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体教学中对等性训练对髋关节柔韧性提高的实验研究

2018-01-10

关键词:柔韧性静力形体

马 莉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

形体教学中对等性训练对髋关节柔韧性提高的实验研究

马 莉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

利用文献法、教学实验法、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法,对如何在形体教学中有效提高髋关节柔韧性进行了对等性训练法的实验性探究.针对实验结果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了采取对等性训练法在髋关节柔韧性训练的作用,以及该方法的生理学原理和人体解剖学原理。最后,根据接受形体训练者不同部位的关节特殊性,提出了相应的形体训练方案.

形体教学; 对等性训练法;髋关节柔韧性

0 引言

形体训练是指以人体科学为基础,采取徒手或器械的方式,促进体格更加健壮,塑造形体更加优美.笔者在教学训练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训练的实践经验,对此项目做了初步的实验研究,旨在为形体训练教练员和参加形体训练学员的下肢柔韧性训练进行宏观的把握与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据参考,同时也促进形体训练课教学的科学化[1-8].

1 研究对象和实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实验对象是从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形体课程教学中抽取的两个教学班级,根据实验要求选取的48名女生随机分成相等的A实验组(对等性柔韧训练)和B对照组(静力性柔韧性训练).两组学生教学条件相同,平均年龄、身高、体重和实验前髋关节柔韧测试指标成绩等基本相同,由同一教师采用两种不同柔韧性练习方法教学.

1.2 实验方法

在实验前,对参与形体教学训练实验研究学生的比对髋关节柔韧性素质指标进行严格规范的测试和记录.同时,对对等性训练组与静力性伸展组的同学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有利于两组学生熟练地对不同锻炼方法的掌握.实验课中每次训练时,首先让两组学生进行15 min的热身活动且内容相同;然后,在中间20 min的训练期间和训练结束前的10 min,对参照组学生的柔韧性髋关节拉伸锻炼采取静力性伸展和弹动性伸展,实验组同学采取对等性训练法进行髋关节的柔韧性训练,两组采取相同的时间.两组学生在其余时间都采用相同形体训练的内容,两组学生在课余时间里都不安排柔韧性训练.在为期六周(两次/周)的形体训练实验后,保证实验时间段、条件、方法全部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对两组实验参与者的髋关节柔韧性进行指标测试.针对髋关节的对等性柔韧性素质训练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劈叉训练方法,让实验者在劈开两腿至最大承受的限度之后,保持该姿势应不小于30 s,接着要求双腿撑起身体,两腿略微收起,做3~5 s用力伸展拉伸.之后慢慢放松下来,双腿往下压到一个承受的限度,保持这种状态30 s,横叉和纵叉是训练大腿的内后侧部位与髋关节柔韧性素质的关键性作用的动作.保持这种状态30 s,再一次略微用力收起双腿,如此重复做5次左右.实验前后分别对48名受试人员进行柔韧性指标测试,然后间隔一周的时间再测,以便于对测量信度系数的计算.

1.3 指标测试

在实验前后于同一时间段、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髋关节柔韧性指标的测量,给予参与教学实验的训练者下肢髋关节的柔韧性素质指标的检测并记录,其选取柔韧性素质测量的成绩以竖叉的方式为标准,两腿于前后劈叉时尾骨尖距离地面的高度(优势腿在前)以及横叉方式的左右两腿叉开时为测量基准.所有接受测量的参训人员的耻骨尖以离开地面的距离(以厘米为单位)作为成绩评价的指标.对受试者进行统一规范性要求,测试过程中必须身体和双腿保持直立.采取关节测量尺测量髋关节的ROM(range of motion)值,依据受测者的髋关节前屈和髋关节后屈的角度大小评定.

1.4 数理统计

采用SPSS 16.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常规性处理,在组内采取配对的T检验,在组间而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两组实验者实验前后在纵叉和横叉柔韧方面的比较

图1 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前后在竖叉和横叉柔韧方面的比较Fig.1 Comparison of flexibility between verticaland horizontal fork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由表1、图1可知,实验组牵拉前后前纵叉和横叉柔韧性增加存在显著性变化(P<0.05).

表1 实验前后纵叉和横叉的柔韧性素质比较(n=48)Tab.1 Comparison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fork flexibility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n=48)

注:P>0.05,呈无显著差异;**为P<0.001,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髋关节柔韧性素质指标的前屈角度值的对比

由表2、图2可知,实验组对等性伸展前后其髋关节的前屈角度增加较为显著(P<0.05).

图2 实验前后髋关节前屈角度的变化表(M±SD)Fig.2 Changes of hip flexion angle(M±SD)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

组名n实验前/(°)实验后/(°)A实验组2477.0±2.885.5±2.9∗B对照组2477.1±3.384.3±2.1∗Δ

注:*代表实验的前后差异性显著(P<0.05),Δ与实验组相比,P<0.05

由表3、图3可知,实验组在对等性伸展前后其关节后屈角度增加比较显著(P<0.05).

