窜上了墙头,手起豆落。叔叔边摘边扔,口中不停地喊:“小心,打到头了……”我们也不躲闪,只是低头快乐地捡着。偶尔,叔叔故意在上面使劲一揪,豆叶和藤上的雨珠,伴随扁豆一同落下,好似“扁豆雨”,落在我们的头上,身上。文章最后,这位学生还写到:奶奶炸扁豆,叔叔摘扁豆,小孩捡扁豆,三代人之间的爱在这时用扁豆串联。现在回忆起来,“扁豆雨”在老家门口淅淅沥沥的下着,也在我心中淅淅沥沥的下着……多美的画面,多好的表达,“聚焦”让写作更真实,情感更真挚,这不也是语文课的“干货”吗?

语文课中的“干货”,指有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东西。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笔者认为,通过语文教学实现的创新要有根,要有益。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是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提高传统文化素养的好素材。听说从明年开始,笔者所在的地市学业水平考试要考课外古诗,笔者不禁拍手叫好。因为从大多数情况看,语文老师教古诗词有点凝固化了。笔者在所教班级中做过一次调研,全班同学竟然异口同声说不喜欢古诗词,问其原因,都回答说:要背、要写、要考。古诗词的教学,相信很多语文老师(包括我)也会用这三个标准要求学生。

那古诗词的教学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意识呢?首先,还是要遵循诗词教学的基本规律。笔者参加过在山东龙口举办的古诗文教学研讨会,觉得很是受用。回来后,在班里尝试进行了一次“走进古典诗歌”学习指导。我从苏轼的《浣溪沙》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诗中的形象,一幅初夏时节农村风俗画面,一段向老乡敲门讨茶的经历,跃然纸上。然后,我用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象”。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象征。就像他在《梅花绝句》中吟诵的那样“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诗词学习,最难的,也是最不能逃避的是诗词的意境。引领学生诵读《题李凝幽居》,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之景;闲居、敲门、过桥、暂去,无一不是寻常之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而又韵味醇厚。形象、意象、意境,是师生学习古典诗歌的三步曲。其次,诗词教学还要进行创写。笔者在初中阶段推荐学生读曾东的《唐诗素描》,感受诗词的魅力,感受文字的美好。在诗词教学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创写。如:学习《游山西村》,让学生化身村民,展示这里的景、这里的人;学习《枫桥夜泊》,让学生做一个寒山寺中的禅者,宽慰失落忧愁的诗人;学习《过零丁洋》,让学生讨论“舍生取义”“国与家”的问题。通过创写,赋予古典诗词新的生命和时代气息,使传统文化精髓得以传承。这样,比“背、写、考”是不是更让学生喜欢呢?古典诗词中的语文“干货”真的有不少,需要语文教师自身的诗词积累和思索,才能有所提炼和收获。

“干货”,不是术语和概念,而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工具和陪伴。语文教师要懂得学语文,更要懂得做语文,要有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尤其是文本解读的能力和写文章的能力,只有自己具备了语文学习的素养,你才能有语文课堂的“干货”教给学生,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霍富,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第二中学教师;杨丽,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高阳小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干货扁豆教给
“早春鱼瘟”、黄颡鱼“过春”、病害一线快速精准诊断……实战干货来啦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干货满满
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诸子百家教给你幸福的四个秘诀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满满的干货分享THX、HAA、ISF、CEDIA同学会成功举办
那些李宇春教给我们的事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盛夏保健宜喝扁豆汤
“死心眼”的扁豆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