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老人食物消费变化及未来消费需求研究

2018-01-09邓婷鹤聂凤英李辉尚

当代经济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城乡差异消费需求

邓婷鹤 聂凤英 李辉尚

摘 要 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口食物消费具有明显差异,笼统地将老年人口视为消费行为节俭、需求低下的消费人群不利于准确认识未来老年人口需求。文章采用2011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CHNS)数据分城乡测算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各类食物消费变化。研究表明:低龄到高龄,城乡老人各类食物消费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但消费水平差距明显。城乡老人主食、基本副食的城乡比减小,消费差距并未扩大;但营养副食的城乡比增加,消费差距在80岁以上高龄阶段达到最大。采用中等生育水平预测未来老年人口食物需求发现:老年人口(尤其是农村老人)内部年龄结构的变化会进一步推升对营养副食的需求。研究认为,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需引起相关部门(农产品供给)重视,同时需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农村老人的扶助力度。

关键词 老年人口;食物消费;城乡差异;消费需求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8)10-0001-07

一、引 言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影响是持久和深远的,其影响现已波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消费领域就是其中之一。食物消费作为老年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①,相比老龄化的其他相关问题,老年人食物消费问题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1-2]。现有研究将我国老年群体特点描述为:“经济收入低下、思想观念陈旧、健康状况衰退、疾病缠身、需要他人和社会照顾”[3-4];所以,“消费需求低下、消费行为节俭、消费观念保守”通常是大众对老年人消费的第一印象;当谈及老年人食物消费,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口身体机能下降、活动量减少、健康状况变差,食物消费量下降。向晶[5]、白军飞等[6]对我国粮食和肉类消费需求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支持了上述观点。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本身的经济能力、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社保状况等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3-7],上述背景下老年人口的食物消费也会表现出动态化和多元化的特征。具体来看,动态性体现在伴随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而产生的老年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8];多元性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消费总量是各类消费“此消彼长”后的加总结果,消费总量的减少不等于细分后各类食物消费都减少;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并非同质的群体,其消费行为也不可能同质而单一。举例来说,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人均食物消费普遍落后于城市,上述背景下即使相同年龄的城市老人和农村老人在食物消费上也会呈现出明显差异[9-10]。因此,若想全面了解我國老年人口食物消费特征,仅仅将老年人口视为一个同质整体来研究是不够的,须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城乡)老年人口的各类食物消费展开细致研究,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鉴于此,本文在考虑老年人口的动态性和多元性的基础上,借助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数据考察其食物消费的变化特征。首先,研究基于客观事实归纳总结城乡各年龄阶段老年人食物消费的基本特征并对比其差异;其次,在此基础上推断未来城乡老年人口食物消费需求变化;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并阐述其政策含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认识我国老年人的食物消费问题,也有助于政府在应对老龄社会的消费问题时能够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样本

(一)数据来源与概念界定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主要源于两个,分别是食物消费数据和老年人口数据。食物消费数据源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的数据(CHNS)。该数据由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研究中心、美国国家营养与食物安全研究所和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开展的调查项目。调查始于1989年,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涉及的省份有黑龙江、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和贵州,样本覆盖了我国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等地区的各省(自治区)的农村与城市居民。于2011年增加上海、北京及重庆3个直辖市,并扩大各抽样省(市)的样本容量。CHNS不仅包含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营养与健康状况以及社区环境;还调查了个体连续3天的食物消费信息,比如每餐的就餐地点、就餐种类及数量和就餐人数。最重要的是该调查详细记录了家庭中每个人每天消费各种食物的具体情况,这为我们比较不同年龄老年人的具体食物消费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保障。我国城乡老年人口数据源于联合国人口司、《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世界城镇化展望2014版》(United Nations,2014)。

2.相关变量处理说明

本文对老年人口的定义采取联合国对老年人口的定义:年龄大于60岁的个体视为老年人。同时结合研究目的,我们对老年人口进一步细分,按照5岁间隔分为7个年龄组,并且将60~69岁年龄段称为低龄阶段,依次将70~79岁年龄段称为中龄阶段,80岁及以上年龄段称为高龄阶段。

