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青海省气候异常成因及分析
2018-01-09来晓玲
摘 要:2017年7月青海省平均氣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高,降水明显偏少,空间上呈“北少南多”分布特征。北部地区出现高温天气过程,东部农业区持续高温少雨,出现了气象干旱。对其的成因分析表明:受青藏高压中心异常偏东的引导,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大陆性高压发展并长期盘踞在贝加尔湖至青藏高原上空,受此影响,冷空气路径偏北,不易南下,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偏弱及副高位置偏西偏北使得其西侧东南和偏南水汽输送对我省东部和南部影响较小,导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和青南牧区干旱。同时,东部型青藏高压时,全省处在高压控制范围内,气温偏高明显。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7月气候异常;东亚季风
2017年7月青海省气候异常,气温偏高、降水明显偏少,其中东部和黄南、果洛地区降水异常偏少。东部农业区作为我省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持续高温少雨异常气候将危害大田农作物生长,对牧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针对2017年7月青海省气候特点和气候异常的可能成因分析, 为做好气候监测和预测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选取青海省信息中心整编的1961-2017年观测气候数据集,再分析资料取自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联合制作的NCEP/NCAR数据集,海温资料为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公布的表层海温资料。本文各要素气候常年值为1981-2010。
二、2017年7月青海省气候异常特征
2017年7月全省平均气温15.9℃,较常年偏高2.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高。各地平均气温较常年相比,除玉树、班玛、囊谦接近常年,其余地区均偏高1.0℃以上,其中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部分地区偏高2.0~4.0℃。全省平均降水量61.2mm,较常年偏少23%。各地降水量较常年相比,除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盆地部分地区偏多或接近常年外,全省其余大部地区偏少2~8成,其中东南部和玉树部分地区偏少5成以上。总体呈“暖干”气候特征。
1.我省北部出现高温热害
7月9日以来,我省北部22站出现30℃以上高温天气过程。根据《气象灾害分级指标》(DB63/T372-2011),西宁、贵德、同仁、格尔木等17站先后达到高温热害标准,民和、循化≥30.0℃高温持续日数达12天。西宁、大通高温持续日数列1961年以来历史第2位,东部农业区大部、共和、乌兰等11站高温持续日数列1961年以来历史第3位。17-19日尖扎日最高气温连续3天突破35.0℃,19日日最高气温达37.1℃,为全省之最,省城西宁19日最高气温达34.6℃。
2.东部农业区及青南大部地区干旱发展
6月下旬开始,我省非常年干旱区出现不同程度气象干旱,7月22日东部农业区、青南牧区大部及环湖部分地区共31站出现气象干旱,其中循化、河南、大通、贵德等15站达重~特度气象干旱。东部农业区70%以上耕地土壤干旱,其中50%以上耕地中度~重度土壤干旱。受干旱影响,平安、大通、乐都、贵德、湟源、互助、湟中、化隆、民和、尖扎、同德、兴海等地农作物受灾面积149053.3公顷,牧草受灾面积182333.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75371余万元。
三、大气环流和热带海洋特征
7月500hPa,欧亚中高纬环流平直,总体呈“两脊一槽”型,我国上空为高度场偏高态势,40-50°N正距平值在20gpm以上,不利于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气流交汇形成降水,整个7月我省降水整体偏少,副高西伸脊点偏西、脊线偏北,不利于暖湿气流向北输送。
从7月海温看,热带太平洋大部海区海表温度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其中热带西平洋和日界线附近及以东海区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0.5℃。7月Ni?o3.4区海温平指数为0.46℃,较上月降0.1℃。在赤道太平洋近表层0-30m大部为异常暖水控制;在赤道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暖水控制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大,暖水区域中心值>1℃;赤道东太平洋海表下100m附近,存在异常冷水区域,中心值>-3℃。
热带印度洋西部海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而其东南部偏冷。全区一致海温指数(IOBW)为0. 18℃,较上月上升0.1℃。印度洋偶极子(IOD)指数为0.59℃,较上月上升0.03℃。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NAT)指数为0.35,较上月上升0.21。
四、气候异常成因分析
2017年7月500hPa高度及距平场上,欧洲大部至西伯利亚为宽广低槽区,东亚被正高度距平控制,不利于高纬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北方。月内,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以偏北为主,西伸脊点较常年明显偏西,副高强度偏强、面积偏大,副高西侧持续稳定控制我省东部,导致该地区受异常下沉运动控制,对流活动受抑,降水偏少,高温持续发展。
2017年7月南海和东亚夏季风均偏弱,青海大部干旱。季风强度偏弱在7月上中旬尤为明显,南海季风强度指数达-4,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弱。季风偏弱,季风水汽输送路径偏南,青海没有明显水汽输送,从对流层整层水汽输气输送及辐合辐散场可以看出,水汽输送通道来自西北太平洋,而孟加拉湾水汽较常年偏弱。同时,西伯利亚低压带来的冷空气影响偏北,冷空气路径偏北,不易南下,无法与水汽交汇,因而干旱发展。
五、结语
1.017年7月我省总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北部出现高温天气过程,东部农业区高温少雨,出现气象干旱。
2.2017年7月欧亚中高纬呈“两脊一槽”环流型,副高主体偏北、面积偏大、强度偏强。
3.青藏高原地区自年初来高度场场一直偏高,长时间处于正距平,7月受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致使青海高层为辐合气流,底层为辐散气流,青海北部地区处于反气旋控制下沉运动中心,造成高温炎热气候状况。
4.东亚夏季风偏弱,季风水汽输送路径偏南,青海没有明显水汽输送。同时,西伯利亚低压带来冷空气影响偏北,冷空气路径偏北,不易南下,无法与水汽交汇。因而干旱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荣辉,蔡榕硕,陈际龙,等.我国干旱气候灾害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气候系统变化的关系[J].大气科学,2006.30(5).
[2]晏红明,段旭,程建刚.2005年春季云南异常干旱的成因分[J].热带气象学报,2007,23(3).
作者简介:来晓玲(1989-),女,汉族,青海省西宁市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候预测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