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关注学生提高教学实效
2018-01-09林淑琴
林淑琴
【关键词】 课堂教学;参与度;学习状态;学习目标;学习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0—0051—01
课堂教学立足于学,但一个班级中有很多学生,究竟哪些学生是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又有哪些学生神游八方,教师往往不能及时知道。有些学生看似端坐静听,但却一问三不知,根本没有跟上教学节奏。没有学生的投入,教师的教学可能就是自话自说、自我陶醉,只是一出教师导演、控制下的貌似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只有部分学生参演的戏剧。因此,上课时,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必须时刻注意观察他们是否在学习,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些什么,学得怎么样,他们的智力活动是否与教学同步。作为教师,笔者常常告诫自己:不能只关心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得多么完美、学生讨论得多么热烈;不要把课堂的精彩当作教学唯一的追求,表面的精彩并不代表无懈可击;不能做只管自己教的教师,而是要随时关注学生。那么,在课堂上,我们究竟要关注学生哪些方面呢?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看他们是在认真学習还是无所事事
课堂学习是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接受、筛选、存储信息,相互交流的过程。其中,如果有哪个环节缺失,学生的学习都无法进行下去。教师切不要以为自己讲得足够精彩,学生就会专心致志地听讲,就一定会被自己的魅力所吸引。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千差万别的,看似紧蹙双眉的沉思,未必是由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发的,也可能是他们沉浸在伤感情绪中不能自拔;看似会心的微笑,未必是解决问题后的喜悦表达,也可能是他们陷入了甜蜜回忆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做想当然的推断,而是要从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入手去真正了解他们。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结构,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智力水平等。这种不同决定了他们每天所面对的生活环境可能完全不一样,也决定着他们每堂课的学习状态。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才能懂得学生,关爱学生,影响学生,才会有因材施教、入脑入心的课堂。我们不要把眼光总盯着几个能与老师积极配合的学生,不能只在意自己的“教案剧”是否大获成功,要关注学生尤其是那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偏离教学轨道的学生。要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进程,如果发现有学生走神,可以暂时中断教学进程,让他们在突然不一样的气氛中回过神来。如果学生没有反应,教师可以通过眼神示意的办法把其思绪拉回课堂。这两种方式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程影响不大,也容易恢复既往的课堂气氛。如果效果还不好,就可以采用口头提醒、提问等手段。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看他们是向着目标进发还是偏离目标
每堂课有每堂课的目标,只有实现目标,才算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不能被偶尔的“精彩生成”所陶醉,只有带领全体学生向着目标进发,才能实现目标。其间,可能会走弯路。这就像道路不会是完全平直的,会有拐弯,会有歧路,拐弯处可能有风景,歧路点可能有诱惑,但要立足于“目标”,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不能过于流连“拐弯”的风景,沉湎于“歧路点”的诱惑,否则就会偏离目标,教学会缺少起码的“严谨”。有些课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但教师经常被随机出现的问题牵着鼻子走,有些问题已经游离了学科性质,即使去讨论、去解决,对学生的发展也无多少帮助。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看他们是专注的还是冷淡的
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智力活动,同时还伴随着人的情感活动。如果学生对学习抱着一种冷淡的态度,认为所学知识是“要我学”的而不是“我要学”的,他们就不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时候,教师就要调整课堂教学节奏,想一想学生为什么对课堂学习缺乏热情,是内容的枯燥导致了学习的无味,还是方法的单一带来了学习的沉闷。教师要多掌握一些调剂课堂的办法,用幽默的语言增添课堂的乐趣,用严谨的推理增强思维的深度,用有意的出错激起学生纠错的热情。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感到学习就像一把火炬,在火炬的照耀下,黑暗也会逐渐远去,光明终会到来,前方是美好而令人向往的。
四、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成果,看他们是发展了还是停步不前
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感觉,要让他们感到今天比昨天有了进步,这种成功、进步是课堂魅力的所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取得胜利的欢乐。”如果没有了成功,没有了进步,学生的学习愿望就会逐渐淡化,课堂就成了学生厌烦甚至惧怕的地方。学生的发展,是知识的丰富,是思维的活跃,是能力的提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获得感的培养,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种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获得,会让他们感到成长的快乐。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