老年人食物消费状况主要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个体日常在家、在外食物消费的种类及其消费量。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中(CHNS),其食物编码是与食物成分表相对应的,其中2011年的调查采用的是2004年食物成分表编码。2004年食物成分表将食物分为21大类,并在每一大类下有许多亚类,最终包括的食物有两千多种。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借鉴张印午[11]分析方法将两千多种食物归类,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将上述21大类食物划分为18类:米及其制品(稻米),面及其制品(小麦),其他谷类(玉米、大麦、小米及其他),薯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蔬菜类及其制品(包括菌藻类),水果类及其制品(包括坚果及种子类),猪肉,其他畜肉,禽肉,乳类及其制品(包括婴幼儿食品),蛋类及其制品,鱼虾蟹贝类,其他类②(包括小吃、甜饼,速食食品,饮料类,糖类,油脂,调味品及其他)。

其次,将18类食物相同属性的归类,最终得到10类:谷类、薯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肉类、乳制品、蛋类、海产品和其他类,其中谷类包括了18类食物的前三类,肉类包括了猪肉、其他畜肉和禽肉,其他类食物和18类中的其他类一样。避免不同类别食物消费结论的零碎化,进一步结合日常饮食习惯将上述10类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两类;同时考虑老年人口的食物消费特点,在中国营养协会老年分会2010年针对老年人的平衡膳食宝塔的指导下,按照食物在膳食宝塔中各类别食物的层级进一步将副食分为基本生活副食和营养副食③,基本生活副食具体包括蔬菜、肉类豆类和蛋类,剩余食物种类归纳为营养副食(水果、奶制品和水产品)。

(二)样本数据的基本情况

在具体考察过程中,为了减少异常值的影响,本文舍去了大于5个标准差以外的样本。最终得到有效样本量3 868个,其中男性占44.36%;女性占55.64%,年龄分布呈现样本比重从低龄组向高龄组逐渐下降的状态。样本老年人中按照“是否为农业户口”将样本分为农户和非农户,农业户口53.98%,非农业户口46.02%。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样本比重达到78.63%,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

我们将样本数据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年龄结构的对比④。表1结果显示,本研究最终使用的样本数据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基本一致,意味着样本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全国老年人口的年龄分布。

三、数据结果和研究发现

(一)城乡老年人口的食物消费差异变化分析

1.城乡老年人口的主食(谷物)消费差异并未扩大

低龄到高龄的过程中,城乡老年人口的人均谷物消费曲线逐渐下降,农村老人谷物消费下降速度快于城市老人,城乡消费差异⑤并未扩大,甚至有所减小。以2011年CHNS数据为例,图1显示了城乡老人由60~65岁向85岁及以上过渡的过程中谷物消费变化。农村居民人均谷物消费量从低龄阶段(60~65岁)424.61g/天下降到高龄阶段(80岁及以上)356.58g/天,平均增长率⑥为-3.04%;同期城市老人谷物的人均消费量从349.51g/天下降到293.94g/天,平均增长速度为-2.73%。造成农村老人人均谷物消费量下降速度快于城市老人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由于相同时间内农村老人人均谷物消费量实际下降数量较大,下降速度大于城市居民;另一方面,城市老人谷物消费原有基数小,消费下降空间较小,下降速度慢于农村居民。如果以城市老人人均谷物消费量为1,城乡老人谷物消费的相对差距在低龄60~64岁和65~69岁人群分别是1.21∶1和1.23∶1;中龄70~74岁和75~80岁分别为1.27:1和1.22∶1;高龄80~84岁和大于85岁分别为1.24∶1和1.21∶1。城乡谷物消费的绝对差距也相应从60~64岁的75.11g/天下降至85岁及以上的62.63g/天。总体来看,农村老人人均谷物消费量始终是城市居民的1.2倍左右,农村老人对谷物消费的依赖程度高于城市老人。

2.城乡老年人口的副食消费差异呈现不同特点

(1)城乡老人的基本生活性副食消费差异有所减小。蔬菜消费方面,老年人口的城乡消费差异是所有食物类别中最小的。我国城市老人的消费量虽然高于农村老人,但在不同年龄阶段差异不大:城市老人平均蔬菜消费由60~64岁的311.98g/天下降至85岁及以上的232.50g/天;农村老人平均蔬菜消费由60~64岁305.72g/天下降至85岁及以上的226.05g/天。低龄到高龄的过程中,城市老人蔬菜消费的平均增长率约为-4.83%,农村居民的平均增长率-4.91%,城乡蔬菜的绝对消费差距从60~64岁的6.26g/天略微增加至85岁及以上的6.46g/天,相对消费差距始终维持在1∶1之间(见图2)。

