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2018-01-09周晓娴谢婷婷
周晓娴?谢婷婷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学习中,若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就很难把这门语言学好。故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十分必要。
【关键词】综合英语教学;文化意识
【作者简介】周晓娴,谢婷婷,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教学改革项目。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的一门核心课程。以阅读为指引,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启发和训练,以期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综合英语的选材内容多样,既包含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和重大新闻事件,也涉及到各国的科技、文化、甚至是文学作品等具有时代特性和异域风情的文章,凸显了该课程的专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他的《语言论》一书中就提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与语言是密切相关的,不同民族的语言蕴含着其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社会观念等。语言也是文化的传播方式,是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丢弃文化学语言很难学到一门语言的精髓,也很难提升自己的实际交流能力;在学习语言时了解其文化,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在同外国友人的交流和交往中,因不懂中西方文化差异而产生语言的用法错误则会给社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强调中外文化的差异,把语言学习和文化习得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中外文化的差异以及错用语言可能会带来的一些不良后果,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如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风俗,置于丰富的课文话题之中,变单调的语言学习为真实有趣的实践活动。在介绍中西方风俗文化时,可以适当地穿插讲解使用英语的国家对于同一事物或同一内容,表述形式上的差异。尽管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是使用英语的国家,但他们在英语的发音上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若不加以识别的话,有些学生是无法辨别录音中使用的英英还是美英。教师在教学生这门课程的时候,可以使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课后自由准备自己喜爱的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话题,然后在课前几分钟或课后几分钟,学生用演讲或表演的方式展示给同学和老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操控能力,激发她们自主学习的欲望,也能让学生在广泛的互联网资源下学习更多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她们的口语能力。若是讲的不全面的地方,或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给学生再上一堂关于此内容的课,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会激发他们想去探究事实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真谛。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很难挣脱本国语言、文化的束缚,容易受到固有思维的影响。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的课程中要把各国独特的文化特征穿插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像举办英语角,小组讨论会,老师抛砖引玉,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把实际学到的东西真正地运用出来,而不是纸上谈兵。就像在中国,红色是代表着喜庆的和快乐,在传统节日或者是婚期等比较重要的场合,人们会穿红色衣服或是将现场装饰成红色的,显得十分喜庆与吉利。然而在西方红色却代表着不吉利,包含着血腥的意思。老师可以在课上举一两个这样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课后去互联网搜索其它颜色,组织学生探讨不同颜色在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再者,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如果我们在车上碰到了行动不便或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老奶奶时,大部分的学生都会主动的让座,显示对老年人的尊爱。然而在西方,他们的老龄化程度会比我们国家严重,他们认为老了就没用了,只能靠国家的救济或者在养老院度过余生,所以在外国看到老人在车上站着,最好不要给他们让座,这样会被误以为,你认为我老了,应该进养老院。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同一举动或许会带来截然相反的含义。这是教师应该让学生重视的,毕竟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培养学生对这种文化差异的意识。
其次,在教师教学时,遇到新词或有典故的词语时可以适当地增加对这些词语的解释,让学生了解这些词汇的由来,因为使用英语的国家,大多数是多民族的混合体,这就使得不同民族在交流和交往的过程出现了文化融合现象,例如猪、牛还在吃草的时候被称为pig,cow,而当它们变成实物的时候就成了pork,beef。这是由于英国人在养殖时把猪叫做pig,把牛叫做cow。而当他们把这些动物变为食物给法国人食用的时候,法国人就把这些猪和牛换了名字,久而久之这些名字就使用至今了。
三、结语
纯语言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综合英语的课程要求,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专业英语学习者,只有将文化和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文化意识的培养在综合英語教学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久明,韩新明.综合英语[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2]爱德华,萨丕尔,陆卓元.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