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辰:人像摄影中的“形”与“神”

2018-01-09

中国摄影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内涵摄影艺术

人像摄影作品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只不过是以人为主要的表现载体。人本身所具有的一切特点的认识程度,往往决定了被摄者在我们的作品中是否具有一定的形式表现力和审美内涵,这两者我简单概括为“形”与“神”。

要表现出作品中形的部分,就需要我们熟练的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对冲印时化学药品化学性能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改变不同的配方取得不同的效果;拍摄时候和顾客的沟通,需要我们对人的心理知识有所了解;拍摄中对于摄影技能:如光线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色彩的感情内涵,构图中主体留取、布局及与陪体的协调、统一等专业知识,这些都需要我们具有坚实的基本功。

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如何提高审美,才是决定我们的照片是否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和内容上的生命力的最终手段。如一个普通的茶杯,在摄影艺术家眼里,什么质地,什么材料,适合泡什么茶叶,袅袅的热气中或许我们能闻到淡淡的茶香,纵观画面,感受到的一种浓浓的茶道,品味到深深的茶文化。这就是摄影作品的“神”,这个时候,它就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茶杯了,它所展示的就是一种民族传统,一种文化内涵。同样,对于一个人像摄影师而言,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长相、不同性格的人的了解及如何运用摄影手段表现和张扬人物自身的特质,在作品中将我们摄影师自己对艺术的认知通过人物表现出来,这个才是我们作品的思想与灵魂所在。摄影师镜头中的人物,不仅自身有其独特的个性美,更需要摄影师运用“形”上的技巧表现出深层次的内涵,赋予它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观才是好作品。

对于一幅好的人像作品,首先应该具有引起人们美感的知觉,也就是审美的愉悦作用,作品能够引起创作者或欣赏者情感的满足。其次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认识作用,也就是作品应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艺术只是人物性格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在生活的基本素材上或者人物主体上揭示某种规律或者本质,即作品的深度,包括可信度即说服力。最后就是审美的教育作用,艺术作品不仅需要一定的作者个性和主题深度,同时还需要具有普遍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如何能使作品形神兼备,我认为,在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能否赋予作品一定的内涵,唯一的途径还是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自然科学中光学成像的原理对于我们在拍摄中如何运用景深;生物学中骨骼与肌肉的透明度对光线过渡的影调影响;对于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了解是否能让我们的模特与环境相融;我们个人的人生阅历能否挖掘出模特内在的感情与思想,等等。这一切,都在无声无息、潜移默化地提高着我们内在的修养。

数字技术及修图软件在当今的普及使摄影在影像形式上的技术门槛降低,但对于摄影这门集科技与艺术为一体的媒介,当“形”的变化与创新易得,“神”上的要求就会显得更为可贵。

评委评语:

白辰善于使用中國传统美术和大自然形象作为自己创作的视觉元素。他的作品中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又有对大自然的无限敬仰,以摄影为载体将不同元素整合再造,让人与自然、当下与传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融合,最终呈现出动人心弦、感人至深的佳作。

白辰

1974年出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理事,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荣获“第八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中国十大时尚摄影师”等称号,作品入选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摄影展等·。

猜你喜欢

内涵摄影艺术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纸的艺术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