肉类消费方面,农村老人的消费在高龄阶段后期与城市老人接近。一方面,从平均值来看,2011年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人均肉类消费仅为70.55g/天,而城市老年人口的人均消费量为84.94g/天。具体到各个年龄组,每个年龄阶段的农村老人的人均消费量均落后于城市老人,仅在85岁以上的高龄阶段后期才与城市老人的消费水平相接近。另一方面,城市老人平均肉类消费由60~64岁的91.16g/天下降至80~84岁及以上的78.96g/天,平均增长率约为-2.82%;農村居民平均肉类消费由60~64岁76.81g/天下降至80~84岁及以上的68.96g/天,平均增长率-2.11%,期间城乡平均消费差距维持在1.22;在高龄阶段后期该比值下降至1.05,城乡老人消费差距随之减小。

豆类消费方面,各年龄阶段的城乡老年人消费量变化一致。具体来看,在低龄、中龄和高龄前期,城乡老人的豆类消费变动不大。城市老人平均豆类消费由60~64岁的58.63g/天变化为75~79岁及以上的59.55g/天,平均增长速度为0.40%;农村居民平均豆类消费由60~64岁43.58g/天增加至75~79岁的44.38g/天,平均增长速度为0.44%。平均增长速度相差不大,消费差距维持在1.36。付萍等[12]发现1992~2002年间,我国45~75岁老年人的人均豆类消费变化差异不大。而进入高龄阶段,城乡老人消费数量迅速下降,城市老人下降速度大于农村,消费差距略微减小。

蛋类消费方面,高龄阶段后期城乡老人消费变化相反,消费差异略有扩大。老人从低龄到高龄阶段前期蛋类消费下降,表现为城市居民平均蛋类消费由60~64岁的36.00g/天下降至80~85岁的29.81g/天,平均增长速度约为-3.72%;农村居民平均蛋类消费由60~64岁的28.17g/天下降至80~85岁的22.86g/天,平均增长速度约为-4%;城乡消费差距基本维持在1.28~1.38之间。然而,在85岁及以上的高龄阶段后期,城乡老年人群的消费模式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走势:城市老人在高龄阶段后期的人均消费走势表现为急剧上升,与之相反,农村老人在进入高龄阶段后期的人均消费呈下降趋势,进而导致消费差距在高龄阶段增加至1.47。需要注意的是:农村老人如果不是由于个体身体机能下降而减少蛋类消费的话,那么这一现象则提醒我们农村高龄老人的福利问题值得关注。

(2)城乡老人的多数营养性副食消费差异有所扩大,且在高龄阶段最大。水果消费方面,低龄到高龄过程中城乡消费差异扩大且在高龄阶段达到最大。城市老人平均水果消费稳步增加,由60~64岁的86.40g/天增加至85岁及以上的92.06g/天,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13%;而农村居民平均水果消费在低龄和中龄阶段小幅度增加,进入高龄阶段后消费量逐渐下降,表现为由60~64岁的59.58g/天增加至75~79岁63.10g/天,随后降至85岁及以上的55.16g/天,平均增长速度为-1.30%。城乡老人消费差距在低龄和中龄阶段基本维持在1.40~1.50之间,高龄阶段由于农村老人消费量明显下降导致城乡差距迅速增加,且在高龄阶段后期85岁及以上达到最大为1.67,同时消费绝对差距从60~64岁的26.82g/天增加至85岁及以上的36.90g/天(见图3)。

水产品消费方面,高龄阶段后期城乡老人消费变化相反,消费差异迅速扩大。城市老人平均水产品消费由60~64岁的33.89g/天增加至85岁及以上的40.72g/天,平均增长率约为3.08%;农村老人平均水产品消费由60~64岁的24.37g/天增加至80~84岁的26.93g/天,在高龄阶段后期即85岁及以上消费减少至25.79g/天,平均增长率约为0.94%。城市水产品增长率大于农村,城乡差距从60~64岁的1.39∶1增加至85岁及以上的1.58∶1,消费绝对差距性在12g/天左右。

