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对比分析法在大学生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018-01-09周巍

科技资讯 2017年31期
关键词:思维方式

周巍

摘 要:以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对比理论为研究基础,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大学阶段进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提出外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充分利用文化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语用对比分析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技巧、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从而完善学生的整体人格。

关键词:语用对比 文化学习 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a)-0177-02

跨文化外语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一个跨文化的人,应该将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学目标与社会人文目标有机地结合,从而完善学生的整体人格。在大学生文化学习渗透的过程中,如何通过语用对比的方式,对语言所涵盖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有效地传达,使学生能恰当地(appropriately)、有效地(effectively)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提升其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研究基础

1.1 言语行为理论

早在1923年,英国语言学家Malinovski就提出了言语行为(speech act)理论。它指的是人们通过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言语,从而达到交际目的的一种行为方式。这一理论从语言学及人类学的视角,观察人们所在处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生活、以及价值观念等来研究言语的功能。

1.2 语用对比理论

语用学里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就是语用对比理论。它主要包括语用语言对比(对源语及目标语这两种语言的言语行为对比),和社交语用对比(对源语及目标语所涵盖的的文化底蕴对比)这两种对比方式。通过了解和分析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下,语言及其所对应的文化价值底蕴,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交流的目的。

2 语用对比分析法在大学生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1 对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学的核心内容。不理解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价值观与交际是支配和反映的关系。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无论是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或是社会交往,无一不受到价值观的支配。在文化学习引导过程中,外语教师通过将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教学中,帮助学生在情感、认知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拢,以期形成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格。

以农业经济为本,儒家思想倍受中国人民推崇。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型的,中国人民关注的重点不是科学探索与物质积累,而是提高自我的精神境界。由此造就了中国文化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基础的伦理性群体主义文化。例如,在受到“You did a very good job”这样的赞扬时,西方人强调个人所起的作用,所以往往会以“Thank you.”简单回答;而由于中国人强调个人与他人的合作以及群体的力量,所以会以“I havent done enough. It is a teamwork.”等方式作答。

正是由于中西方存在这些深层次的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对同一事物、现象、行为等方面,也许持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龙”(Dragon) 是中国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数千年来,炎黄子孙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舞“龙”成为了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尤其是在喜庆日子里,人们更是手舞长龙,宣泄着欢快的情绪。

2.2 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

语言是思维的艺术,是文化的反映。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划分世界、区别体验的词汇和方法,一方面这种语言特点的形成是由其地理、历史、社会等客观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这个语言体系又反过来影响该语言群体的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文化是团结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桥梁,而语言则是人类独有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系统,是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因此,语言和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正是因为人类有了语言,人类知识才得以积累,文化才得以传承。正由于文化是代代相传,因此,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都包含了以往文化的积淀。

在跨文化交際过程中,由于对语境、语用的了解程度不够而导致的会话含义误解不在少数。N.Wolfson(1983)曾说过:“在与外国人接触当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言或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却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人们普遍认为,由于语言上的不通所造成的误解和问题可以很快得到消除和解决,而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所犯的错误,则会在长时间内给交际的双方造成很深的心理隔阂,从而大大影响双边的合作和交往(潘亚玲,2006)。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上传授的往往是以教材为基础的英语知识。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还有许多的文化知识学习者并没有掌握。许多学生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没有掌握英语中一些词语的社会意义和语用规则。正是由于这些深层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中西文化对同一事物、现象、行为等方面,也许持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在一种文化中被认为是礼貌得体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则可能被认为是无礼的。因此,作为外语教师,不应该脱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去孤立地传授语言知识,而要把文化知识的学习贯穿在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切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外语教师通过借助文化教学这一理念,不断巩固学习者原有文化基础,同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创新,使之发扬光大。

3 结语

张红玲(2007)认为,跨文化外语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外语教师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为最终的教学目的,调动学习者的各种学习潜能和机制,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语言与文化学习的规律,将说教式的知识传授法与体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因材施教,将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培养作为文化教学的重点,将文化学习方法的探索作为跨文化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文化学习过程中,外语教师需着重提高学习者使用语用对比分析法的能力,跨越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障碍,有意识地引导学习者去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日常言语行为和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并与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差异,追寻共性,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 黄德诚.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7-88.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方式
浅议古代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
隐喻中窥见的中西方文化
浅谈运用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改造传统出版产业
多维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创新思维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类比”一种思维方式的探讨