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2018-01-09宫青雲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哈利波意译音译

文化负载词在不同翻译策略指导下的完美阐释不仅能够忠实地呈现源语文化,又能让目标语读者广为接受,喜闻乐见。本文以英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文化负载词为例,对苏农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文译本的翻译进行分析,探索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翻译出这些文化负载词的原汁原味。

一、引言

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积淀,会为该国的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一些源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很难在译入语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词。这种文化鸿沟使译文和原文很难达到完全对等的状态,跨文化翻译只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将其原始意义及特点呈现给译入语读者。

本论文通过对比英国著名奇幻小说家 J.K. 罗琳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英文原著与苏农的中文译本,结合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分析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的呈现。

二、文化负载词的涵义

1.文化负载词的定义。“文化负载词”指的是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语或习语,反应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民族和文化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文化负载词”又被称为词汇空缺,指原文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目标语中没有完全契合的表达。每种语言都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每个国家和民族也都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地域风情、生态环境等, 因此每种语言中都有其他民族不具备的特定表达。

2. 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意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于翻译而言是一大难题,它直接影响着文化之间的有效传递。在不同的翻译策略指导下进行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意义也不同。对中华文化的“走出去”与对西方优秀文化的“引进来”有着非凡意义。

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1.音译。音译主要体现在人名与地名的翻译,由于人文与地理因素,一些人名地名在译入语中很难找到对等的译法,或者对于易于读者接受的民族文化特征较强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等,通常选择音译,例如经典的音译 “Coca Cola” 译为“可口可乐”。

2.直译与意译。直译即将源语直接转换成目标语从而将原文的意思完整表达出来,且不影响译入语读者的理解。例如,“Achilles Heel” 译为“阿喀琉斯之踵”。“阿喀琉斯”为文化负载词,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此时我们选择直译,通常不会影响人们对其理解更能忠实原意。

意译即通过表达或转述原文的意义而达到译入语读者理解的目的。比如 “Jack of all trades” 直译可以译成“做过很多工作的杰克”,这样就失去了原文的语言色彩,例子中 “Jack” 是英国的文化负载词,相当于中国的 “小明”,为泛指,即“从事过很多职业的人”、“杂而不精的人”或者“万事通”。

3. 零翻译。“零翻译”即不用目标语中固有的词语翻译源语中的词语。也可以理解为绝对零翻译。一方面指故意保留源语中的词汇,如 IT、PK 等词。另一方面指不用目标语中现成的词语来翻译源语中的词汇。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中,笔者尚未找到该方法的应用,故不做探讨。

四、《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文化负载词的汉译分析

1. 从读者群体角度分析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由于哈利波特系列作品读者群体多为儿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语言风格及特点,让孩子们更易懂,更爱读。

原文:Mrs. Dursley gossiped away happily as she wrestled a screaming Dudley into his high chair.

译文:德斯礼太太高高兴兴,一直絮絮叨叨,把唧呱乱叫的达力塞到了儿童椅里。

分析:“gossip” 有“闲聊”、“八卦”的意思,此处译文用“絮絮叨叨”四字词语,加上“高高兴兴”,“唧呱乱叫”等词,使行文更有畫面感,儿童读者更感亲切。

原文:You-Know-Who.

译文:神秘人。

分析:“You - Know - Who” 是英文原版对伏地魔的称呼,大家都知道他却不敢提到他的名字,几乎所有人都用 “You - Know - Who” 指代他。苏农的译本将其译为“神秘人”,而台湾版彭倩文的译本将其译为“那个人”。相比而言“那个人”更能体现出大家都知道他,且有不愿提及之意。

2.文化负载词的音译。

原文:Muggles.

译文:麻瓜。

分析:在小说中,没有巫师血统,非魔法界的人被称为 “Muggles”。译本将其音译为“麻瓜”,有麻木、傻瓜之意,与魔法界区分开来,生动形象传神。

原文:Voldemort.

译文:伏地魔。

分析:“Voldemort” 是小说中杀害哈利波特父母的大反派。“Voldemort” 源自法语,是死亡、罪恶的象征。将其音译为伏地魔形象生动的展示出了这一人物的本质,“伏”有漂浮不定的意思,像游魂,“地”指“地狱”,“魔”通常指“魔鬼”,是邪恶的代表,因此,此处的音译不失原文风采,实为妙译。

3.文化负载词的意译。

原文:Mr. Dursley sat frozen in his armchair.

译文:德斯礼先生坐在扶手椅里惊呆了。

分析:“frozen” 的意思为冻僵了,此句中表示惊讶的状态。译文只根据语境采取意译方式将其译为“惊呆了”。而笔者认为,此处可以采取直译,更能忠实原文,可译为“德斯礼先生像是被冻在了扶手椅上,一动不动,吓傻了。”

原文:Harry felt strangely as though he had entered a very strict library; he swallowed a lot of new questions which had just occurred to him and looked instead at the thousands of narrow boxes picked neatly right up to the ceiling.

译文:哈利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来到了一家严格的图书馆;它强压住脑海里刚刚产生的许许多多的新问题,开始看几乎码到天花板的几千个狭长的纸盒。

分析:“swallowed” 原意为将想到的问题咽了回去,然而这并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因此译者选用意译的方式将其译为“强压住脑海里刚刚产生的许许多多的新问题”。

4.含有文化负载词的比喻句的翻译。

原文:“Hagrid can we have window open? Im boiling.”

译文:“海格,我们能不能开个窗户呢?我热坏了。”

分析:原句中 “boiling” 一词风趣又富有创意,哈利热到极点,用煮开水的沸腾状态来形容自己,但是译文中只将其译为“热坏了”,原文中的比喻成分没有呈现出来,笔者认为此处若将其译为“像进了蒸笼似的”更贴近原文,呈现原有风采。

原文:Fear flooded him.

译文:他突然停下了脚步,恐惧万分。

分析:原文 “flood” 形容恐惧如洪水般涌来,德斯礼先生被洪水般的恐惧淹没,“恐惧万分”描绘出极致恐惧的状态,却没有传递出 “flood” 这一动态,笔者认为可将其译为 “恐惧淹没了他”,既可以表现出恐惧,又可以传递出 “flood” 之意。

原文:Dursley stood rooted to the spot.

译文:德斯礼先生定在了原地。

分析:“rooted” 有“生根”之意,就像扎根在土里一样僵在那里,译者将其译为一个“定”字,十分简洁,也形象的描绘出了德斯礼先生一动不动的形态。

五、 结束语

文化负载词是各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采取音译法,直译或意译,都是为了将更好的译文呈现给读者。要权衡好翻译策略的選择,关注好译入语读者群体以及语言风格的选择,只要能更好的达到交流的目的,就不失为一份好的译作。

就音译人名而言,最好同时将原意更好地传递出来,展示出原有的人物性格特点。在直译与意译的选择中,既要考虑最大程度的呈现原汁原味,又要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理解能力。此外,修辞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载词翻译不可忽视的部分,如果将源语语言特点及风格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来,则是让译入语读者享受阅读最好的礼物。

参考文献:

[1]J.K.罗琳.哈利波特与魔法石[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于佳宁.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个案分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译本对比[D].首都师范大学,2012.

[3]陈继清.功能对等理论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隐喻翻译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J.K.ROWLING.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J].SCHOLASTICINC,1998(10).

【作者简介】宫青雲,沈阳建筑大学。

猜你喜欢

哈利波意译音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论外汉音译的意义关联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音译规范的韵律学视角探究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Hallowe’en (31st October)
鲁迅音译的外国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