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县级公共财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18-01-09李音好

经营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公共财政重点监督

摘 要 加强县级公共财政管理,要培植支柱财源,增强财政积累能力,拓展财源建设,加大财税征收力度,规范支出项目,创新支出管理方式,加快财政预算改革,加强财政预算监督。

关键词 公共财政管理 支柱财源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财政体制的转型,公共财政就是“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研究如何加强县级公共财政管理,对县级财政走出困境、维持地方政权运转、维护国家政权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湖南省沅陵县属贫困县,是中西部地区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财政困难一直比较突出。近年来,沅陵县委、县政府在政策既定框架内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加强县级公共财政管理提供了实践经验,值得思考。

一、以调整产品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集中资金扶持重点建设项目,培植支柱财源

沅陵县抓住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财政这一杠杆和纽带作用,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围绕重大项目争取、开工、投产等重点环节,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确保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民生领域的投资安排。继续加大“两新产业园”投入,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园区重点项目。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培育具有特色的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政府投融资改革,不断拓宽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

二、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为龙头,提高基础财源的质量和效益,增强财政积累能力

沅陵县按照“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销一体化、耕作机械化”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以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为平台,采取项目推动、部门联动、产业带动等方式,充分发挥县级在涉农资金整合中的主体作用,将性质趋同、目标接近的资金整合起来,带动各方资源,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加快推进农业传统产品和生产方式升级换代,加快推广农业机械设施,提升传统产业优势。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依靠技术推广,良种良法,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2万亩。二是实行“以奖代补”,在大力发展农村茶叶、油茶、工业原料林、柑橘、中药材、优质超级稻、生猪、肉牛、水产养殖九大产业的基础上,实施大户奖励办法,重点发展茶叶、油茶、工业原料林、水产养殖四大特色产业,抓好茶叶新造低改、油茶新造低改、工业原料林建设,稳定网箱养鱼,积极发展大库养殖,提高养殖效益。三是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思路,扶优扶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重点扶持碣滩茶业、湘丰新干发、五强溪生态渔业、飞天昌渔业、江苏外婆家、湘西牧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龙头带动能力。四是积极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提高产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五是做好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抓好茶叶科技示范园、蔬菜基地科技示范园建设,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六是积极培育农机大户,抓好农机创新示范工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七是继续完善农村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信息服务,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八是统筹安排水利建设资金,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好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筲箕湾和荔溪片区“小农水”、刘家溪小水电代燃料、筲箕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建设,切实增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快旅游产业培育,提升服务业水平,拓展财源建设

沅陵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为旅游业、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是围绕“千古谜都、生态王国、休闲沅陵”的旅游定位,抓好旅游规划和建设,重点抓好《沅陵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及辰州文化城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加快凤凰山、二酉山、龙兴讲寺、借母溪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新建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和星级农庄,推动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工业旅游快速发展。三是建立宣传促销机制,加强与张家界、凤凰等周边地区进行旅游线路设计和营销宣传,进一步提高沅陵旅游的知名度,力争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以上。四是积极开发茶叶、“沅陵晒兰”、水产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五是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龙头带动和关联辐射作用,大力培育和引导物流业、旅行社、旅游交通、餐饮宾馆、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等服务业提档升级,着力构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四、加大财税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一是积极配合国税、地税部门,充分运用“金税、金财工程”“财税库银联网”等科技手段,继续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等税源和非税收入的动态监管。二是针对税收征管的难点、薄弱点,改进和完善征管措施,加强零散税收、一次性税收的征管。三是继续推进综合治税,完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强化税收稽查,堵塞征管漏洞。四是认真研究和吃透中央和省的财政政策,抓好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力争五强溪、凤滩电厂实现的税收100%在沅陵入库,力争从体制上把该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主体功能区笼子,增加县级可用财力。五是认真清理到期减免税优惠政策,加大对零星税种的征管力度,定期组织开展收入督察和检查,核查纳税情况,防止税收流失,确保颗粒归仓。六是进一步摸清各执收单位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等情况,对应纳入预算管理和应缴财政专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及政府性基金等项目内容及收费标准,进行再次明确和界定,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管。七是抓好国有資产收益的清缴工作,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地产租赁、土地转让、拆迁赔偿、对外投资等收益全部统一收缴入库。

五、理顺公共财政职能,规范支出项目

沅陵县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配置财政资源,努力使财力分配向“三农”倾斜,向困难群体和贫困地区倾斜,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一是足额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资金,加大对社会就业创业、扶贫、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支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切实完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加大民生投入,保证支农、教育、科技支出达到法定增长要求,重点支持非“普九”债务化解、合格学校建设、校安工程实施等工作,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要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继续加大合格学校、农村低龄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校安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建设力度。三是支持完善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以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等,促进建立公平、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是继续加大对城市管理、小城镇建设的支持投入。五是重点向基层倾斜,适当提高乡镇公务费标准和村级运转经费。六是逐步提高低保、五保户供养标准,在上级政策允许范围内适时逐步提高干部职工津补贴标准,改善干部职工福利待遇。endprint