而与其他基本副食变化规律不同:低龄到高龄的过程中,城乡奶制品消费都稳定增加。具体来看,城市老人平均奶制品消费由60~64岁的17.29g/天增加至85岁及以上的42.05g/天,增长近2.43倍;与此同时,农村老人平均奶制品消费由60~64岁的5.10g/天增加至85岁及以上的17.67g/天,增长近3.46倍。农村居民奶制品消费增长率高于城市居民,城乡消费差距从60~64岁的3.38下降至85岁及以上的2.38,这意味着老龄化过程中由于农村老人奶制品消费量增加相对更快,城乡消费差异逐渐减小。但不能忽视的一个客观事实是:即使老年人口奶制品消费量持续增加,但目前摄入量远远低于中国营养协会老年营养分会在“中国老年人膳食宝塔”中国提出的推荐量300g/天。柳桢等[13]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能够100%达到膳食指南推荐量的仅为1.21%,达到50%推荐量(150g/天)的也不到10%,仅有8.97%。整体来说,城市老年人的达标率高于农村老年人。意味着我国老年居民奶制品的摄入状况堪忧,尤其是农村居民奶类消费基数更小,与城市居民相比绝对差距依然很大,与推荐量差距更大[14]。未来应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各种类型奶及奶制品的生产,引导老年人口的合理消费。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城乡老人消费差异在谷物和基本性生活副食消费上逐渐减小,在营养性副食消费上有所增加,尤其在高龄阶段后期增幅显著。具体表现为,从蔬菜、肉类和豆类这些基本副食消费变化来看,城乡老人在进入中龄阶段后期(75岁开始)人均消费数量都表现出明显的下降态势,且同等条件下城市老人下降幅度更大,消费差异逐渐减少且在高龄阶段达到最小;而高龄阶段后期,城乡老人水果和水产品为代表的营养性副食消费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走势:农村高龄老人的这两类营养性副食消费明显减少;城市高龄老人的消费则继续增加。对比城乡高龄老人在基本副食和营养副食上截然不同的变化趋势推测,相比营养副食,老年人口在进入中、高龄阶段之后基本副食消费水平的下降更倾向于内在消费需求的减少,与城乡属性(以及城乡属性所包含的收入属性)的关系不大;而在营养副食上所表现出的差异,除了受城乡老人收入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城乡老人年老后生活方面差异。一方面,农村高龄老人医疗和社会保障不健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营养性食物的选择;另一方面,农村老人健康意识和膳食知识较为匮乏[15]也将直接影响营养性食物的消费。

(二)未来城乡老年人口的食物消费需求预测

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城乡不同年龄段老人食物消费差异显著。这启示我们: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忽视老年人口内部结构的变化将影响对未来食物消费需求的精准判断。下文将选取肉类和奶类为代表讨论对食物需求的影响,之所以选取这两类食物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肉类和奶类分别属于基本副食和营养副食,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了这两类食物的变化;其二,两类食物的变化趋势代表了老龄化过程中老人食物消费变化的两种变化趋势。下面将从消费水平、人口结构两方面综合考虑对老人食物需求的影响。

1.消费水平变化

本研究主要从人口结构的角度对我国老年群体未来的食物需求做分析,故在未来各类食物消费估计时,假定老年人口消费水平情况一直保持在2011年样本消费水平不变(虽然地区、季节性导致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但本文暂不考虑这些因素变化的影响)⑦,通过未来我国老年人口结构变化考察对不同食物需求波动的影响,以期对未来的食物有效供给政策提供借鉴。

上述假定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CHNS数据为全国几个省市的调研数据,而统计年鉴为全国的数据,用CHNS的数据计算得到的人均消费量是否能代表起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我们选取CHNS数据中2011年畜肉消费量与国家统计局数据作比较,2011年CHNS记录城市居民平均每日的消费量为99.73g/天;农村居民平均每日的消费量为192.61g/天。由于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没有考虑在外就餐的情况,这里借鉴程广燕等[16]年對城乡肉类消费的修正添加在外消费部分,具体做法是:将城乡肉类在外消费比重按在外就餐支出占食物总支出的比重计,由于缺乏2010~2011年城镇居民在外就餐支出统计数据,这两年在外消费比重按2009年、2012年平均水平计算,按照国家统计局折算后获得的城市居民肉类消费平均为77.61公斤(在家平均消费34公斤,在外消费43.60公斤),折合到每天消费为210g;农村居民肉类消费平均为44.83公斤(在家消费20.83公斤,在外消费24.10公斤),折合到每天消费为120g。对比国家统计局数据意味着CHNS数据相对具有代表性。

