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提高跆拳道横踢技术的初步探讨

2018-01-10陈淑妆魏力深陈日兴

体育师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跆拳道体能训练运动员

□ 陈淑妆,魏力深,陈日兴

(1.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潮州 410400;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运动训练·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提高跆拳道横踢技术的初步探讨

□ 陈淑妆1,魏力深2,陈日兴1

(1.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潮州 410400;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文章综述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的影响。经过系统的运动功能训练,运动员的功能动作筛查评分明显改善,存在的肌力不平衡和关节运动受限等问题予以解决,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重新塑造。文章将为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依据,在制定跆拳道体能训练计划时,应最先参考身体运动功能筛查(FMS)所检测出的身体弱链、肌力不平衡和关节运动受限等问题,制定相关的矫正训练计划。在恢复运动员各关节正常的灵活性、稳定性后,接着进行动作模式力量训练。最后将运动能力训练与技术、战术结合发展。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跆拳道;横踢技术;体能

1 前言

跆拳道运动属于同场对抗型以技术为主导的运动项目。随着技术动作逐渐完善,最后决出胜负的关键在于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控制稳定以及对战术的执行程度,在这凸显出来的关键问题就是运动员的体能。传统的体能训练理论是进行单关节、单方向、时效性低、有序的训练,传统的体能训练是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传统的体能训练内容大多数来自于举重、田径或者模拟专项动作进行专项力量训练,强调对运动员单一运动环节涉及的肌肉力量训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是围绕多平面、多维度、多关节参与和无轨迹、无序的场上技术动作设计出具有高度效益的动作模式训练,强调的是动作质量而不是肌肉力量,目的是为运动员在比赛时能够有效展示运动技能。身体功能训练的最主要的宗旨是为运动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整合各种资源,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在跆拳道运动技术中,横踢技术是在单腿稳固支撑下鞭打腿进行快速有力的向心收缩对目标进行击打,对单腿支撑的稳固性、单腿支撑动态稳定力量以及踢击腿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有非常高的要求[1]。跆拳道横踢技术,对运动员拮抗肌与主动肌在快速发力的时候,需要有快速的协同作用。神经对肌肉控制训练提高横踢快速力量具有非常大的效益。运动员的肢体稳定性、神经-肌肉支配能力以及技术动作“动力链”完整性训练,在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体能训练并不能满足上述的需求,并且传统的体能训练存在许多的诟病,大运动量、大运动强度的训练导致运动员过度训练,不注重运动员身体运动各关节的功能性,导致运动损伤的几率提高。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身体解剖结构的位置定位上,更强调支撑躯干的稳定肌群(多裂肌、回旋肌)和各关节周围稳固小的肌肉群(肩袖肌群)训练,在生理功能上,更强调身体在运动时的动态稳定和动态平衡,更强调关节周围小肌肉群、辅助肌群的固定作用和运动时拮抗肌适宜的对抗与协同作用,更强调神经对运动目标肌群的控制能力;在作用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的身体各条动力链所涉及肌肉组成的力量揉合成“柔性力量”。它并不强调直接提高单一目标肌肉群的收缩速度或力值,而是通过加强肢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主动肌、对抗肌与辅助肌三者之间协同作用的能力,增强神经-肌肉控制的能力,加强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动力链的有效传递,动作与动作之间紧密连接,以及提高运动员对整套技术动作节奏感和流畅程度控制能力,最终达到将参与运动各个环节糅合成整体力量的目标[2]。本文综述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FMS和体能等方面的作用,为跆拳道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2 跆拳道的发展现状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同场对抗型搏击类的重竞技运动。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以灵活多变、丰富绝伦的腿法而著称。跆拳道在1988年、1992年和1996年连续三年成为奥运会表演项目,2000年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同时它也是亚运会、泛美运动会、全非洲运动会以及中国全运会等一系列国际重大赛事的正式比赛项目。随着电子护具的运用,电脑取代了人脑,传统观念受到严重冲击。在使用电子护具比赛中,经常出现当前跆拳道技术体系之外的击打动作得分的现象,大致可以分为3类,即脚内侧横踢踢击类、中位勾踢脚底拍打类和后踢、横踢蹭击类[3]。吴建忠等[4]认为新得分技术脚内侧横踢、中位勾踢符合规则要求和力学原理,脚内侧横踢、中位勾踢达到Dado电子护具得分力值的成功率高,分别为94.84%和92.97 % 。随着电子护具的出现,跆拳道比赛规则的改变,横踢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击打准确后,电子护具所显示的力值才是运动员得分的关键。所以在比赛中不单单考验运动员技术的有效性,并且在击打准确后限定了力值。这就对跆拳道运动员技术与身体素质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同场对抗型搏击类项目的特征。