表3 实验前、后髋关节后伸角度的变化(M±SD)Tab.3 Changes of hip extension angle of the hip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M±SD)

注:*代表实验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5),Δ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实验结果分析

3.1 对等性伸展训练法对髋关节柔韧性的提高比传统拉伸法有极大的优越性

图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髋关节后屈角度的变化Fig.3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hip flexion angle changes

由表2 可知,两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前的两项柔韧性素质指标测试平均成绩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后 A组和B组实验对象的两项髋关节柔韧性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其平均成绩 A组远好于 B组,均值差异性明显(P<0.05),由此充分证明对等性伸展法较静力性伸展与弹动性伸展在发展柔韧性素质方面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实验后髋关节的两项柔韧性指标 B组和 A组相比也有着显著的差异性(P<0.001),B组的成绩平均值显著小于 A组,这表明效果更为显著的是对等性伸展法,对等性伸展法相对于静力性伸展与弹动性伸展能够更有效地提高锻炼者的柔韧性,并且优越性较大.通过形体教学研究发现,对等性伸展法能够更有效地调动训练者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上课时的枯燥感与下肢肌肉被牵拉的疼痛感能够明显降低,能让锻炼者更易于接受并且不易引起运动的损伤发生.由多方面的访谈、研究调查得知,教学后 A组训练者相对于 B组训练者其疼痛感要轻在肌肉受到牵拉时,训练后其疲劳恢复得也较快.

3.2 运动生理学机制对静力性和弹动性伸展在促进关节柔韧性素质的发展作用的分析

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肌肉受到静力性牵拉的刺激时,由于静态的长时间牵拉而导致肌肉被动地拉长一定长度,并且要此种刺激状态得到保持,对抗肌群必定产生相应长时间的收缩,时间持续长久就迫使对抗肌产生疲劳,再加上牵张反射的作用.在训练过程中牵张反射产生的疼痛感会迫使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不易坚持到底,而且导致锻炼的姿势发生改变,受到牵拉的肌肉群不易获得长时间最大限度的牵拉刺激,虽然练习者在训练时其成绩能有所提高,但是并不能达到锻炼的最佳效果;在弹动性伸展训练时,由于突然性外力拉长肌肉,就会引起被牵长肌肉的反射性收缩,而迫使肌肉的拉伸效果不能达到最大的限度,同样拉伸效果达不到最佳.

3.3 对等性伸展训练法在形体训练教学中对发展髋关节的柔韧性的基本原理分析

美国运动神经学博士马斯·库尔提出对等性伸展训练法是拉筋的一种,是比较优越的提高柔韧性方法,但是对等性伸展训练法的基本原理尚未被用来发展人体关节活动幅度、弹性、伸展等潜能.对等性伸展训练法,是牵张性反射与拮抗肌的反射性地放松等伸展性反射的神经生理现象,它能够有效地促进柔韧性的机制.由于体内交互性抑制现象的产生,对等性训练使肌肉处在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去极化抑制现象,其间肌肉做最大的等长收缩促使肌腱紧张程度的增加.当收缩肌作达到最大程度的等张收缩时,其收缩趋势达到极限状态,由此诱发拮抗肌产生反射性松弛活动,此现象被称为交互性抑制现象,因此对等性伸展训练能够更有效地使肌肉得到极限性伸展.

3.4 “对等性训练法”在形体教学中对发展关节柔韧性的人体解剖学机制分析

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分析,在人体内的每块肌肉当中包含机械刺激感受器,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会将信息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当肌梭受到肌肉牵引时,牵引冲动立即被传入人体脊髓而后经由脊髓,牵引冲动再次又被传回到肌肉,同时引起肌肉的反射性收缩用于抵抗牵拉的冲动,该反射被称为牵张性反射.若牵拉超过6 s,腱梭就会兴奋而被激活,而发出不同牵拉冲动并传入人体脊神经,引起对抗肌群的反射性放松,即对抗肌在未受到牵引之前就开始反射性放松活动.肌肉收缩过程中的主动放松被称为自动性抑制,该反射性放松活动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我们提起易造成机体损伤重物时,腱梭产生兴奋性活动就会迫使肌肉放松,肌肉的伸展性不断加强,从而形成一种保护性机制,以避免人体受到伤害.

4 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对等性训练,髋关节的前屈角度在原有基础上有显著增加,并且实验组成员的髋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大幅度比较大;实验前后两组学生髋关节前屈角度都显著增加.髋关节前屈角度值变化量由77°±2.9°增加到85.5±2.8°.髋关节的后伸角度值在原基础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实验前后实验组成员的髋关节后伸角度值也同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髋关节后伸角度变化量由8.2°±2.0°增加到16.3°±1.8°.前者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通过训练改变有很大困难,过度训练也容易导致关节的训练损伤;后者属于软组织方面因素,通过后天科学的合理训练可以改变跨关节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的伸展性能力,从而来改善关节活动的范围是完全可以的.由于拮抗肌之间的协调性在运动过程中得到改善,使参与工作的拮抗肌肉群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达到降低主动肌完成动作时的阻力,增加动作的幅度以提高运动的效率.

