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业为什么没有百亿美金的公司
2018-01-09周路平
周路平
赵鹏 BOSS直聘CEO
BOSS直聘已经走了整整五年,这五年都是在用1500米的速度跑马拉松,这是对人性是极大的挑战。赵鹏认为,文武之道,讲究一张一弛,创业“一弛”就死了,但天天张着也死了。
BOSS直聘在今年世界杯投放上花了一个多亿,但性价比特别高,这一点我们早就算明白了。一场比赛有四五千万人看,68场比赛就是30几亿人次,每一场比赛放映六条,就算逮住用户两次,也是相当于68亿次展示,平均每次展示才几厘钱。现在随便去哪个地方投放,一个CPM(千次展示)都好几十元,世界杯投放要比那些便宜100倍。
我在智联招聘的时候就开始投放世界杯,当时也很受益。智联招聘的品牌三连跳,第一跳是推出张飞卖肉的广告,第二跳是请黄健翔、徐静蕾、姚晨做代言人,第三跳就是南非世界杯。这次Boss直聘的品牌通过世界杯也算完成了第一跳,用户涨了50%左右。
今年是BOSS直聘的第五个年头,有时候自己觉得公司很繁荣,用户量一直涨得挺快,实际上中国这么大,还是以不知道的人为主。BOSS直聘服务的用户才6000多万,而不算农业人口,城市白领、城市蓝领、工厂蓝领,七七八八加起来中国的上班族有7个多亿。所以我们投放世界杯就两个目的:我们叫什么,我们是干什么的。只是没想到后来争议会这么大。
这个行业洗牌整合还要十年
国内的招聘行业为什么没有出现百亿美金以上的公司?归根结底是同质化竞争,大家的产品长得一样,方方面面都一样,很难跑出来。实际上,招聘领域是容易出巨头的地方,日本的劳动人口大概是我们十分之一,他们有Recruit(招聘),市值好几百亿美金。美国1.3亿人上班,而LinkedIn也是以240亿美金卖掉的。
我们七八亿人上班,还是有机会出百亿美金公司的,前提是不要动不动跟别人搞同质化竞争,你拽着我,我拽着你,大家都没有走出来。这不是逼格问题,是生命问题。
但这个行业的洗牌整合不太可能发生在这一两年,我觉得需要十年。就像百度的搜索模式,直到十年后才有新的业态——Feed流模式。那些能存在时间非常长的业态,一定是人家精雕细刻,把自己的服务做好,不容易被颠覆。但世间万物都有一个缝隙,这就是被人掀翻的地方。
我们是招聘行业新的业态。找工作求职最早就是投简历,投完后等着,不知道谁会理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理我,也不知道理完我第一次以后还理不理我。这是之前用户的处境。
于是,我们发布了直聊产品,产品刚上线的时候,我就说我们这是下一代的产品。
前段时间,前程无忧发布了与我们类似的直聊产品,我们认为这是今年的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招聘领域一个重大的时刻。
因为中国稍微数得上的互联网招聘全部采取了直聊模式。最早是我们,然后是58、拉勾网、中华英才,接着是猎聘网、智联招聘,最近一个是前程无忧,都推出了同类产品。我也不怕这个事,说明你原来的路走对了,大家都往这个地方走。那我们就换个赛道,大家一起跑。
在这个新的赛道,我们也在做各种探索,首先是信息审核,对于内容平台,信息审核是经营问题。对我们来说,信息审核是一个求职者安全保护的问题,包括BOSS的信息、企业的信息、职位的信息。
这是一个准入级的东西,这个东西弄不好,爬得越高你会摔得越狠,所以这是第一位的东西。今年我们在信息审核上主要是加人、加钱、加机器,现在有100多个人在干这个活。
因为这个东西没有太多可参考借鉴的东西,都得自己摸索,慢慢迭代。其实主要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是谁能进来,有一大套标准去限制。我们实名认证的流程比微信支付的实名认证流程还要严格,他们上传一个手持身份证就可以,我们是活体人脸识别。
事中有机器人一直在运转,跑了三年,也一直在迭代。同时配有一个接投诉的团队,在信息脱敏后监测招聘方的不正常行为。
事后是平台处理,包括账号封禁。如果涉及雇主与员工的纠纷,我们会提供法律援助。
理论上就是这几件事,但要不断迭代,永远在迭代。