2.老年人口变化

前文所做的分析主要是集中在城乡不同年龄老人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方面。已知老年人消费水平,老年人的消费总需求还将受到老年人口规模的影响(老年人口食物消费总量=人均消费水平×人口数量),意味着我国老年人消费需求总量的决定因素需考虑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我国的老年人口将会一直处于持续的快速增长、变化之中,并将成为拉动我国老年人社会消费总需求增长的关键因素[17]。鉴于此,研究参考联合国人口司对我国人口2011~2050年分年龄段结构变化的预测,同时采用中等生育水平下未来我国老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规模。通过2011年与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对比发现:与2011年相比,2050年60~65岁的低龄老人比重有所下降,占比从2011年33.51%下降为2050年24.53%;而8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从4.22%升至11.85%,上升7.64%;相应地,老年人口规模将从1.90亿增至4.91亿人,为2011年的2.64倍(见图4)。

老年人口的城乡结构也将影响未来食物需求[18-19]。老龄化过程也伴随着城镇化,对未来我国人口城镇化进程的预测采用联合国人口司《世界城镇化展望2014版》(United Nations,2014)⑧的数据。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城镇化逐渐加快,城镇人口从2011年的6.9亿人增长至2050年的10.5亿人,净增3.6亿人;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51.2%升至75.8%,平均每年提高0.9%。图5展示了城乡老人的变化,虽然现阶段农村老人大于城市,但未来城市化率提高,城市老人大于农村老人,这说明“城乡倒置”现象仅仅是老龄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未来我国城市老龄人口大于农村,老龄化的工作重点在城市[20-21]。

考虑消费水平和老年人口变化,表2显示了2011~2050年老年人口部分食物需求数量。表2中如果不考虑老人年龄结构变化,对于随着年龄增加消费减少的基本生活副食比如肉类,将会高估未来我国老人肉类消费需求。不考虑年龄结构的影响,2050年城市老人肉类消费需求为1 166.02万吨;比考虑年龄结构变化预测数据高估了51.90万吨,相当于老人总需求量的4.66%;农村老人肉类消费需求变化归类与城市一致,如果不考虑年龄结构变化肉类消费需求将高估20.68万吨相当于总需求量的6.92%;相反,对于随着年龄增加而消费的营养副食比如奶制品,如果不考虑老人年龄结构变化,未来老人食物需求会被低估。如果考虑年龄结构的影响,2050年城市老人奶制品消费需求为657.10万吨;比没有考虑年龄结构变化预测数据低估了48.46万吨,相当于老人总需求量的7.37%;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农村老人奶制品消费需求变化,如果不考虑年龄结构变化奶制品消费需求将低估15.68万吨,相当于需求总量的32%;主要是由于农村老人奶制品消费水平较低,但随着年龄增加消费水平明显提升,农村低龄老人(60~69岁)奶制品消费量不足10g/天⑨;85岁及以上为20.56g/天,增加一倍,上述背景下未来农村老人年龄结构的变化会更大程度提升对奶制品为代表的营养副食消费需求。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用2011年CHNS微观数据对我国不同年龄老年人口的食物消费分城乡分析后发现:

①从低龄到高龄阶段各类食物消费变化各有不同,谷物和基本副食消费减少而营养副食并没有减少甚至有所增加,奶制品消费增加尤其显著;②老龄化进程中营养副食的城乡消费差距逐渐增加,且在高龄阶段最为显著;③未来老年人口内部年龄结构变化加快,忽视老年人不同年龄之间消费差异将导致营养副食需求被低估,主食和生活性副食需求被高估。

上述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第一,传统观点中所认为的“老龄化减少了食物消费”显然需要修正,以高龄老人为例,高龄老人并非减少了所有类别的食物消费,只是消费的内容与低龄、中龄老人有所不同。未来老年人口高龄化程度的加深,高龄老人的食物消费模式对老年人口食物消费的整体影响会越来越大。因此,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政府与社会,未来要更加关注高龄老人的食物消费变化。第二,城乡老人的食物消费不同,需警惕老龄化带来高龄化对城乡营养性副食消费差异的影响。农村高龄老人营养性副食消费显著减少导致城乡差距迅速扩大,农村高龄老人(尤其是大于85岁)的营养副食消费问题值得关注,这些都亟须从政策层面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农村高龄老人的扶助力度。第三,老年人口这一庞大群体,群体内部差异对老人食物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理解老年人食物消费不能以一概全,老年人口中的(城乡)不同群体、老年周期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影响老年人口食物消费。因此,如果将老年食物消费视为单一的对象,则会掩盖有关老年消费的许多事实真相,也会对公共政策的决策产生误导。未来决策部门在考虑老年人口食物消费需求时要充分考虑人口内部年龄变动带来的影响,统筹安排,使未来食品供给市场与老年人口需求相协调,促进老龄化社会的均衡发展。