3 跆拳道横踢技术的重要性

刘胡兴[5]以2010年新疆跆拳道世界杯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跆拳道比赛作为比较,发现在新规则下电子护具的使用提高跆拳道比赛的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裁判争议问题,在技术运用总体特征上并无明显变化,横踢还是主要得分技术,推踢技术明显提高。刘宝成[6]对1996年“万基杯”中国跆拳道锦标赛男子83Kg、64K和58Kg级,女子47Kg、55Kg和60Kg等级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各种类型技术中,横踢为男子冠军得分主要手段,横踢、下劈踢为女子冠军得分主要手段。许红晔[7]研究指出后横踢反击这个动作比较容易掌握,在每场比赛中为运用次数较多的有效的得分技术。在实际运用上可以运用前腿横踢技术作为假动作引诱出对手的进攻,当对手进攻时做出后横踢反击技术有力的击打对手,以至有效的得分。可以看出横踢技术是跆拳道竞技比赛中主要的得分技术,无论在进攻和反击中都具有很好的运用效果。

4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跆拳道体能训练中的应用

4.1 功能动作筛查

Gary Cook提出了“人体运动链”理论。人体在运动时,需借助人体参与运动的关节和肌肉,使得参与的各个环节(动力链条)按照特定的顺序连接结合,“运动链条”把参与运动的相关肌肉与关节进行关联和功能整合,控制人体在运动中稳定的姿态以及完整链条发力顺序,认为运动损伤源于身体各部位关节肌肉力量不平衡、身体运动协同能力差、肌紧张过度、链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弱链)及身体运动代偿动作、动作模式不稳定与不对称[7]。功能动作筛查(FMS)注重动态过程中动力链的筛查,检测出身体中的弱链环节以及身体关节受限制环节,并对身体的代偿和受限的环节进行跟踪。功能动作筛查主要由人体发育过程中7个重要的身体动作模式组成,这些重要的功能性动作模式有以下7种:下蹲、跨步、弓箭步、伸展、上举、躯干的前倾和后倾以及旋转,功能动作筛查正是通过这7个人体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身体运动模式演变过来,主要的筛查动作有:深蹲、过栏步、直线分腿蹲、肩部灵活性、主动抬腿、躯干稳定性俯卧撑、身体旋转稳定性七个动作组成。深蹲主要检测身体两侧在动态过程中的对称性,可以检测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在动态过程中的灵活性。头上举着木杆可以检测身体两侧的对称性以及肩部和胸椎的灵活性和对称性。深蹲需要踝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在下肢闭链运动中具有良好的弯曲能力,胸椎在下蹲过程中协同的伸展能力以及肩关节配合的外展和屈曲能力。上踏步动作主要检测支撑腿髋部、膝关节、踝关节的稳定性以及髋关节在封闭链中的伸展能力。这个测试同样也要求开链中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伸展能力以及单腿站立的平衡能力。分腿蹲可以检测身体两侧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踝关节。主动举腿主要检测腘绳肌的柔韧性,而这种柔韧性是跆拳道运动真正在训练和比赛中所需要的柔韧性,相对于被动的柔韧性,这种主动的柔韧性是更需要发展的,并且还需要运动员相对髂腰肌的柔韧性和下腹部的稳定性。脊柱稳定性俯卧撑测试主要检测当上肢运动对称是躯干在矢状面的对称稳定性。在功能训练中大多数的训练动作都是需要稳定的躯干由上肢传递力量到下肢,反之亦然。体旋稳定性测试可以检测非对称躯干在非对称的上下肢运动时在矢状面和垂直面的稳定性,在竞技体育中许多功能训练动作都是需要稳定的躯干来由上肢非对称地传递力量到下肢,反之亦然。如果躯干缺乏良好的稳定性,能量的动力传递就会减弱,从而使动作质量降低,同时会对运动环节产生微损伤。肩部灵活性主要检测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收内旋的综合活动能力。