六、创新支出管理方式,严防“吃饭”与建设支出中的铺张浪费,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公共财政和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清理和逐步剔除不属于公共财政范畴和不符合统筹发展方向的支出,盘活资金存量,用好资金增量,坚决砍掉那些无明确用途和明显效果或作用不大的项目,有效归并整合财政性资金。二是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加快支出制度创新,不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社会保障资金、政府采购等改革。三是积极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加强对财政支出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证纳税人每一分钱都能有效地转换成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和现实的生产力。四是綜合运用财税手段,以整合资金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使党委、政府为人民办实事的意图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五是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落实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严格压缩和控制车辆运行、公务接待、出省出境考察、会议等一般性开支,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全面推进公务卡制度,强化行政成本控制管理,节约行政成本。六是完善“乡财县管乡用”管理体制,强化乡镇财政财务管理。

七、加快财政预算改革,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充实县级财力

一是建立预算审查批准的公众听证制度,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以使预算更好地体现财政资金的公共特性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县级财政或县人大常委会应聘请各方专家组成预算咨询委员会,协助审核政府预算审批,从专业技术角度对重大支出项目提出评价意见,并将审核意见提交人民代表大会,以确保审批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二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蛋糕”。正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在事权划分的基础上,严格按事权行使财权,使县级财政克服“下级靠上级补助实现平衡”的做法,为建立公共财政创造条件。合理分税,使地方税收与其所承担的职责相适应。尽快出台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适当改进拨款办法,明确省市级财政对县级转移支付的责任,保证县级公共财政支出的基本需要。三是调整和合并公共收费,实行费改税。把所有非税收入资金都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充实公共财政收入。四是科学界定县级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有所为、有所不为,腾出更多资金,重点保证在县级政权建设、教育、社保、环保、医疗卫生事业等方面的投入。五是重新确定支出顺序,坚持“先吃饭后建设”的原则,按照保工资发放、保机关正常运转、保社会保障、保公共建设的顺序编制预算,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六是加强县政府的基金管理和监督。主要是加强基金的计划管理,严格专户储存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强化财务审计和价格监督。

八、加强财政预算监督,确保预算充分执行到位

沅陵县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严格限制随意调整预算,确需调整的严格按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加强人大监督、审计监督、上级监督、新闻监督、社会监督等,确保财政预算充分执行到位。

(一)加强人大监督

明确县人大财政预算监督主体的地位、对象、程序、方式和方法,强化依法监督的力度。对人代会审议通过的预算,政府认真执行,县人大适时组织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互相制约,在各个不同环节加强监督。同时,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审计法》《预算法》,提高各个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诚信度,在依法监督和诚信环境中,依法维护财经秩序。县人大应建立重要财经情况报告备案制度和重大支出行为的审查批准制度,结合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加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通过加强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前期项目的审查,督促政府依法行使各项具体行政行为,从根本上减少预算变更,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二)加强审计监督

加强审计监督就是加强预算执行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县级审计机关的常规性工作,同时又是审计工作的重点。一是完善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不断拓展审计范围,由传统的一般性预算资金审计向全部财政性资金审计转变;积极探索绩效审计,由单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向全面的真实合法效益性审计转变;注重分析研究,由微观的就事论事向宏观的审计效应转变,从机制体制的层面,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加强财政的宏观管理。二是调整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环节。加强预算编制环节的审计,重点关注公共财政体制下的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扩大审计覆盖面,重点关注财政投入大的预算执行部门,并扩大对二、三级单位延伸审计的覆盖面;审计内容不应局限于单位的财务收支,还应机密结合预算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三是扩大预算执行审计单位的覆盖面。树立“大财政”的审计理念,凡涉及财政资金的部门、单位、项目,都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之内,做到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整合资源强化组织协调,紧紧围绕财政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年度审计计划,合理调配审计资源,扩大财政审计的覆盖面;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积极争取搭建联网审计平台,为扩大预算执行审计覆盖面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改变预算执行审计方式。充分使用网络技术,变单一的事后审计为事中审计监督,促进并逐步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审计有机结合的监督机制。

(作者单位为中共沅陵县委党校)

[作者简介:李音好(1963—),男,本科,高级讲师,中共沅陵县委党校副校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财政重点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存在感
区域
论公共财政与市场机制关系问题研究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所谓“重点中学”……
关于我国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