除此之外,由于运动的过程中牵张反射(非条件反射)的抑制性因素,以及随意地放松肌肉的能力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增加关节动作幅度的影响要因.由于本实验所采用的是常用的收缩-放松-反向牵引的对等性训练方法,最大等长收缩导致肌肉的紧张度增加,因此在肌肉尚未达到伸展到位之前已经刺激到高尔基键器,所以对等性伸展训练法对髋关节的柔韧性改善效果显著,实验前后呈现出显著性增加的趋势.运动训练中所采用的对等性伸展训练法主要是借鉴康复医学中的技术,针对如何发展形体教学中对等性伸展训练技术,并配合使用其他运动项目为运动训练服务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5 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果表明,对等性伸展训练法相对于传统拉伸方法更有利于促进训练者关节的柔韧性的提高,而且更能调动锻炼者的积极性,而对等性训练法则要求同伴之间协调配合,训练过程更具有趣味性,使训练者感觉不到训练过程的枯燥;对等性训练法能够有效地避免肌肉的拉伤,使关节的柔韧性范围增大;对等性训练还能使练习者在训练时疼痛感最大限度地降低,有效地使训练部位肌肉的疲劳程度减轻,并且有利于肌肉微损伤修复的加快.

2)静力性拉伸和弹动性拉伸在发展柔韧素质时未能达到最佳效果,是由于肌肉本体对其牵张反射作用.当肌肉受到外力的瞬间拉伸时,容易造成肌纤维的伸展超限度而断裂性的损伤,由于肌肉在强制性拉伸时的疼痛感较大,导致练习者在练习时和练习后,损伤肌肉的修复功能减弱,一次大强度的拉伸造成的肌肉的酸痛感通常要在72 h后才能消失.在训练时特别注意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用力不可过猛.做对等性伸展训练时建议把静力性拉伸和弹动性拉伸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柔韧练习.

3)对等性训练法能够充分挖掘人体伸展性的潜能,符合人体的生理机能特征,以作为形体教学中提高髋关节柔韧性的最佳方法,在形体教学中使用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此方法在运用时要注意方法的使用正确,练习者与搭档要默契配合,练习前准备活动越充分则练习效果越佳,在课堂结束部分练习不仅可以发展关节的柔韧性,还可以加速机体运动后的疲劳消除和体能的恢复.

[1] MAHIEU N N, COOLS A, D E WILDE B,et al. Effect of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stretching on the plantar flexor muscle-tendon tissue properties [J]. Med Sci Sports,2009,19(4):53-60.

[2] WALLIN D,EKBLOM B,GRAHN R,et al.Improvement of muscle flexibility: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echniques[J].Sports Med,1985,13(4):263-265.

[3] FELAND J B, MARIN H N. Effect of submaximal contraction intensity in contract relax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stretching.Br J Sports Med,2004,38(4):17-18.

[4] YUKTASIR B, KAYA F. Investigation into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static and PNF stretching exercises on range of motion and jump performance[J].Bodyw Mov Ther, 2009,13(1):11-21.

[5] SHARMAN M J, CRESS WELL A G,RIEK S.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stretching: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 Sports Med, 2006,36(11):929-939.

[6] BONNAR B P,DEIVERT R G, GOULD T 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ometric contraction durations during hold-relax stretching and improvement of hamstring flexibility [J].Sports Med Phys Fitness,2004,44(3):258-261.

[7] 王慧丽.采用静力拉伸法提高学生柔韧素质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7):62-63.

[8]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22-223.

[9] 李世昌.运动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5-180.

[10] 原林,高梁斌.骸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J].中国创伤骨科杂志,2001(3):146-147.

ExperimentalResearchonImprovementofHipJoint’sFlexibilitybyParityTraininginPhysiqueTeaching

MA Li

(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SIASInternationalUniversityofZhengzhou,Zhengzhou451150,China)

By literature consult,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hip joint’s flexibility is improved by parity trai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ity training method is more effective. 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in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function of reciprocal training in flexibility of hip joint training is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physiological principles of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s of human anatomy. Finally, puts physical training program for joint particularity of different parts of body.

physique teaching; parity training method; hip joint’s flexibility

2017-03-05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公共体育资源合理配置及优化路径研究”(2016B238)

马 莉(1981—),女,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0.3969/j.issn.1007-0834.2017.04.018

G804.53

A

1007-0834(2017)04-0073-04

猜你喜欢

柔韧性静力形体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一)
基于有限元仿真电机轴的静力及疲劳分析
每个人都需要柔韧性练习
超薄玻璃柔韧性表征和断裂因素分析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带孔悬臂梁静力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基于ABAQUS的叉车转向桥静力分析
论柔韧对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影响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