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探析

2018-01-09苗亚萍

农家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病虫害玉米

苗亚萍

摘 要:玉米作为主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农民关注的重点。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产量逐年提高,切实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经济效益。但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给我国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不良影响。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亟需我们解决的议题。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会使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影响。因此,做好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病虫害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以促进玉米产量及品质的提高。

一、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措施

青枯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玉米病害,得了此种病害的玉米会在拔节时期整株青枯死亡,剖开染病玉米的茎基,可见植株内部变为褐色并有不同程度的腐烂,植株根底部还会伴有镰刀菌。为避免玉米青枯病给玉米产量带来的不利影响,农户可以对以下措施进行应用:首先,要选用和种植抗病品种,保证种子质量,经由抗病品种和杂交相组合能很好的控制青枯病发生。其次,注重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按照周期适时播种,采取合理密植,注重排水除涝;合理轮作,增施钾肥,对于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与其它经济作物进行轮作。再者,严加控制菌源的发生。收获玉米之后,做到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地,促进病残体分解,提高抗病能力。最后,要进行药剂防治。玉米授粉后25天,用40%甲基立枯磷6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效果较好。

二、玉米纹枯病

在玉米作物感染纹枯病以后,植株在叶鞘上出现污绿色长椭圆形的云纹状病斑,果穗染病端部呈紫红色,不饱满的特点。叶鞘和果穗苞叶上也会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随着病斑逐渐增多,玉米植株的病斑会演变成云纹状病斑,然后向上部叶鞘、叶片发展,最终造成果穗干腐现象。

为保证玉米产量,农户在选种阶段需要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因地制宜选用良好的抗病品种,不断更换新品种,可以有效提高种植面积。在菌源控制方面。玉米收获后,农户需要深耕灭茬、集中烧毁或高温堆肥等方式清除病株残体,以控制病害的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消灭田间杂草等措施也是预防玉米纹枯病的有效措施。在发病初期喷洒井岗霉素水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为保护叶鞘,喷药重点对准玉米基部。

三、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播为主要传播形式,在苗期侵染植株的病害。土壤带菌和混有病残组织的粪肥是主要侵染源。玉米品种的抗病性、土壤中涵盖的菌源数量和播种期、出苗期的环境因素是该病的发病轻重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长远角度看,农户需要选用抗病良种。在选用品种时,要严把质量关,这是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农业防治为辅的措施是防治丝黑穗病的有效措施。适时播种,轮作换茬,避开低温、减少病菌侵染几率的措施的应用,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土壤中的菌源数量。种衣剂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防治药剂。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有选择的使用种衣剂,可以让播种质量得到提升,田间管理工作的强化,也可以有效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四、玉米螟虫

玉米螟虫又叫玉米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它在进入幼嫩茎叶以后,会破坏茎叶组织,使主茎折断,从而让玉米植株出现授粉不良、营养水分供应不足的问题。在玉米抽穗后,进入玉米果穗的玉米螟虫会啃食玉米种粒,继而给玉米的产量带来严重影响。

从玉米螟虫虫害的防治措施来看,第一,采取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改春播为夏播,减少玉米成虫的越冬场所。根据时间、季节、品种、生育期长短进行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的管理,通过增施钾肥,减少氮肥,以免招虫。第二,在适当时期采取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赤眼蜂是玉米螟虫的天敌,根据虫情确定蜂量和放蜂次数,可以让玉米螟虫病害的定位球奥有效控制。把握玉米螟虫的前期预防和施药最佳时期。是防治玉米螟虫灾害的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五、蚜虫

蚜虫又名绵蚜虫,幼虫多聚集在心叶,成虫则附于叶背和嫩茎之上。蚜虫在吸食组织汁液时分泌的蜜露,可以让叶片产生黑色霉状物。在感染这一虫害以后,玉米叶片会出现变黄枯死,叶面生霉变黑的现象。缩短玉米结果期,降低粒重,造成减产,是蚜虫给玉米种植带来的主要危害。

生物防治是防治蚜虫虫害的有效措施。农户利用瓢虫,寄生蜂等昆虫对蚜虫虫害进行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可以消灭玉米蚜虫孳生基地。在玉米拔节期间,农户在发现蚜虫应该喷药防治。心叶末期化学防治的最佳时间。在这一阶段,农户可以按照每亩用50%药剂100克兑水100公斤的比例,将巴丹药剂喷雾灌于心叶内。

六、粘虫

玉米粘虫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这种害虫的幼虫具有群聚性、暴食性、杂食性的特点,它以植物茎叶组织为食,甚至可将作物叶片或玉米苗全部吃光。玉米粘虫的成虫具有迁飞性。喜欢温暖湿度高的条件,常常夜里活动产独生子卵,多潜伏在草丛和田间。

粘虫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内容:一方面,由于粘虫具有繁殖快、群集性的特征,要坚持‘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并要在早幼虫3龄前的关键时期,集中连片开展防治。当冬小麦收割时,在临近麦田的玉米田周围以2.5%敌百虫粉,组合成四寸药带进行封锁迁移。另一方面,诱杀虫卵。利用成虫产卵的习性,用干草把插于田间诱卵,并及时销毁。再则,选用化学药剂防治。玉米粘虫在虫子还小的时候,选用马拉松杀虫剂、氧化乐果等。关键喷药时要仔细,叶子正反面均要喷到。成虫可以自制糖醋溶液,再加适量的敌百虫或其他杀虫剂均可。

七、結语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保证玉米的质优高产的重要措施。根据玉米病虫害发生的不同种类和情况,从生物、物理、化学多角度进行有效的防范,选择抗耐虫害高的优质玉米种进行种植,从根源上降低玉米虫害发生的可能,再通过精耕细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实现玉米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福海.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2017,(08):68.

[2]李玖玲.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2017,(08):86-87.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病虫害玉米
收玉米啦!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我的玉米送给你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