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抗生素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2018-01-09许钰涵
许钰涵
摘 要:在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及病原菌细菌的耐药性的分析过程中,为了确保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我们对300例感染者中的280例患者进行了调查。通过对病原菌种、抗生素的应用种类、药物敏感度、菌种的耐药性等进行了统计。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抗生素使用率为95.87%,同时使用两种抗生素者占49.2%,三种抗生素的占17.7%,四种抗生素的也占9.7%,而使用一种抗生素的患者只有22.5%。对细菌进行分离,发现细菌种类共24种,其中致病条件菌有19种,细菌对于不同的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本文旨在对临床抗生素应用与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临床 抗生素 细菌 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a)-0227-02
作为一种生物化学物质,抗生素在医学治疗中的使用十分常见,可以说抗生素的发现在医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划时代意义。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抗生素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大量使用抗生素有时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抗生素的滥用会直接导致一些细菌的抗药性增强,当我们再次使用某些抗生素时无法产生疗效,甚至影响后续治疗的进行。临床研究发现,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出现了一些绝对抗药的细菌病毒,这就给临床使用哪种抗生素,如何使用抗生素造成了困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了医学治疗的质量。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对部分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资料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于本院所治疗的感染病患者的治疗过程的实际情况,我们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登记、统筹,对其中280例患者的情况进行了医学分析,严格依照化验标准进行数据统计。
1.2 研究方法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所调查的280例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种的类型进行统计,对患者所用的抗生素种类进行分类,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统计分析的方法,在科学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以求保证整个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研究结果
2.1 所用抗生素的种类
在我们所调查的所有感染患者中,我们对其中的280例感染患者使用了抗生素进行治疗,我们在感染患者中的抗生素使用率为95.87%,共使用了12类24种抗生素,其中使用频率排在前面的是:青霉素类、全诺酮类、甲硝唑、头孢菌素类以及氨基糖苷类。
2.2 抗生素的应用
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使用两种抗生素者占49.2%,3种抗生素的患者为17.7%,4种抗生素的也高达9.7%,其中只使用一种抗生素的仅占了22.5%。在这次对抗生素应用的研究调查中发现,抗生素应用时间最长的高达49d,时间最短的为1d。
2.3 对患者进行病原学的监测
在对研究的所有患者的病原学监测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的细菌检验结果中,阳性检出率高达26.12%,做了细菌检查的患者中有220人检测出了细菌。在对患者的细菌检测材料中,我们分离出了24种细菌,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80株,格兰阳性菌190株,真菌78株。在检测出的所有菌株中,条件致病菌有330株。
2.4 不同菌种的抗药性
抗生素是指微生物以及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代谢产物,这种产物能够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但是不同的病原菌种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而且在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今天,不同菌种有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革兰阴、阳性菌对青霉素类等29种抗生素普遍具有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头孢以及本挫西林最具有耐药性,但是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抗生素不太具备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抗生素具有高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等药物具高抗药性。乙酸钙不动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药物具有高抗药性。
3 关于整个调查的分析
3.1 关于应用抗生素与患者的关系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发现即使使用相同的药物,不同患者对于抗生素的接受也有所不同。所以要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抗生素的应用。在我们所研究的所有感染病患者中,他们的药物使用值得我们注意。这些患者接受治疗时间长,并且不是使用单一药物进行治疗,其他药物的使用以及一些药物的不合理应用都导致了我们的检测过程和分析过程出现障碍,在面对这些患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体内的部分耐药病原菌种会有所增加,造成二次感染,这样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3%。不仅如此,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用了第三代青霉素和第二代头孢的患者占31.5%,这些患者的抗生素选择起点偏高。
3.2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在通常的医学治疗中,对抗生素的使用多采用单一抗生素,通过一种抗生素进行对一种病毒细菌的消除和控制。如果一定要联合用药,一般医生会选用二联用药。在临床治疗中,三联用药及四联用药都不需要,也不必要。任意使用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会造成更多的不良反应。在本次临床研究调查中,有220位患者采用了联合用药。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对抗生素产生的不合理地使用,主要原因出现在联合用药的问题上。很多时候,抗生素的混合使用不仅不能够增加疗效,反而会促进病菌耐药性的提高,会使患者机体产生更多的抗药病菌,影响治疗效果。
3.3 关于细菌的耐药性
患者在首次感染某细菌病毒时,采用某种抗生素,该抗生素起到快速消灭病毒的作用,而在第二次或多次感染该细菌病毒时,再采用原有抗生素进行治療,就会收效甚微甚至并无疗效。这就意味着该细菌病毒产生了抗药性。抗生素的使用习惯的不同可能会使得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概率有所差异,而抗生素的滥用和联合使用等行为都会加剧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一些原本没有致病性的细菌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诱导下转化为致病细菌,这些细菌不仅具有了致病性,同时也具有高抗药性。这样的细菌病毒的出现给我们的医学治疗提出了问题。这种方式诱发的细菌病毒与本身带有致病性的病毒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来源于他们的产生方式,可以说这种致病病毒是变异的产物,这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用药习惯密切相关,而对于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就要求我们具体分析,进行更深程度的研究。
3.4 检测抗生素的应用
针对目前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一些患者在不了解某抗生素的情况下胡乱服用抗生素,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疾炎症等都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这就给临床治疗造成了困扰,患者体内的某些病毒在就诊之前就已经有了抗药性。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抗生素的使用,使用的药物也多为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等,每天用药的次数在两次最好,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半衰期一般在0.5~1h之间。医院在给患者用药时,不能因为求速效加大药量,而是要根据病人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医学原理进行科学的计算之后确定患者的给药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本院感染病患者治疗过程的病理分析和所用抗生素的应用检测和分析,检测出相关抗生素使用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体内检测出的所有细菌种类和致病细菌种类进行归纳整理。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检验,力求对所检测出的细菌的种类,抗药性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古丽扎提阿哈泰.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3):115-116.
[2] 李磊,刘玉,韩玮婷.医学临床标本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J].求医问药,2013(9):173-174.
[3] 刘会彩,陈国华.对细菌检验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34):96-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