4.2 矫正训练

良好的动作模式和平衡的身体结构排列为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提供基本保障,是高水平运动训练和损伤预防的前提条件。通过姿势与动作模式的评估,找出身体结构排列与动作模式的不合理问题,可以帮助运动员解释身体潜在的肌肉平衡、关节活动度、稳定性、肢体协调与神经肌肉控制等问题,进而发现运动损伤风险与运动表现的限制性因素。然后针对以上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训练,以解决人体肌肉平衡与神经肌肉控制问题、姿势、动作模式缺陷与不足,从而达到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提高人体运动能力,为高水平运动训练提供支持与保障。

4.3 矫正训练方法

功能动作筛查所针对的软组织肌肉以及相关的矫正训练见表1。

4.4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训练就是动作”,正确的动作模式训练是所有技术训练、体能训练的根本。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提膝包括肌肉激活、动态拉伸、神经肌肉激活、动作准备、快速伸缩复合力量、多方向加速度、力量与旋转爆发力、能量系统发展、再生恢复。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基本上是按照如下主线进行的:激发训练动机(心理诱导)唤醒肌肉与神经结合点(软组织激活)→肌肉动员→动作模式→支撑动作质量所需的素质(快速伸缩复合力量、速度力量、无氧耐力功率等素质) 能量补充与恢复。从内容的分层、分类设计来看,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按照人体解剖学的关节运动面,将训练内容划分为不同种类。根据各个主要关节划分动作模式形成上、下肢与躯干力量动作模式训练,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将身体的各环节模式训练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条从上肢→躯干→下肢身体运动模式,以身体躯干为中枢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运动功能动作筛查、功能动作准备、动力链、神经链、核心柱力量和恢复再生等训练,目的是更好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动作模式的输出功率,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提高赛场竞技表现力。实践证明,力量是提高速度的基础,神经肌肉节点训练是关键,必须重视功能性力量训练。

4.5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案

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案设计的内容为:动态拉伸、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肌肉激活)、纠正训练、神经肌肉激活训练(单腿前后跳、X型跳)、身体运动功能力量训练(上肢动作模式、躯干动作模式、下肢动作模式、爆发力训练)、恢复与再生(软组织放松、PNF拉伸)等组成。训练计划依据NSCA训练方案设计。具体的训练动作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计划中详细表明。NSCA根据训练目标而设定的训练方案见表2。

[1] 黄宝宏,王卫星.竞技跆拳道项目体能训练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419-1421.

表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案设计

[2] 尹军,张启凌.乒乓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16-18.

[3] 赵磊.革命即将开始—关于跆拳道电子护具的思考[EB/OL]. (2008-12-15) [2011-OS-13]. HTTP://WWW.chant. org.c. /Blob/View/? 406.

[4] 吴建忠,王丹,吴素英.Dado电子护具下跆拳道新得分技术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 34(10):34-40.

[5] 刘胡兴.在新规则下电子护具对竞技跆拳道技术使用的影响 [D]. 沈阳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 2011.

[6] 刘宝成,赵秋蓉,鲁凡.96年“万基杯”中国跆拳道锦标赛调研报告[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 14(1):48-51.

[7] 许红晔.跆拳道后横踢反击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与分析 [J].安徽体育科技,2016, 37(3):42-44.

[8] 姜宏斌.功能性训练与人体功能链的若干训练学问题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3, 20(6): 98-103.

G808.1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7.06.009

2017-10-31

基金来源:广东省体育局2016-2017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DSS2016137)。

陈淑妆(1976— ),女,广东潮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跆拳道体能训练运动员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跆拳道奶奶
嘻哈跆拳道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运动员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