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8-01-09郑芳
郑芳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材;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20—0057—01
教育要“松绑”,学生要“减负”,但教育质量要提高,这于教育一线的所有教师而言是一个大难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进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极有必要的,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会,掌握学法——会学,且学得快乐——乐学,这确实是一门学问,值得研究。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活用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结合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如,在教学《日月潭》这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月潭美景,使学生充分直观地感知日月潭的美。课文也就在看、说、读中植入脑海,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评价,课堂上开展有效教学
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学生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教师为何不尝试多种多样的评价呢?多元化的课堂,教师应根据教学进程需要给予学生及时亦或有目的性的评价,而激励、肯定的评价会让学生兴致勃勃,提高学习兴趣。不难发现:经常得到别人肯定与表扬的学生,一般都比较外向、活泼、开朗,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经常不被表扬的学生则不是很大胆,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能肯定答案是正确的,他们往往声音很小。作为教师,我们应做一个细心的人,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真诚地鼓励他、肯定他。
三、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如,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趣味。
四、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关键还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要想教好一门课,教师只具备该学科的知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去对待某一学科知识。教学中既给学生以必要的基础知识,又开拓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勤于思考,使各种知识相互联系,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此外,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及时掌握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适时而教育,应势而教育,因材施教,追求教学的最大效益。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随着教学改革及时更新理念,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