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诗经·蒹葭》英译比较研究

2018-01-09石宁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

【摘要】《诗经·蒹葭》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采用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对《蒹葭》的两个典型英文译本,即许渊冲译本和埃兹拉·庞德译本,进行研究,就两种译本的词汇、语言、翻译策略、写作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本论文以期证明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蒹葭》;目的论三原则;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石宁(1992-),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研究生,青岛大学,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一、 中国古典诗歌的地位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文化在国际竞爭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翻译学者的兴趣所在。笔者基于目的论,运用科学规则对不同翻译版本进行科学评价,从而探讨古典诗歌不同翻译版本比较研究的新视角。

二、 《诗经·蒹葭》介绍

《蒹葭》是《诗经》中高度赞赏的抒情诗,其中充满了英雄的真诚欲望和对可能是梦想或情人的“伊人”爱的执着追求。这首诗共有三章,每章有八个句子,第一个和第二个句子以秋季风景开头,三个和四个指出诗歌的主题,后四个描述追逐伊人的过程。

三、运用目的论对许渊冲版本和埃兹拉·庞德版本进行比较

功能主义目的论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德国,其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它认为,只要翻译能达到原创的目的,译者就可以采用直译或意译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完全重写的方法,或任何两种翻译策略。该理论包括三个规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

1. 从目的原则对两个版本的比较研究。目的原则是三个规则的核心。它表明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也就是说,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

(1)单词的翻译。在许渊冲的版本中,重复使用绿色,白色和明亮反映了芦苇的茂密,从而形成了生动多彩的画面。他的版本还使用了押韵模式,这使得版本具有节奏感,具有动态美。

在庞德的版本中,他使用准确、简洁和微妙的图像来显示事物的特征。创造地使用暗芦苇,寒意芦苇等,反映了清澈的露珠和芦苇的形态变化。单词简洁而有力、易于理解。

(2)翻译策略的运用。许旨在促进中国文化,促进中国人民对其作品的理解。在《蒹葭》中,他使用字面翻译来追求翻译的节奏和对原作的忠诚。因此版本配备了生动的画面感,以及追求伊人的场景。

庞德是美国意象派的领导者,他旨在将中国诗歌翻译成英语,以增强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他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并使用“黑暗芦苇”等特殊用语来象征芦苇的繁荣。

2.从一致原则对两个版本的比较研究。一致原则指的是翻译必须符合文本内部一致性的标准。换句话说,目标语言能够让目标语言读者接受理解。

(1)文化连贯性。诗歌中的伊人被许翻译成了“她”。因为在中国,伊人指的是美丽少女及与之相关的美好事物。因此,将伊人翻译成“她”符合中国人的理解。

庞德将伊人翻译成“他”,因为他认为伊人象征着英雄,象征着美国文化中英雄所具有的勇气和毅力。美国人钦佩英雄主义,将伊人翻译成“他”,符合美国人的理解。

(2)语言连贯性。许版本中句子的意义和结构是循序渐进的,他使用疑问句、重复和省略句,使其突出伊人不稳定的状态。这种翻译体现了中国诗歌反复咏叹的特点,深化了主题。

庞德版本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松散。他使用疑问句、重复从而使翻译变得灵活,充满想象力,迎合美国人的品味。翻译体现了美国人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特点。

3.从忠诚原则对两个版本的比较研究。忠诚原则指的是翻译应符合文本连贯性的标准,并且原始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应该有一些联系。译者应尊重原作者,并在忠诚规则的指导下与目标语言和作者的意图进行协调。

(1)对意义的忠诚。许版本的《蒹葭》整体上有一种美感,反映了古典诗歌的节奏和风格。表达了无论在通往对岸的道路上有多少困难和艰辛,人对寻求情人以及理想的决心是坚定的主题。庞德的译本中,力量和灵活性相结合,展现出男性化的特征。表达了人追求梦想的决心是坚定的,在应对苦难不幸方面拥有强大力量的主题。

(2)写作风格的忠诚。《蒹葭》是中国古典诗歌风格的代表,其含蓄、优雅、具有朦胧美。许的译作拥有一种音乐美、形象美和朦胧的场景,其风格隐含、生动、有弹性。

庞德的译作翻译风格简单而自由,创造了一系列独特而新颖的图像。图像内涵丰富,具有异国情调,具有流畅的音乐美感和奇妙的想象力,与原作《蒹葭》不同。

四、结论

本文运用目的论的三个规则,分析和比较了许渊冲和埃兹拉·庞德的两个英译本。比较发现,许渊冲先生注重节奏,忠诚和美学,使用直译法。而庞德强调想象和创作,使用归化的翻译方法。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目的论理论可以对诗歌翻译产生积极影响,为两种版本的比较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陈宏川.论《诗经》在英美的翻译和接受[D].成都:四川大学, 2002.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4]李玉良.《诗经》英译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7.

[5]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7]周满江.诗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
国内外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与缺失现象对比分析
理想液体元流能量方程推导的对比分析式教学模式探索
留学生形容词谓语句的习得研究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