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恶性卡他热

2018-01-09马婧莉

农家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防治

马婧莉

摘 要:牛恶性卡他热是由牛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又称称牛恶性头卡他或坏疽性鼻卡他。其主要特征为头部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纤维蛋白性炎症,并伴有角膜混浊和神经症状,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有较高的病死率。基于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从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阐述了牛恶性卡他热,同时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以供参阅。

关键词:牛;恶性卡他热;中西药;防治

一、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一种泛嗜性病毒,归于庖疹病毒属。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牛的血液和脑、脾等组织中。在血液中的病毒牢固地附着于白细胞上。病毒對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无法抵抗干燥和冷冻,血中病毒在室温条件下经过24h失去毒力,温度低于冰点亦可使该病毒失去活性。

二、流行特点

1.在自然条件下只有牛具有易感性,且不分性别、品种和年龄,特别是1-4岁的牛易发,老龄牛和幼龄牛相对较少发病。

2.本病不能由病牛直接传染给健康牛。通常认为,本病发生与山羊、绵羊同栏饲养或放牧有关。主要通过绵羊、角马以及吸血昆虫而传播。本病可通过胎盘感染犊牛。

3.本病在牛群中一般呈散发性,有时也可能发生地方性流行,大部分地区发病率较低,但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季和早春发生较多。

三、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8周,病牛常常突然出现高热,体温高达42℃,呈稽留热,身体虚弱,继而,病牛眼、口、鼻黏膜迅速产生炎症,眼结膜发炎,羞明流泪,以后角膜浑浊,眼球萎缩、溃疡及失明。鼻镜发货时能干裂、糜烂甚至坏死,口鼻黏膜充血、糜烂或溃疡,其上覆有一层假膜呈污灰色,伴有恶臭味。鼻腔、喉头、气管、支气管及颌窦卡他性及伪膜性炎症,呼吸困难,炎症可蔓延到鼻窦、额窦、角窦,角根发热,严重者两角脱落。病牛头部和全身淋巴结发生肿大,先便秘后腹泻,且排出的粪便混杂黏液或血液,伴有腥臭味。绝大多数的病牛会出现神经症状,精神颓废或处于昏迷状态,时而兴奋、鸣叫,不停地磨牙,甚至出现攻击行为。部分病牛在颈部、肩胛部、背部、乳房、阴囊等处皮肤出现丘疹、水泡,结痂后脱落,有时形成脓肿。

本病在临床生产中,能够分为头眼型、肠炎型、皮肤型和混合型,各种类型均会在病牛口、鼻、眼部出现上述特征性病变。病程往往持续5-14天,然而个别急性病例常未出现上述特征性病变,便在1-2天内死亡。

四、病理变化

对病死牛剖检可见鼻窦、喉、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有假膜及溃疡。口、咽、食道糜烂、溃疡,第四胃充血水肿、斑状出血及溃疡,整个小肠充血出血。头颈部淋巴结充血和水肿,脑膜充血,呈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肾皮质有白色病灶是本病特征性病变。

五、诊断

1.根据流行特点(无接触传染,呈散发)、临床症状(病牛发体温40℃以上,典型的头和眼型变化)以及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还应该通过实验室诊断。

2.本病应与牛瘟、口蹄疫和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等病相鉴别。(1)牛瘟:恶性卡他热口腔粘膜和齿龈上皮坏死,严重的肠炎可能与牛瘟相混肴。但牛瘟传播迅速,呈流行性。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病变,无眼部变化和神经症状。(2)牛口蹄疫:在口蹄疫流行地区,可能与恶性卡他热相混淆。但口蹄疫在口腔内、鼻镜及蹄趾间有水庖,而无角膜浑浊现象。(3)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属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流行较快,主要以眼部病变为特征,没有鼻腔、口腔的病变,且早期使用抗菌素治疗和点眼有效;牛恶性卡他热以散发流行为主,无接触传染,抗菌素治疗无效。

六、中西药治疗

1.西药治疗:(1)使用1%硼酸溶液、0.1%-0.5%来苏儿、0.1%硫酸铜溶液、0.1%高锰酸钾溶液或2%-3%碳酸氢钠溶液,对病牛眼、鼻、口腔粘膜洗涤。(2)对病牛肌肉注射链霉素,每次按0.2万-0.5万U/kg体重,2次/天,同时每头每次配合肌肉注射败血康(盐酸林可霉素)10-40mL,2次/天。(3)美蓝2克,5%葡萄糖溶液2000毫升,2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静脉注射。(4)病牛也可使用土霉素或盐酸四环素注射液,在1000-20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添加药物8-15g,完全溶解后进行静脉注射,2次/天,并配合静脉注射500mL添加有500mg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肌肉注射10支5mL庆增安以及5mg地塞米松磷酸钠,可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2.中药治疗:(1)方剂一:龙胆草90g、青葙子90g、菊花90g、木贼90g,知母100g、白芍100g、石斛100g,黄芩120g、二花120g、栀子120g、连翘120g、柴胡120g,生地150g、元参150g、麦冬150g,大青叶200g,鲜芦根500g,倘若病牛出现神经症状,需要添加茯神80g、枣仁80g和远志80g,每剂煎煮米2次,1剂/天,连续使用3-4剂。(2)方剂二:木通、知母、石决明、草决明、郁金和栀子各25g,车前子、连翘、生地、菊花、板蓝根、黄芩、金银花、龙胆草各30g,甘草15g,研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一剂,连用3-4剂。本方剂为加味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之功效。

七、小结与讨论

1.在治疗牛恶性卡他热时,采用以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达到标本兼治,临时治疗取得显著效果;方剂中有些重要对病原体具有抑制作用,而有些中药即便对病原体无法发挥抑制作用,但是可以对病牛机体予以调整,扶正祛邪,对缓解症状,促进病变恢复具有较好的功效,同时可以加强病牛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尤其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在抗菌素无效的情况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将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2.在本病流行区域应避免绵羊等反刍动物同牛群接触,日常要制定严格的消毒措施,对牛舍及器具采用消毒药剂进行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群机体抵抗力。发现病牛要及时扑杀,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同时采用卤素类消毒药对污染场地全面消毒。

参考文献:

[1]丁信丰.中西结合治疗牛恶性卡他热案例[J].中兽医学杂志,2013,(02):26.

[2]肯加太,巴特尔.牛恶性卡他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J].新疆畜牧业,2007,(05):49.

[3]李晓红,闫洪菊,王金城,等.牛恶性卡他热病的临床类型及防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09):47.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