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基地遭袭看无人机“蜂群”战法
2018-01-10石留风
本报特约记者 石留风
俄罗斯卫星网8日报道称,俄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俄军驻叙利亚基地近日遭遇13架无人机蜂群式攻击,怀疑发动袭击的恐怖分子背后有大国技术支持。这一声明迅速引起外界对各国无人机集群智能技术发展的关注。
俄国防部称,俄军6日挫败一起恐怖分子发起的无人机“蜂群”式攻击。当天凌晨,俄当地防空部队发现13个小型空中目标向俄驻叙利亚海空基地快速运动,其中9架无人机飞近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另3架飞近塔尔图斯港补给站。俄军无线电技术部队成功控制其中6架,其余7架全部被俄军“铠甲S”防空系统击落。这是恐怖分子首次使用GPS技术、在50公里外发动的大规模无人机袭击。俄军事专家事后检查发现,所有无人机都装有压力传感器和高度控制伺服设备,恐怖分子可在约100公里距离内发动类似袭击。
俄方认为,恐怖分子这次袭击俄驻叙基地所用的新方法,只可能来自那些掌握先进卫星导航和远程遥控、精准投送技术的国家。无人机装载爆炸物也使用了外国制造的雷管。针对这一质疑,五角大楼称,袭击俄基地所用的无人机攻击设备和技术,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到。
美国《战区》网站评价称,恐怖分子对俄驻叙基地的无人机蜂群袭击方式,“意味着恐怖分子可以使用无人机对任何国家发起‘蜂群式恐袭,这预示着小型无人机集群作战的时代到来了。”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防空系统防得住恐怖分子的简易无人机,但更高级的军用无人机将采用更密集、更灵活、战场适应性更好、网络交互能力更强的集群攻击战术,现有防空系统无法匹敌这种攻击。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9日报道称,美中等国都在竞相开发计算机高效算法,以便在空中、陆地和海上使用无人机智能集群技术。2016年10月,五角大楼在加州成功进行大规模微型无人机集群验证试验,3架美国海军F/A-18战机投放了103架微型无人机,在空中成功演示了协同决策、自恢复以及自适应编队飞行等高级集群能力,可以组成类似“蜂群”空中编队,实现智能化协作控制、导航、聚散。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去年年底宣布,将授权开发代号为“短跑者”的进攻性智能集群控制技术,目标是在城市作战中投入250架(台)以上智能化无人机、无人车,配合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实施“蜂群”空地作战。“短跑者”项目第一阶段由雷神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牵头,负责设计、开发和试验虚拟与现实环境下无人化智能集群技术的开放式体系结构。其他团队在此架构下,分别攻关集群规则、集群自适应、集群协作、虚拟环境和物理实验场五大领域。
据美媒披露,去年11月,五角大楼已启动智能“蜂群”技术应用初期研发项目,要求在15-30分钟内,利用无人机和无人车自主侦察、识别街道出口、建立警戒圈,把目标封闭在2个街区范围内。
中国也在发展相关无人机技术。据报道,中国电科集团之前成功演示了119架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密集弹射起飞、空中集结、多目标分组、编队合围、集群行动等动作。电科无人机专家认为,智能化集群技术是未来“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