① 《2013中国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指出食品、日用品、医疗是老年消费群体的三大主要消费需求,食品消费位列第一。

② 对老年人而言,日常消费小吃、甜饼,速食食品,饮料类等食品较少,而对于糖类、油脂、调味品及其他等食品则采用以家庭为单位记录,并没有在个人層面上记录消费量,故在下文分析中没有过多分析其他类食品的消费情况。

③ 朱高林(2006)对比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差距时,在我国居民膳食宝塔指导下也采用上述分法;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采用数据不同所以基本副食和营养副食所包含的种类并没有完全重合。

④ 需要说明,研究数据源于2011年CHNS,因为国家统计年鉴没有全国分年龄组的人口数据,所以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作为替代。由于大于90岁的样本量相对较少,故在下文的分析中将大于90岁样本同85~90岁样本统称为大于85岁。

⑤ 本研究中的城乡消费差异采用城乡消费差距来替代,消费差距包括绝对消费差距和相对消费差距,本研究更关注相对消费差距的变化,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消费差距均指相对消费差距。

⑥ 平均增长率即为从60~64岁开始,经过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到达85岁及以上,期间这6个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即为平均增长率=■,下述相同。

⑦ 研究假设未来老年人口消费水平不变,由于没有考虑经济增长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意味着以2011年作为未来我国老年人口消费水平进行预测所得的结果是未来我国老年人口消费发展区间的下限。

⑧ https://esa.un.org/unpd/wup/Publications/Files/WUP2014-Rep-

ort.pdf.

⑨ 主要是由于样本中低龄老人3天调查期内奶制品消费数量为0。

[参考文献]

[1] Harris,J. M. and N. Blisard.Food consumption patterns among elderly age groups[J].Journal of Food Distribution Research,2002(3):86-91.

[2] Pietro Senesi.Population dynamics and life-cycle consumption[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2003,16(2):89-394.

[3] 何纪周.我国老年人消费需求和老年消费品市场研究[J].人口学刊,2004(3):49-52.

[4] 张岭泉,邬沧萍,段世江.解读农村老年人的“零消费”现象[J].甘肃社会科学,2008(1):211-214.

[5] 向晶.人口变迁对粮食消费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

[6] 白军飞,闵师,仇焕广,王晓兵.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肉类消费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14(11):17-26.

[7] 李建民.老年人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我国老年人消费需求增长预测[J].人口与经济,2001(5):10-16.

[8] 乐昕.我国老年消费数量的人群差异研究——以2011年CHARLS全国基线调查数据为例[J].人口学刊,2015(5):104-112.

[9] 朱高林.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差距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5-60.

[10] 贺晓丽.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差异现状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1(5):30-34.

[11] 张印午.家庭结构对农村儿童食物消费与营养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2.

[12] 付萍,张坚,王春荣,满青青,翟凤英,杨晓光.中国中老年人群膳食结构及其变化趋势[J].营养学报,2008(1):19-21.

[13] 柳桢,庞邵杰,李裕倩,满青青,李丽祥,张坚.2010~2012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奶制品摄入状况分析[J].卫生研究,2016(5):708-713.

[14] 许世卫.中国奶业消费特征与消费量预测[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2):4-7.

[15] 高霞,薛鹏,刘斯静,刘红超.中国城乡老年居民的膳食知识现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2):2572-2573.

[16] 程廣燕,刘珊珊,杨祯妮,王东阳.中国肉类消费特征及2020年预测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2):76-82.

[17] 曹志宏,陈志超,郝晋珉.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变化趋势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10):1173-1178.

[18] R. Lee and A. Mason.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population aging[Z].National Transfer Accounts (NTA) bulletin,December 2011,number 3.

[19] Stolnitz,G.J.Demographic cause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population aging[Z].UN Economic Commission of Europe and Population Fund,New York,1992.

[20] 杜鹏,王武林.论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转变[J].人口研究,2010(2):3-10.

[21] 韩京清,姚翠珍.中国1990~2050年老龄人口预测[J].中国人口科学,2001(S1):127-128.

猜你喜欢

城乡差异消费需求
基于公平视角的城乡学前教育差异分析
大学生的内隐人际信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