在商业化方面,我们最近半年在尝试BOSS速猎的产品,给企业提供高端猎头服务。通常猎头完成一个任务要30天,BOSS速猎完成一个任务只要半个月,当然也只需要一半的价格,大概是求职者年薪的10%到12.5%。我们称之为二分之一的平方。
之所以会有这个产品,一方面是是经常有雇主给我们留言,愿意花钱,寻求专业、靠得住的猎头服务,另一方面是用户有需求,一般是30岁左右,本科毕业8年,年薪在几十万左右的码农。
我们能做是因为有资源优势,平台之前积累了很多互联网和机器学习方面的程序员和产品经理。而且也有多年帮老板和求职者匹配推荐的经验,优势还是比较明显。
猎头项目先不在财务上做过高的追求,因为这完全跟平台是两个业态,我们配备了专门的地面团队做猎头服务,但会有选择地做,不跟别人去围标,不去打价格戰,搞乱市场。所以我们也没有很大的团队,单子够做,把服务做好,做精品。现在一个月有几十个人的服务规模。
团队适当降档换速
过去一年,我觉得内心变得更加平静。创业这个事有多普勒效应。本来人生就是一个波,起起落落一辈子,人也安静了。但创业好比在更短的时间里把这个波压得很密,频率变得很快。
招聘领域有机会出百亿美金公司,前提是不要动不动跟别人搞同质化竞争。
悲哀的地方在于肾上腺素总是不太振荡,没有什么事能让你惊喜。喜悦的地方在于这也是一个自然的筛选机制,就是真正让你振荡的事,可能还是个正经事,有时候没意义的事就不必要故意去瞎振荡。
这对于企业发展是个好事情,就像咱们的父辈,越是老人家就越不吭气,表情越少。所以我们反复地问自己,内心的平静是否还在?只要这个东西还在,日子就還能过。
去年发生的事情也对这种心态有影响。你会往自己的内心深处不断追问,你问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意义,追问得非常底层。原本想弄这个事,想法是对的,做法也基本是正确的,做得不对的地方赶紧再做对,基本上就能立住。
人其实就怕把自己彻底炸碎了。有一句俗话叫不忘初心,干哪件事情,交哪个朋友,跟谁相处,去哪个地方,原本都有初心,那个东西没丢就好。
有媒体也关注到我们在为上市做一些准备。创业公司有一个“八年规律”,就是一些比较优质的创业公司,在八年时间能够比较成熟地IPO。我们现在是第五年,无论是员工、投资人还是市场都有这个期待。
上市对企业是有价值的,一方面员工的期权可以变成普通股,具有流动性。员工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把青春贡献给了你,担了很多风险,应该要有这样的回报。另一方面投资人也有一个退出的通道。
另外,上市对企业的品牌有好处,也有自我约束的好处,融资方式也会更加多样。但现在这个大环境不太好说,也不能逆势上市,我们不会刻意做这件事。上市不是目的,就是个过程。
明年的侧重点将是团队成长。我们已经走了整整五年,这五年都是在用1500米的速度跑马拉松,这是对人性是极大的挑战。文武之道,讲究一张一弛,创业“一弛”就死了,但天天张着也死了。
团队在创业五年高速成长,尤其是早期的创始团队,高速跑下来非常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团队要适当地调整。人最疲惫的时候是不知道自己疲惫,最困的时候是困得睡不着,最饿的时候是饿得连张嘴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帮创业初期一起杀过来的弟兄,没几个人喊累,但创业是特别考验人的密度和强度的事,需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让他们调整。调整不是放假这么简单,但放假是其中之一。我们之前就有政策,敲了30个月代码的员工,带薪休假三个月。
但如果到了休假的时候走不开,就形同虚设,所以我们也考虑了项目安排和人员冗余的问题,保证10%的冗余。
如果你把一个聪明灵动、内心深处阳光灿烂的年轻人,累到他都不觉得自己累了,这是最可怕的。你多么伟大的事业,都不应该让一个年轻人变成这样,更不应该去洗人家的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