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2018-01-09张糯东梅合介

农家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张糯东+梅合介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相应提高。然而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发展现状并不理想,亟需进行改进。本文通过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索优质高产水稻栽培及管理方法,重点掌握技术要点,进而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云南地区是我国优质水稻产地之一,为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掘经济、技术潜力,应积极发展水稻生产。水稻的品质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特性,但种稻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收获时期等对水稻品质、食味和产量都有一定影响。为提高水稻生产技术,下面特总结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一、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培肥地力。土壤地力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高地力的稻田通常能获得高产。培肥地力的主流方法是通过采用稻麦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通常的做法是在秋冬季用秸秆还田、春季施用有机肥、插秧前施用化肥的三段连续培肥法。

对于育秧的秧田通常需要施用厩肥、饼肥、绿肥和人粪尿等作为底肥。值得注意的是,有机肥必须要经过充分腐熟后无害化后方可施用,否则会对秧田带来较大的危害。为了加快秧苗的早期生长,施用适量的硫酸铵、尿素和磷胺、过磷酸钙等肥料,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2.科学浸种催芽。(1)种子精选和消毒。浸种催芽前应将种子翻晒1~2d,晒好后的种子用泥水或盐水选种,以去掉极不饱满的种子和有黑粉病的种子。水稻种子消毒,可用0.1%~0.2%的“401”浸种1~2d,或用稀释1 000倍的50%多菌灵浸种1~2d,或者用300~500倍强氯精浸种。注意催芽前要先在水中预浸10h左右捞起,洗干净,以免影响发芽。(2)催芽。水稻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7~38℃,而早稻催芽一般都在气温很低的春季,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温方法进行催芽。早稻破胸阶段所需的适宜温度不要超过38℃,催芽以26~28℃保温催芽较好。催芽时应掌握好“高温破胸、适温催根、保湿催芽和摊凉炼芽”的原则。

3.适期播种育秧。早稻播种期的确定,首先要考虑播种时的气温条件。当常年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根据天气预报,在冷尾暖头抢晴播种,薄膜保温育秧可适当提早播种;其次,要考虑移栽期天气条件是否适宜于秧苗成活。水稻安全移栽的温度指标为日均溫稳定通过15℃;再次,三熟制早稻还必须考虑前作的收获期、晚稻插秧期等,否则会影响前后作物的生产。

湿润育秧要求成苗率大于85%,壮苗率大于80%,播种量常规稻为375~450kg/hm2,杂交稻为150~180kg/hm2。现青扎根期在精整半旱秧田、播后塌谷、覆盖的基础上,晴天要灌满水沟,阴天可灌半沟水,雨天要排干水。在一至二叶期施尿素37.5~45kg/hm2或硫酸铵75~90kg/hm2作断奶肥,同时在晴天灌水上厢板,雨天放干水,低温寒潮期护水保苗。三叶期以后,早稻湿润秧田干湿以湿润为主,寒潮期间灌水保温;晚稻秧田则适度控水,随排随灌。

二、高产优质水稻移栽技术

1.大田准备。水稻田要保证地势平坦,土质松软,营养充分,无杂草破坏水稻生长。在稻田中施用绿肥,不断翻地是绿肥渗入土质,最后灌水,七至十天后便可移栽秧苗。

2.施用基肥。早稻在三四月移栽,长至生育期时气温较低,对肥料的分解吸收慢,所以前期适量少施农药,后期生长发育快,气温也高,肥料分解快,应该多施基肥,促进生长开花。中稻生长气温变化幅度不大,根据需要施加肥料即可。晚稻生长过程中气温由高到低,因此肥料供应和早稻相反,前多后少,在一般情况下晚稻生育后期容易出现脱肥现象。因此,施肥规律和早稻正好相反。

3.适龄移栽。因为秧苗品种、育秧方式、播种密度等存在的差异,秧苗的移植有早晚之分。

小苗移栽,秧龄在三叶期之前,一般是保温密播培育出来的。小苗植株小,可适当增加移栽密度,保证多产,但栽植密度增加后,稻田的养分供给应该更加充足。中苗移栽,秧龄3-4.5叶期之间移栽,中时候的秧苗数量庞大,应尽快移栽。

4.插秧方式与规格。目前,云南省插秧方式以宽行窄株和宽窄行交叉的方式为主,这类栽插方式有利于水稻的健壮生长而且能够降低病虫害的侵害。插秧一般要求插的浅,保证秧苗有充足的氧气进行根部呼吸。为了促进水稻生长,一般控制在3厘米以内。秧苗要插的直,否则影响生长,后期也不好处理;虽然要求插得浅,但是要稳。

三、高产优质水稻生育后期田间管理

1.合理灌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合理灌溉是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管水应遵循“薄水插秧、大水活苗、浅水分蘖、够苗晾田”的总原则。如果稻田水分不足,对稻草的千粒重有显著影响,从而造成减产的局面。此外,稻田水分不足还能降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从而严重影响水稻品质。5.2及时晒田。晾田3次以上,第1次在水稻七叶期(分蘖达80%);第2次在始穗前,7月20日左右;第3次为齐穗后,晾田程度达到有微裂,脚踏有印痕为准。

2.及时除草。要及早割净田埂和渠道两旁的杂草;若前期封闭除草处理效果不好。于水稻有效分蘖末期,选晴天,用48%苯达松1500mL/hm2混50%二氯喹啉酸750g/hm2对水450L/hm2进行茎叶喷雾。施药前一天排干田间水,施药后第2天灌水正常管理;对田间残存的杂草,要在齐穗后人工除草1-2次,以利于稻田通风透光,提高水温和地温,促进水稻早熟。

3.科学施肥。一是要合理施穗肥。倒数2.5叶时至孕穗末期,田间有效茎数不足,出现拔节黄的要早施,低部叶片枯萎的先晾田后再施,有叶瘟病的防治后再施,同时要观察天气,多雨寡照不施或少施,施尿素750kg/hm2或硫酸铵1125kg/hm2、硫酸钾750kg/hm2。二是要增施磷钾肥。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功能叶片寿命,改善植株营养状况,增强抗逆性,促进籽粒饱满,在齐穗至灌浆期,均匀撒施含磷、钾较多的草木灰750-900kg/hm2,或选择晴天喷洒0.2%加,3%磷酸二氢钾稀释液750-900kg/hm2,每隔7-8d喷1次,连喷2-3次,利于水稻早熟。

4.病虫害防治。当田间叶瘟达到防治指标时,选择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较强的新型药荆进行预防和防治。提倡多种药剂交替使用。延缓抗性产生。防治适期是倒2.5叶、孕穗末期、齐穗期。在叶瘟发病初期,用40%富士一号乳油,或25%使百克等味鲜胺类、稻艳(对穗茎瘟有特效)等药剂喷雾,在孕穗末期再喷1次,同时兼防叶鞘腐败病。预防穗颈瘟,可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用2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喷雾。7月末至8月上旬防治2代二化螟,选晴天9:00之前或15:00之后,用18%杀虫双水剂或杀虫双撒滴剂等喷施。

四、结语

水稻的种植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期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导致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受到影响。因此,掌握优质高产的栽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农民在选种、育苗、插秧和收割的几个重要环节格外仔细认真,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化管理养殖,最终收获高产和优良品质的水稻。除此之外,相关的农业部门专家,应该普及先进的种植技术,推荐品质良好的稻苗种子,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实现产量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康亚芝.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9):54-54.

[2]熊勇奇.杂交水稻超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015(28).

[3]王锦艳,康洪灿,钏兴宽,等.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探讨[J].时代农机,2015(4):164-164.endprint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抢种暮春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